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龍
(山西八建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7)
業務目標是對BIM技術路線進行選擇和分析的主要關鍵,因此,施工單位在使用BIM技術開展工程建設時,應該將BIM技術與CAD技術很好的區分開來,在對傳統的CAD技術進行使用過程中,主要是借助設計人員的經驗,但是這種方法在使用BIM技術時卻無法得到很好的運用。BIM技術得到廣泛使用的原因是該項技術具有完整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計劃,對于施工作業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通過分析BIM技術設計的實施計劃以及施工方案看來,多數施工方案以及實施計劃都能夠清晰的說明BIM技術給施工帶來的優勢,并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現實目標。
在施工企業中,應用BIM技術主要是為了實現相應的業務目標。BIM技術在施工企業中的應用通常有如下步驟:對需要實現的業務目標加以明確、實現應用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技術路線;對BIM技術的可行性從理論角度進行分析;分析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有沒有相應的軟件作為支撐;分析應用該項技術產生的效益。在完成這些步驟之后,根據對BIM技術可行性的判斷結果,決定是否要使用該項技術。在決定使用該項技術之后,還需要考慮技術對于特定崗位的需求。
如今,BIM技術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對應的規范以及標準也逐漸完善起來,然而,占據主導地位的標準還要算IFC標準。但是現階段我國對于這項標準的使用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就施工現場的管理工作而言,信息的共享以及交互在效率方面存在欠缺,是的無法實現對施工進度的有效控制。然而IPD模式以及普適計算的集合,能夠有效解決施工現場中存在的很多問題。普適計算的思想是20世紀90年代被人們提出來的,人們將該方法稱為對物理空間以及信息空間的有效結合,能夠體現出較強的交互能力,能夠給人們提供透明度高以及時效性強的數字化服務。該方法被美國相關研究人員認為是一種項目交付方法,也就是將工程項目的所有要素集合在一個流程之中,比如業務流程、人員以及事件等等。參與各個流程的項目人員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同時項目的建設效果也逐漸在各個階段體現出來,從而增加業主的價值,最大限度的提升資源的利用率。通過引進IPD模式,BIM技術已經逐漸成為建筑行業中的重要技術。
如今,為了最大吸納度的提升信息交互的效率,給項目的建設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多數企業都采用了IPD模式與普適計算相結合的方法,普適計算通過有效結合物理與信息空間,能夠給施工企業提供實際的施工信息,同時在收到IPD模式的協助之后,能夠使工程的各個參建方很好的運用這些信息,能夠了解與協商項目的各個特點,從而實現對項目成本、進度以及質量的控制,使得項目的二哥建設過程得到全方位的把控。
以前在對施工進度計劃圖進行繪制時,通常需要使用人力計算的方法來完成該項工作,但是對工程建設所要用到的人工、施工機械設備以及施工材料的數量進行確定之后,并且將此作為依據繪制出相應的施工進度計劃,比如繪制出施工計劃橫道圖,就能提升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投入力度,但是在發生涉及變更以及其他變更之后,和它對應的進度計劃卻沒有實現及時的變更,因此會產生延誤工期以及提升成本的現象。將BIM技術作為基礎的三維模型,也就是在使用3D模型的過程中,增加對應的時間層面的信息,并且在實現對安全、資源以及質量等信息的融合之下,構成4D模型,與此同時,根據IFC的內容,能夠實現導出施工報表以及施工進度計劃的操作,其他文件也會發生相應的變更,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升施工效率,同時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程的建設質量。
BIM技術的運用離不開軟件的協助,專業軟件協同BIM技術,不僅能夠實現對施工效率的提升,同時還能夠實現對施工信息單位共享,從而使得工程的各個建設階段實現有效的協同,使得團隊力量得到很好的發揮。針對不同施工階段,軟件所發揮出的作用各不相同,在使用BIM技術施工建設過程中,能夠使用到的軟件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①由軟件創建商進行創建的建模軟件;②施工單位或者專業商提供的自主研發的軟件,這種軟件的功能是能夠實現對施工質量、施工進度以及施工成本和施工安全的有效控制;③在BIM技術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國家制定了與之發展相對應的相關法律法規,因此結合各項標準要求,制定出了相應的集成軟件。
總而言之,BIM技術在我國的使用仍然處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隨著建筑本身的需求以及社會的發展,BIM技術得到了更廣泛的使用,實現施工企業信息化勢在必行。因此,應該不斷加強對BIM技術的重視以及認知,不斷創新以及完善BIM技術的應用路線,以此來推動施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黃園.建設項目BIM應用成熟度評價研究[D].深圳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