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過失速機動飛行,充分體現了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優異的飛行性能,體現了我們英雄試飛員精湛高超的飛行技術?!睔?10B推力矢量技術驗證項目現場總指揮、航空工業副總經理楊偉這樣說。駕駛殲-10B完成這場飛行表演的試飛員李吉寬,當晚獲頒第十三屆航空航天月桂獎“英雄無畏獎”,可謂實至名歸。
中國航空航天月桂獎,秉承“弘揚行業精神、謳歌骨干精英、探索新知前沿”的“月桂精神”,旨在表彰航空航天人在國家科技發展進步和國防建設過程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績和所展現的崇高精神,已成為航空航天業界的一個重要獎項,已成功舉辦了13屆,得到了業內外人士的普遍認可和廣泛贊譽。那一晚,月桂獎給李吉寬的頒獎詞是:新機試飛,他不斷拓展飛行與自我的邊界;刀尖旋舞,他以經驗與沉著鋪就新路。目標始終堅定:向祖國交付能打硬仗的飛機!
燈光幻彩的舞臺上,李吉寬對著全場500多觀眾莊嚴敬禮,宣誓他多年不變的初心。
要想把飛機這樣一個系統龐大繁復的航空器最終鍛造成能保家衛國的空天利劍,需要依靠飛行者勇于實踐的精神和積極作為的行動—試飛。正是通過一次次的試飛實踐,那些天才的靈感妙想、宏偉的機械藍圖和千變萬化的零部件,才能真正化為飛翔的羽翼。

>> 李吉寬榮獲第十三屆航空航天月桂獎“英雄無畏獎”
一架飛機緣于一個構想,試飛員在跨入座艙的那一刻,開啟的是一個從夢想到現實的征程。所以試飛才能與設計、制造并列,被譽為航空工業的“三大支撐”。任何一款新戰機或是新發動機、新機載武器,都必須通過試飛員試飛、試用后,才能測出真實性能和安全邊界,進而改良、定型、量產,再改良、再定型、再生產。
作為一名試飛員,出生于1975年的李吉寬,相比前輩,雖然年齡不大,試飛經歷卻非常豐富。從1992年17歲應招入伍,到2002年從飛行教員轉為試飛員,16年試飛生涯,近3000個飛行小時,近5000個飛行架次里,他先后完成了殲-10、殲-16、殲-20、殲轟-7等30多種機型的試飛任務,參與了13個型號飛機的定型試飛,榮獲航空報國金質獎章,被評為“空軍優秀飛行員”。
試飛,是人類對航空未知領域的探索。它的風險性、危險性,會令一部分人望而卻步;它的開拓性和挑戰性,卻讓另一些人怦然心動。
談起如何當上試飛員的,李吉寬笑言:“當時的情景才叫‘好玩’呢?!?/p>
2002年的一天,李吉寬正在外場進行飛行訓練,部隊領導急匆匆地把他叫過來:“李吉寬你調走了,明天就報到,去閻良?!笨搭I導的表情一點也不像開玩笑,李吉寬半晌沒反應過來。閻良是哪?去那干啥?老婆和一歲多的孩子咋辦?……一系列的問號還沒等拉直,李吉寬和妻子就已經回宿舍開始收拾東西了。想象著要面對不熟悉的環境、不熟悉的工作,兩個人邊收拾東西邊掉眼淚。
雖然是“哭哭啼啼”的開始,但卻是李吉寬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次轉折?!皠倎淼臅r候是有些不適應,但我還是很滿足的。因為能飛上我國最先進的戰機,是我們每個飛行員的夢想?!崩罴獙捳f。
在實踐中試飛員需要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三方面:一個是專業理論,包括航空和試飛理論;第二個是飛行技術,尤其是風險科目試飛當中對飛行技術的一些要求;第三個是身體、心理素質。
一架新機試飛,涉及飛行的幾十個專業領域,需要有信息學、工程學、電子學等十幾門學科知識的支撐,這些都是試飛員必備的能力。心理素質則是正確處置空中險情的最基本的素質。
飛得多的時候,一天要飛五六種機型,每一種機型座艙環境都不同,這更考驗試飛員的記憶力、反應速度和綜合能力?!霸囷w員跟最先進的飛機打交道,光有膽子不夠,關鍵是靠腦子。”李吉寬深有感觸地說。

從飛行教員到試飛員,從熟悉的飛行訓練到每一天全新的試飛科目,從安穩平順的日常工作到每次升空都有可能無法安全回來,李吉寬不斷挖掘著自己的潛能,像干涸的海綿一樣“瘋狂”的學習知識、吸取能量,責無旁貸的擔當起了多項試飛重擔,實現著自己長空礪劍、馳騁藍天的飛行夢想。
作為第三代專家型試飛員,他們上天要有嫻熟的飛行技術,落地又必須是合格的飛機設計師。天空中,李吉寬不斷開發新機型的問題與亮點,不斷拓展飛機的安全與空戰效能。地面上,他與研發團隊集體攻關,潛心鉆研前沿試飛理論,不斷突破自我、勇挑重擔。空軍政治部宣傳介紹,近年來他相繼完成了殲-10飛機大迎角特性試飛任務,實現了我軍首次激光制導轟炸移動目標,結束了我軍沒有夜間精確打擊能力的歷史。
2008年3月,李吉寬參加了大迎角和失速尾旋專項培訓。面對陌生的航空領域,他與戰友們憑借扎實的航空理論基礎,以驚人的毅力,在短短40多天的時間里,完成了9個機型的飛行培訓任務,整理出的理論學習筆記和飛行體會近5萬余字,最終取得了大迎角和失速尾旋試飛員證書。
培訓歸來后,李吉寬承擔起殲-10飛機大迎角特性試飛任務。殲-10飛機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新型戰機,在設計理念上實現了“無憂慮”操作。在前期的設計定型試飛中,驗證了飛機在突破迎角限制時,飛機的迎角限制器是可靠的,但是當繼續增大迎角時,設計中的自動抗尾旋模態控制律接通的可靠性還沒有得到驗證。如果自動抗尾旋模態控制律不能接通,飛機就會進入“尾旋”這種可怕的狀態。
我國試飛員是第一次獨立完成此項試飛任務,它的每一個試飛架次都是高風險科目。一次,李吉寬在空中按照任務要求將發動機關車,可是突然飛機發生斷電,與地面無線電聯系中斷,狀態顯示器沒有圖像,應急動力裝置也沒有按照設計規定自動啟動。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李吉寬憑借著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試飛技術冷靜操縱飛機,最終成功實施空中開車,安全的將飛機帶回地面。
經過20余架次的試飛,李吉寬將無憂慮操作的迎角范圍擴大了整整9°,充分證明了殲-10戰機自動抗尾旋模態控制律的工作可靠性,從而提高了戰機的飛行安全和空戰效能?!拔覀兘唤o部隊的是能打仗的飛機,自己的打仗本領當然要過得硬!”說這句話的時候,李吉寬的臉上寫滿了自信。
某年,李吉寬接到打擊地面移動目標的任務。這是李吉寬所在部隊第一次參加重大實兵演習任務,也是我軍歷史上的首次,是對部隊實戰能力的一次真正檢驗。
在前期準備過程中,由于采用的是正在研制的新型裝備,很多方面存在一定問題。李吉寬與戰友們組成試飛技術攻關小組,與科研人員一起判讀飛參,分析相關飛行數據,提出合理化建議,最終不但解決了93項科研試飛中的難題,而且在多個新型裝備上取得了技術突破,填補了多項國內航空領域的空白。
實際演練中,李吉寬與戰友一起研究待戰空域、進入時機、攻擊區域、退出方法等等作戰要素,根據可能出現的不利天氣,結合飛機的火控系統功能特點,制定了各種備份方案,確定吊艙攻擊和平顯攻擊互為補充、互為備份的攻擊方式,確保實戰中萬無一失。
演習當天,隨著幾聲“轟隆隆”的巨響,李吉寬和戰友們圓滿完成任務,取得了投射8發8中的優異成績,實現了我軍歷史上首次進行激光制導轟炸移動目標的突破。
李吉寬還承擔過某型炸彈掛裝某型飛機投放靶試和某型“晝夜型瞄準吊艙”設計定型的任務。這兩項任務都是首次在我國實施的科研試飛任務。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李吉寬利用業余時間鉆研相關試飛理論,駐地航空廠、院圖書資料室幾乎成了他的第二個“家”。每隔一段時間,李吉寬就拿著那本平時記下問題疑惑的本子去請教地方院校的專家學者。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吉寬將試飛中的技術難點一個一個的擊破,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兩個科目的操作要領,順利的完成了試飛任務,極大的提升了我軍精確打擊能力,更是結束了我軍沒有夜間精確打擊能力的歷史。
面對記者的提問:在萬眾矚目之下駕駛殲-10B做出“眼鏡蛇”、“落葉飄”動作有壓力嗎?李吉寬回答:飛行不存在壓力。飛行是快樂的,是榮耀的,在藍天上你是從另一種高度看世界。我覺得這是試飛員最榮幸的時代,隨時可能飛上最先進,高性能戰機,為保家衛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試飛之路,并非只有光榮與夢想,還時刻伴隨著風險與危機。在死神面前,機會稍縱即逝,每一毫秒都是直達終極的考驗,考量試飛員的意志、品德、智慧,更考量信念與運氣。德國科學家奧托·李林塔爾說 “發明一架飛機算不了什么,制造一架飛機也沒有什么了不起,而試驗它才艱難無比?!毙愿耖_朗的李吉寬經常笑語盈盈,卻已經成功處置了空中險情十余起,數度經歷生死瞬間。
讓他印象深刻的一次歷險,是駕駛殲-6飛機試飛小速度離陸科目。飛行中風險較大的就是在起飛過程中。低高度、小速度,如果發生特情,給試飛員做判斷的時間非常有限,短短幾秒,生死瞬間。
發生特情的時候,飛機輪胎剛剛離地不久,他還能清楚地看到機場的草坪??墒菬o論他如何用力的拉桿、蹬舵,飛機還是“飄忽”著不受控制,而此時的飛機高度還沒有達到跳傘要求。他看著綠油油的青草離自己越來越近,仿佛死神的懷抱向他張開,他忽然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空中無征兆解體、發動機無動力、飛機無法操縱,這三種特情對試飛員來講幾乎是“無解”的,而這次李吉寬遇到的就是第三種—飛機無法操縱。最后,李吉寬唯有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選擇了松開駕駛桿,等待著命運最后給他的“宣判”。沒想到的是,桿一松飛機就改平了。他立刻不假思索地打開加力,殲-6的機頭一仰,迅速沖向云霄。
整個過程只有短暫的幾秒鐘,他卻覺得無比的漫長而又難捱,從生到死,僅此而已。
事后,家人擔心李吉寬再次遇到這樣的危險,勸他轉業。他說:“飛,還是要飛的。這就是我的工作,總得有人干。只要干這個事,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傷亡,總會有。”
是啊,飛,還是要飛的!正是有著許多像李吉寬一樣的中國空軍試飛員們,胸懷強國夢、矢志強軍夢、放飛藍天夢,為我國國防與軍隊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無愧于“英雄”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