王迎兒 應泉盛 古斌權 張華峰 黃蕓萍 王毓洪



摘要:‘甬砧8號是以‘XSZBl(印度南瓜)為母本、‘Y2(中國南瓜)為父本雜交育成的南瓜類型黃瓜嫁接專用砧木。該品種生長勢強,根系發達,吸肥力強;幼苗不易徒長,易嫁接,嫁接親和力好,嫁接成活率可達93%以上。果實近圓柱形,老熟瓜墨綠色、有灰綠斑,果實發育期約45 d,單果質量1.0~1.5 kg。‘甬砧8號嫁接黃瓜后植株長勢穩健,果實順直,口感清脆,品質優良;果實有蠟粉品種嫁接后表皮光亮無蠟粉,商品性好;接穗黃瓜產量明顯增加,較自根苗增產26%。‘甬砧8號適合浙江省設施栽培黃瓜嫁接生產。2014年12月通過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關鍵詞:南瓜類型砧木;新品種;‘甬砧8號
1育種目標
黃瓜嫁接栽培技術是黃瓜生產中克服連作障礙、提高植株抗逆性、防治黃瓜枯萎病、獲得高產的一項主要技術措施。生產上常用的黃瓜砧木品種是黑籽南瓜和新土佐,黑籽南瓜對接穗果實品質有影響,新土佐為進口品種,種子價格高且貨源不穩定。目前在生產上缺少專門針對黃瓜嫁接的去蠟粉效果好且質優價廉的專用砧木品種。寧波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根據浙江黃瓜嫁接生產的實際,制定了育種目標:適合浙江地區主栽黃瓜品種嫁接,不影響接穗品質、高產、去蠟粉的黃瓜專用砧木品種。
2選育過程
2.1親本來源及特征
母本‘XSZB1(印度南瓜),是從日本引進瓜類嫁接砧木‘新士佐經3 a(年)6代自交篩選出的穩定自交系。母本特點抗病性強,耐高溫性較好;根系發達,植株長勢強;莖蔓生,主側蔓均可坐果,第一雌花節位為主蔓8~10節;葉片掌狀淺裂,深綠色;果柄圓形,果實橄欖形,果皮灰綠色間有條狀白綠斑,果實發育期45~50 d,單果質量1.5~2 kg。
父本‘Y2(中國南瓜),是‘甬砧2號砧木經3 a 6代自交篩選出的穩定自交系。父本特點是植株長勢中等,再生力強,耐干旱和瘠薄;莖蔓生,主側蔓均可坐果,第1雌花節位為主蔓6~8節;葉心形、深綠色;果實近圓柱形,果面平滑,果皮深綠色,成熟果黃色,具蠟粉,果實發育期45~50 d,單果質量0.5~0.8kg。
2.2選育經過
2009年春季配制雜交組合12個,同年秋季進行嫁接‘津優1號黃瓜品比試驗,發現組合‘XSZB1בY2表現成活率最高,嫁接后接穗植株長勢增強,耐低溫性和耐高溫性均有所提高,果實口感清脆無異味,表皮光亮無蠟粉,且可延長采收期,比自根苗顯著增產。2010—2011年該組合進行了嫁接不同類型黃瓜的品比試驗,接穗為‘津綠26‘水果黃瓜等,在數次品比試驗當中均表現優異,且重茬地無黃瓜枯萎病發生。2012年定名為‘甬砧8號。2012—2013年在鄞州、鎮海、常山等地進行區域試驗,‘甬砧8號嫁接‘津優1號平均667 m2產量4 568.1 kg,較自根苗對照增產26.5%。‘甬砧8號于2014年12月通過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浙(非)審蔬2014018,目前已在浙江及周邊地區示范推廣。
3試驗結果
3.1品種嫁接試驗
2010—2011年在寧波市高新農業技術實驗園區進行嫁接不同類型的黃瓜試驗。試驗采取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13 m2,行株距1.6 m×0.4 m,每小區20株,玻璃溫室立架栽培,單蔓整枝。接穗品種為‘津綠21-15(天津市綠豐園藝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津早2號(天津市科潤黃瓜研究所)、‘津綠26(天津市綠豐園藝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蔬春銀玉(山東寧陽縣蔬春種業有限公司)、‘水果黃瓜(寧波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美豐1號(廣州市綠霸種苗有限公司)、‘新研4號(山東寧陽縣魯明種子有限公司),以接穗自根苗為對照。從表1可以看出:除去‘蔬春銀玉以外其他接穗的嫁接成活率均在90%以上,其中‘津早2號‘水果黃瓜達到95%以上。‘甬砧8號嫁接不同的接穗后,接穗黃瓜單瓜質量、果實橫徑、果實縱徑等性狀沒有明顯的改變,嫁接后果實表皮蠟粉明顯減少,富有光澤;果實口感脆,無異味,對果實商品性無影響;接穗果實產量比自根苗產量增加12%~25%。
3.2區域試驗
2012—2013年開展區域試驗。試驗點分別為寧波高新農業技術實驗園區(鄞州)、寧波市鎮海區莊市街道繁榮瓜果蔬菜試驗示范場(鎮海)和常山縣新橋鄉常山縣傅巖蔬菜專業合作社(常山),接穗為‘津優1號(天津黃瓜所),以‘新土佐砧木(日本品種)(CK1)和‘津優1號自根苗(CK2)為對照。試驗采取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13 m2,行株距1.6 m×0.4 m,每小區20株,塑料大棚立架栽培,單蔓整枝。數據采用SPSS軟件Duncan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試驗結果顯示:各地各年嫁接成活率均在90%以上,接穗果實口感清脆,無異味,同自根苗無顯著差異,表面光亮,產量均有顯著提高(表2、圖1)。‘甬砧8號嫁接‘津優1號667 m。產量平均為4 568.1 kg,較對照‘新土佐嫁接‘津優1號(CK1)高2.7%,較自根苗(CK2)高26.5%。
4品種特征特性
南瓜砧木品種‘甬砧8號為印度南瓜與中國南瓜雜種1代。植株蔓生,根系發達;莖為五棱形、深綠色,葉片掌狀;花藥敗育;主側蔓均可坐果,第1雌花節位為主蔓8~10節,果實近圓柱形,果柄五棱形、近基部有突起,嫩果皮深綠色、有白斑,老熟瓜墨綠色、灰綠斑;果實發育期約45 d,單株坐果6~8個,單果質量1.0~1.5 kg;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高抗黃瓜枯萎病。
‘甬砧8號適合‘津優1號‘津綠26‘水果黃瓜等各類黃瓜品種嫁接,生長勢強,根系發達,吸肥力強,幼苗不易徒長,嫁接親和力好,嫁接成活率93%以上。共生親和性強,耐低溫性和耐高溫性均較強,黃瓜嫁接苗長勢顯著強于自根苗,易坐果,且可延長采收期,比自根苗顯著增產。嫁接后黃瓜果實順直,口感清脆,品質優良;果實表皮有蠟粉的黃瓜品種,嫁接后表皮光亮、無蠟粉。耐濕性稍弱。
5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浙江地區設施栽培黃瓜嫁接生產。砧木和接穗選用經消毒處理的種子。春季于12月上旬至2月上旬開始育苗,秋季于7月開始育苗。嫁接宜采用插接法、靠接法和貼接法。嫁接適期為子葉展開,剛露真葉。嫁接時經常對嫁接的工具進行消毒。嫁接后前3 d苗床溫度控制在25~28℃,空氣相對濕度95%左右,避免日光直射;嫁接后第4天起逐漸降低溫度,通風降溫;7~10 d后按普通苗管理。肥料需較自根苗少施30%以上,控制氮肥,以磷鉀肥為主,防止營養過剩而不易坐果。定植不能過深,嫁接傷口高于土面1 cm以上。定植時每畦雙行,一般株距為35~40 cm,每667 m2定植1 000~2 000株。其他栽培管理同常規黃瓜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