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
上周的中國A股市場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幾天。在連續幾個“黑色交易日”以后,上證指數呈現震蕩下挫走勢,擊破數個心理關口。
每一次股市下挫,總是會有很多人站出來分析原因。這一次并不難找,美國股市在上周率先暴跌,并且影響到全球市場熊氣肆虐,A股市場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但這僅僅是外部原因。況且,當美國股市一路高歌之時,A股并未見顯著上揚。美國股市一暴跌,A股卻緊隨其后震蕩,這未免讓人有點“不服氣”。
A股市場建立以后,為企業資金融通提供了替代性工具,使金融體制改革有了騰挪空間。大量企業被推進市場,一級市場(股票發行市場)出現了快速發展,但也因此對市場流動性產生了抽離效應。因此,對于A股市場來說,幾乎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面臨著流動性緊缺的問題。最近幾年,在貨幣政策偏緊的情況下,已經很難吸引到新的增量資金入市,但不斷增多的新上市公司對已有的存量資金又在不斷吞噬,這就是行情難以走高的一個根本原因。為了讓股市活躍,能夠承接一級市場大開的閘門,監管部門允許有條件的投資者從事信用交易,允許各種私募基金等機構展開資金管理,這也是近兩年的下跌行情動輒以閃跌出現的技術原因之一。
幾乎每一次股市下跌,都會使投資者憂心忡忡,擔心后市會崩盤,或至少像美股一樣閃崩。其實,兇猛的下跌已經為接下來的行情走勢創造了一個技術性反彈的窗口,因此擔心A股市場會出現崩盤行情是多余的,事實上A股市場目前實行的漲跌停板制也排除了發生崩盤的可能性。對于A股市場來說,真正需要憂慮的不是會出現閃崩,而是A股市場由于流動性枯竭,在出現下挫之后雖然終會企穩,但在相當長時間內已經很難站回到原先的高度,這種狀況如果得不到改變,A股市場對于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的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就起不到積極作用。因此,有關部門應該看到A股市場問題的嚴重性,加緊改革,避免直接干預市場,讓已經失靈的市場機制漸漸恢復生機。
令人欣慰的是,近段時間以來,雖然IPO審核制仍在實行,但審核已經不再是走過場,而是越來越嚴格,有多次審核會議出現了“零過會”的紀錄,這表明監管部門在切實履行審核職責,將一些資質較差的企業擋在股票市場的大門之外。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不再像以往那樣站在行情前沿,輕易就行情發表評論。市場行情應該由市場自身決定,監管部門需要做的是在浩瀚的行情數據中敏銳地發現違規違法行為的線索,為保護投資者利益而履行好自己的天職。當然,監管部門的這種努力,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在市場上顯示出它的效果,但只要堅持這樣的態度和立場,A股市場終將伴隨國家的深化改革,成為一個與中國經濟發展匹配的市場,成為一個能夠讓投資者分享到國家改革開放成果的市場。▲
(作者是財經評論員)
環球時報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