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建平,霍建泰,唐瑞永,李鵬奎,盧子明,趙貞祥
(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甘肅 天水 741001)
辣椒是我國人民喜食的蔬菜和調味品,線辣椒作為制干辣椒的一個重要類型,在中國年種植面積約4 313萬hm2,辣椒干生產不僅可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有較強的競爭實力[1]。甘肅的辣椒種植面積在2.67萬~3.33萬hm2,其中制干辣椒面積2009年達0.67萬hm2,種植區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酒泉等地區,年產鮮椒19.2萬t,年產值3億多元,對提高農民收益的貢獻日益增大[2]。選育制干專用辣椒新品種是我國制干辣椒產業健康發展的保證,一些制干專用辣椒新品種的育成并應用于生產,促進了我國制干辣椒品種的更新換代,在當地的辣椒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7]。辣椒是天水市名優產品之一,尤其是甘谷辣椒在國內享有盛譽,天水市辣椒年栽培面積在0.33萬hm2以上[8]。目前,隨著辣椒多種用途的開發,市場對辣椒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由于近年來種植的辣椒常規品種混雜退化,病害發生嚴重,致使產品品質降低,產量下降,嚴重制約了天水市辣椒的產業化發展。針對當前現狀,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經多年選育工作,育成了制干辣椒一代雜交種天椒11號,于2015年2月經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30次會議通過認定登記。
母本24-1-2-1-1-1-1為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利用甘谷線椒經過多年自交選育而成的優良自交系,植株長勢中等,株高50 cm,株幅58 cm,始花節位8~10節,早熟,株形緊湊,結果集中,抗病性好;果長23 cm,果徑1.8 cm,肉厚2.1 mm,單果質量20 g,紅熟果深紅色,辣味強。父本34-1-1-1-1-1-1是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利用陜西線椒經多年定向選育而成的優良自交系,植株長勢中等,株高94 cm,株幅42 cm,中晚熟,始花節位18~19節,株形較緊湊,抗病性強;果長13~15 cm,果徑1.3 cm,肉厚1.2 mm,單果質量9.7 g,紅果鮮紅色,易制干,辣味強。2010年配制雜交組合,2011年進行品鑒試驗,天椒11號表現早中熟,抗病、豐產,紅熟果深紅色,易制干,商品性好。2012—2013年進行品比試驗,2013—2014年進行甘肅省多點區域試驗,2013—2014年進行生產示范試驗。2015年2月經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30次會議通過認定登記(認定編號為甘認菜:2015016),定名為天椒11號。
2011年在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西十里試驗站進行的品鑒試驗中,天椒11號表現早中熟,抗病、豐產,紅熟果深紅色,易制干,商品性好。干椒平均折合產量5 440.20 kg/hm2,較對照品種甘谷線椒(CK1,干椒平均折合產量4 227.15 kg/hm2)增產28.70%,較對照品種天線3號(CK2,干椒平均折合產量4 389.75 kg/hm2)增產23.93%。
2012—2013年在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西十里試驗站進行的品比試驗中,天椒11號2 a干椒平均折合產量為5 325.60 kg/hm2,較對照品種甘谷線椒(CK1,干椒平均折合產量4 318.80 kg/hm2)增產23.31%,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較對照品種天線3號(CK2,干椒平均折合產量4 598.10 kg/hm2)增產15.82%,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其中2012年天椒11號干椒平均折合產量為5 181.75 kg/hm2,較對照品種甘谷線椒(CK1,干椒平均折合產量4 235.40 kg/hm2)增產22.34%,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較對照品種天線3號(CK2,干椒平均折合產量4 535.55 kg/hm2)增產14.25%,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2013年天椒11號干椒平均折合產量為5 469.45 kg/hm2,較對照品種甘谷線椒(CK1,干椒平均折合產量4 402.20 kg/hm2)增產24.24%,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較對照品種天線3號(CK2,干椒平均折合產量4 660.65 kg/hm2)增產17.35%,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2013—2014年在酒泉市、張掖市、武威市、蘭州市、天水市、隴南市等地進行的甘肅省多點區域試驗中,2 a 12點(次)天椒11號干椒平均折合產量5 739.00 kg/hm2,較對照品種甘谷線椒(干椒平均折合產量4 518.90 kg/hm2)增產27.00%,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其中2013年天椒11號干椒平均折合產量為5 703.00 kg/hm2,較對照品種甘谷線椒(干椒平均折合產量4 562.40 kg/hm2)增產25.00%;2014年天椒11號干椒平均折合產量為5 775.00 kg/hm2,較對照品種甘谷線椒(干椒平均折合產量4 476.74 kg/hm2)增產29.00%。
2013—2014年分別在酒泉市、張掖市、武威市、蘭州市、天水市、隴南市等地進行的生產試驗中,2 a 12點(次)干椒平均折合產量5 398.50 kg/hm2,較對照品種甘谷線椒(干椒平均折合產量4 245.00 kg/hm2)增產27.17%,豐產優勢明顯。
天椒11號為線椒中早熟制干辣椒一代雜交種,始花節位14~16節。從定植到紅果成熟95 d左右。株高78.50 cm,株幅63.20 cm,莖基粗1.4 cm,生長勢中等。葉綠色,卵形。柱頭淺綠色,花冠白色。青熟果綠色,紅熟果深紅色,果頂尖,果基部宿存萼片淺下包,果面微皺,果長21.60 cm,果徑1.54 cm,果肉厚0.19 cm。單果重15.6 g,單株結果61個,辣味強。
2014年8月經天水市植保植檢站在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辣椒試驗田調查,天椒11號辣椒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平均病株率分別為18.0%、11.0%、24.0%、26.0%,病情指數分別為7.11、9.22、17.33、10.22。對照品種甘谷線椒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平均病株率分別為30.0%、29.0%、37.0%、42.0%,病情指數分別為15.56、22.11、25.89、20.44。可見,天椒11號抗病性優于對照品種甘谷線椒。
2014年8月經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測試中心檢測,天椒11號含維生素C 1 190.2 mg/kg、粗脂肪95.2 g/kg、粗纖維225.8 g/kg。對照品種甘谷線椒含維生素C657.8 mg/kg、粗脂肪85.5 g/kg、粗纖維233.6 g/kg。可見,品質優于對照品種甘谷線椒。
天椒11號適宜在甘肅省及氣候條件相近的地區栽培。
在營養缽或穴盤育苗時,用種量為1 125 g/hm2左右。苗齡70 d左右,晚霜后定植。定植前施足底肥,一般施優質農家肥60~75 m3/hm2。定植后及時中耕培土。果實開始膨大后依據土壤墑情澆水,做到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濕潤。開花結果期注意防治病毒病,紅熟期注意疫病、炭疽病的防治,及時防治蚜蟲、白粉虱、薊馬等。果實充分紅熟后分期采收并制干。
參考文獻:
[1]趙尊練,嚴小良.中國線辣椒產業發展的思路與對策[J]. 中國農學通報,2003(5):176-179.
[2]陳靈芝.甘肅省干制辣椒生產現狀和發展對策[J].中國蔬菜,2010(13):9-10.
[3]霍建泰,羅愛玉,高彥輝,等.制干專用型辣椒航椒10號的選育[J]. 中國蔬菜,2011(4):83-85.
[4]宋文勝,徐明鎮,朱伯良,等.制干辣椒新品種新椒17號的選育[J]. 中國蔬菜,2011(6):97-99.
[5]霍建泰,李曉峰,羅愛玉,等.干制專用辣椒新品種‘航椒7號’[J]. 園藝學報,2012(4):807-808.
[6]李正麗,楊新成,胡明文.制干辣椒新品種黔椒6號的選育[J]. 中國蔬菜,2012(6):104-106.
[7]盧國強,盧海林,王恒州,等.早熟線椒新品種鎮辣早優的選育[J]. 中國蔬菜,2016(11):64-66.
[8]盧子明,趙貞祥,孫 晶,等.辣椒新品種天椒9號選育報告[J]. 甘肅農業科技,2014(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