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亞男
(潞安煤基清潔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長治 046200)
我國的土木工程建筑業取得了飛速發展,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為了保證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質量,施工單位應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予以重視。施工單位應不斷發展和完善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提高對混凝土性能和質量的要求,仔細分析施工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進而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的質量。
(1)調配混凝土的技術不規范,混凝土的調配技術直接影響著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施工單位必須加強混凝土的調配技術,使其達到合理化、規范化。混凝土最先是在實驗室里進行調配的,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出了合適的配比,可以達到施工需求,具有規范、科學、合理的特點,但在實際施工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例如施工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施工單位過度追求利益等原因,根本無法按照實驗室的科學配比和調配技術進行工作。調配混凝土的配比和技術不過關會降低混凝土結構的強度,進而降低整個建筑物的安全性,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一定威脅。
(2)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需使用大量的混凝土構筑混凝土結構,由于混凝土實際上屬于一種混合材料,在實際施工中經常會出現裂縫現象,對整個土木工程建筑的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混凝土裂縫的種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表面裂縫、貫穿裂縫和結構深層裂縫,表面裂縫對建筑物的安全性影響較小,但貫穿裂縫和結構深層裂縫則會危害建筑物的安全。引起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原因有很多,施工單位應對其原因加以分析,避免裂縫問題的產生,提高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3)混凝土材料質量不合格。近年來我國對土木工程建筑行業的工程標準規定漸趨嚴格,傳統的手工測繪技術暴露了較多缺點,例如手工測繪技術主觀性較強,如果采購人員采購的材料不符合混凝土結構自身的強度要求或者檢測員檢查不夠嚴格,很難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安全,從而無法滿足土木工程施工中對混凝土質量的要求。混凝土材料質量不合格嚴重阻礙了現代混凝土結構在土木工程領域作用的發揮,同時也拉低了土木工程建筑的整體質量。施工單位須加強材料的質量控制工作,加強對測繪技術的研究。
建國以后,每年的水泥產量僅為65萬t,混凝土的施工數量和規模仍然較小,在技術標準上與科學配比上還有很多不足。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建立的配比設計發展規范與標準與國際混凝土技術的發展還有一定的差異性。整個建國后至改革開放這一段時期,受蘇聯工程建設的影響,在基層建設中,過度的注重了發展裝配結構的混凝土設施,技術還比較落后。改革開放后,我國在混凝土施工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科學規范了混凝土結構,吸取了國外先進的混凝土技術,發展了有中國特色的混凝土構件,同時不斷探究了混凝土技術在發展中遇到了一些新課題,逐步將混凝土技術產業發展成基建工程行業中的新興產業。
(1)高性能混凝土的開發和利用,高性能混凝土的開發和利用是在已建成的一些主要工程建筑物耗資大、安全風險大的前提下產生的,高性能混凝土要求使用壽命要長、強度和質量要高、耐久性能強。同時,混凝土本身具有較高的體積穩定性,高性能的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要有很好的吸熱性能,硬化后收縮變形的概率低。此外,高性能的混凝土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施工性能,攪拌物要有很強的流動性,且不能出現斷層。
(2)預拌混凝土的快速發展,我國1987年,國家建設印發的《關于“七五”城市發展商品混凝土的幾點意見》規定了發展預拌混凝土的主要方向和相關技術經濟政策,在“八五”期間,政府前后投入了5億多元用于預拌混凝土的發展。1994年,國家建設部又印發了《建筑業重點推廣應用10項新技術》中將推廣預拌混凝土技術納入國家建設重點推廣項目。可見,預拌混凝土的應用數量和比重的高低,標志這一個國家的混凝土生產工業化水平。
(3)基礎性大體積混凝土技術的發展,高層建筑和大型公共設施的不斷發展,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技術不斷應用于土木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工程的體量一般能達到幾千萬立方米。大體積混凝土滿足了高層建筑的高強度、高耐久性等需求,在防止因溫度產生的裂縫也有很好的作用。我國在大體積混凝土技術方面,經過多年的實踐,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方面,合理選擇原材料、設計科學的配合比和熱工計算,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溫度,能有效抑制因溫度過高產生的裂縫。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內降外保的混凝土養護工藝來控制溫度,各部分的溫差要控制在25℃以內。
(1)混凝土的澆筑是其施工技術中較為重要的一環,一般的混凝土澆筑均是分層、分段并持續進行的施工過程。在實際施工期間,已經攪拌完成的混凝土當中嚴禁添加任何劑量的水,因為添加水之后就會改變已經攪拌完成的混凝土的粘稠度,使其與鋼筋的結合能力下降.在澆筑的過程中要把握每一層混凝土的厚度,在下層基礎上澆筑上層混凝土時,應先確定下層混凝土是否能夠被完全覆蓋,還應該精準把握兩層混凝土層之間的澆筑間隔,這樣能夠保證各分層混凝土不會出現逐層凝固的情況,降低其完整性和穩定性。一般上層混凝土澆筑時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時間內,盡量避免時間超出發生的混凝土裂縫.同時,在澆筑時還應注意當天的天氣情況,不允許在多雨、大風、多雪等惡劣天氣下進行混凝土澆灌,這類天氣不僅會對澆灌工作的開展造成影響,同時多雨和多雪天氣會嚴重影響混凝土中水分的含量,大風和寒涼天氣則會使混凝土當中的水分過早散失,均會嚴重影響混凝土整體的質量。
(2)大體積混凝土熱化控制技術,在混凝土的配置和攪拌的過程中,水泥材料本身會隨著水化過程越來越充分而提升混凝土內部的溫度,這種熱量會使得混凝土內水分流失加快,還可能產生內部氣泡,嚴重影響混凝土的整體質量。因此,在土木工程中如果需要開展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應對其水泥原材料進行認真選擇,其中熱化控制效果最好的是礦渣和粉煤灰硅酸鹽水泥,這類材料與水混合后產生的水化反應并不集中,而且熱化速度較慢,改善了混凝土內外溫度差較大的情況,從而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另外還可以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在內部預埋冷卻水管的方式,但這種方法會增加施工的工程量,同時預埋的冷卻水管在取出時耗費的成本較大,一般不建議使用這種方法,除非工程特殊需求。
(3)混凝土裂縫的處理,在土木工程施工時混凝土裂縫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其一般以橫向裂縫為主,會嚴重影響混凝土的整體強度。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如果出現裂縫就必須對其進行壓實,同時攤鋪車的操作人員還要觀察混凝土澆筑平面是否出現堆積的情況,保證其澆筑面處于同一水平面上,這種堆積可以通過上層混凝土澆筑進行修正.還可以采用鋼板包埋的方式,增加混凝土的抗壓能力,減小在澆筑過程中上層混凝土對下層的擠壓,降低堆積情況。
土木工程施工中采用混凝土施工技術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現代科學和技術的完美結合,對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施工章程,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水平,對工程質量進行全方位的監督。
[1]張皓.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2016.
[2]王斐.淺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2016.
[3]周敏.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的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