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研韜
前一段時間,國外機場連續發生中國旅客滯留事件,且當事者都在借助唱國歌來為自己“維權”。無獨有偶,有媒體人爆料,一群旅居俄羅斯的華人在莫斯科紅場高唱《我愛你,中國》。筆者以為,維護正當權益也好,表達熾熱情感也罷,都要講求方式方法,尤其是在海外。否則,容易帶來違背初衷的負面效果。
中國人唱國歌顯示國人驕傲,海外華人唱紅歌表達熱愛祖國之情,這本都無可厚非。但在國外公共場所尤其是標志性公共場所聚眾高唱中國國歌或紅歌,似乎值得商榷。有批評者將紅場唱紅歌斥為作秀,筆者認為不可妄下斷論,除非對其動機確定無誤。但也有人問,如果一群俄羅斯人、日本人、印度人,在中國著名景點聚眾高唱《我愛你,俄羅斯》《我愛你,日本》《我愛你,印度》,中國人會作何感想?筆者想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中華民族古訓,也是具有廣泛普適性的社會行為準則。
不同國家和文化對公共秩序的要求不盡相同,但保持安靜、不干擾他人是基本原則。部分中國人喜歡在公共場所聚眾唱歌跳舞,但在不少國家和文化中,這并非文明之舉。筆者在歐洲留學時,就曾不止一次遇到中國學生在餐館聚餐時大聲喧嘩,引發當地人不滿。
國人在海外如果遇到正當權益遭到侵犯,屬于消費者與商家糾紛的,就走商業渠道;屬于領事保護范疇的,也可大方地向當地使領館求助。這不僅能展現中國人按規則辦事的良好風貌,更有助于中國國家正面形象的推廣。這本身也可以說是愛國行為。至于海外華人華僑,則應在熱愛居住國和熱愛祖國之間維持平衡。既然居于海外,不僅要慶祝中國節日,也要以同樣的熱情歡度當地的傳統節日。只有融入當地文化,才方便搭建文化橋梁,才有資格擔任文化使者。往深里說,如今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中國的海外影響力在顯著增長,這早已引發某些國家的“警覺甚至抵制”。與此同時,由于制度和文化等差異,時至今日,中國仍在自覺或不自覺地依賴硬實力打天下。
鑒于目前的國際涉華環境,筆者建議中國外交、旅游等部門及海外華人社團告誡中國游客和旅外華人,尊重別國或居住國法律和習俗,盡量照顧當地人感受。華人走到哪里,就應把文明帶到哪里。
筆者在英國留學時,曾到當地農場和難民營做義工,不僅加深了對當地的了解,還贏得了當地人的尊敬。我至今記得當地報紙曾報道中國留學生做義工的事跡。筆者還知道有華人社團在非洲運營長期公益項目,不僅贏得了當地人的信任和尊重,也為自己的祖國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因此,筆者建議,海外華人華僑如果精力充沛,可以考慮注冊為義工,甚或成立華人義工社團,俯下身子為當地各色人等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
愛黨、愛國不僅需要熱情,也需要智慧。以筆者的專業角度來看,在傳播作業中,技術正確和政治正確同等重要。在國際語境下,不合時宜的愛國表達有可能會收到相反的效果。在決策層面上,應重視科學,強調思想和制度創新,調動和整合各方資源,確立效果導向,以提高對外傳播實力?!?/p>
(作者是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環球時報201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