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坤
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事業中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較為密切的部分,擔負著為經濟社會建設培養實用人才、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建設的重任。本文在論述五大發展理念對云南高職教育發展重要意義的基礎之上,探討了當前云南高職教育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我們要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探析云南高職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對策,積極為云南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汲取了國內外發展的經驗教訓,是借鑒更是自我的超越,有共性更有自身的特色。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國“十三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破解我國經濟新常態下各種經濟、社會難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斗目標的行動指南,指明了中國未來發展的道路,更指明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道路。
高等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走進“十三五”,云南高職教育應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努力提高統籌貫徹新的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積極推進高職教育創新發展、構建現代職教體系,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把云南建成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為云南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近年來,云南省高職教育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有了新發展。但與全國其他省區相比,總體上辦學時間短、基礎薄弱、水平低、規模小,社會影響力弱等方面的存在一定差距。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為全面深化云南高職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實現高職教育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在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下,對照五大發展理念要求,云南高職教育發展亟待找準存在的問題,破解難題,補齊短板,進而促進云南高職教育跨越發展。
我們研究發現,當前云南高職教育發展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 觀念上不能完全適應“以學生為主體”的發展需求。由于受傳統觀念和攀比心理的影響,學生家長認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后要出人頭地,遠離生產一線,導致部分高職院校在學科專業設置上迎合家長需求,背離了學生實際能力和社會實際需要。此外,由于受應試教育觀念的約束,導致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重記憶輕思考、重模仿輕創新,沒有真正樹立學生創新精神和“以學生為中心”全面發展的人本教育理念。
2.2 結構上不能完全適應市場對職業技能人才的需求。經濟結構決定教育結構,而教育結構決定人才結構。當前,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勞動力資源優勢向勞動力價值創造轉變,這就需要加快建立以職業技能人才為主的現代人力資源結構。云南部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定位不夠明確,與云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層次性、產業結構的多元化不相適應,造成一邊是招工難,另一邊又是就業難,以高職院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
2.3 素質上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競爭對和諧人才的需求。毛澤東曾說培養人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當前,云南高職教育發展中與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的高職教育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在人才培養上,未能完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辦高職教育,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品格教育的缺失,體魄訓練的缺失,溝通、合作、動手等能力培養的缺失,最終導致學生不能健康全面發展、缺乏擔當精神、身心發展失衡等。正是因為高職教育發展中存在對人的尊重、對教育規律尊重的欠缺,造成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的不足,與社會競爭對和諧健全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2.4 治理上不能完全適應高職教育改革的體制機制需求。云南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緊密聯系的體制機制尚未完全形成,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夠靈活,學校管理和治理能力相對薄弱,辦學活力有待增強。部分學校自身管理與政府對學校管理之間存在錯位,形成了僵化封閉的學校管理體制機制,未能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跨地區轉移,制約了高水平高職教育建設、優質職教資源的引進和走出以及創新性、國際化人才的培養。
2.5 布局上不能完全適應人民群眾對教育公平的需求。促進教育公平,是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云南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某種程度存在一種非均衡性的狀態,高職教育資源的配置在城鄉、區域、校際間存在一定差距。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出現了“城擠、區少、鎮空”的教育局面,城市高職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不能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的旺盛需求,地區高職院校的辦學條件、師資水平和教育質量也不能完全有效滿足群眾的教育需求,特別是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群眾以及偏遠山區的適齡青年等缺乏接受高質量的教育。
教育活動的價值追求,應定位于滿足人的需要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云南高職教育發展的價值追求應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云南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統籌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改革,調整優化結構布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為云南區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云南高職教育的發展必須是科學的發展。以先進理念引領發展,牢固樹立、全面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云南高職教育應對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良策。
3.1 創新發展激發云南高職教育發展活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可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云南高職教育的發展首先要創新。要創新教育觀念,倡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終身學習,人人成才的觀念;要深化產教融合,形成學校行業企業等多方深度參與的人才培養和質量評價機制;要創新教育內容方式,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和適應云南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要重視崇尚勞動、敬業守信、創新務實的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養成教育。
3.2 協調發展優化云南高職教育發展結構。“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提出協調發展理念,旨在補齊發展短板,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是立足長遠、謀劃全局的戰略思考。在教育與經濟社會關系上,經濟社會發展要依靠教育,教育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云南高職教育發展要推進學校布局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層次類型結構與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要協調區域教育發展,提升職業教育教學水平,縮小區域、城鄉間差距;要發揮引領作用,培養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
3.3 綠色發展引領云南高職教育發展風尚。綠色發展就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發展格局。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這對應到教育上就是要遵循教育的規律,依照規律辦教育,教育才能永續發展。職業教育要加強對學生的生態教育和生命教育。云南高職教育要培養師生綠色觀念,反對奢侈浪費,崇尚勤儉節約,養成綠色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規范;要建設綠色文明校園,營造濃郁人文環境,倡導“文明校園、我的責任”,提升辦學品質,啟迪學生心智,陶冶學生情操。同時,要以人為本,重視生命;深入研究、真正尊重、切實遵循高職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按規律辦學、按規律育人。
3.4 開放發展拓展云南高職教育發展資源。堅持開放發展,才能贏得云南職業教育發展的主動。云南高職教育要加大社會開放度,加強產學研融合、協同育人機制,既敞開大門匯聚社會資源,又要將學校資源向行業企業社會開放;要對國際開放,立足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主動地“請進來”和“走出去”,在引進國外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的同時,更要讓中華文化走出去,充分發揮云南高職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支撐作用及人文交流中的橋梁作用。
3.5 共享發展促進云南高職教育發展公平。共享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云南高職教育,要充分發揮其在終身教育體系中的特殊作用,讓云南各民族兄弟“一個也不能少”地享受優質均衡的教育成果;要發揮其在扶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教育助力精準扶貧,讓貧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就業脫貧;要關注身處不同環境中的學生,千方百計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更多的關愛和幫助;要大力支持民族教育,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水平;通過互聯網+職業教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讓參與云南高職教育的每一位師生都能切實感受到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成果。
總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是對中國社會發展進一步的反思和全方位的闡釋,是“十三五”期間乃至更長時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云南高職教育應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在發展進程中努力找準痛點、破解難題、補齊短板,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優化整體布局,培養更多以市場為導向、以素質為主線、以能力為本位、以技能為重點,立足云南經濟發展,不斷培養富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譜寫中國夢的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