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紅
(山西省陽泉市市政工程管理局 山西省陽泉市 045000)
樁基施工時,當灌注、拆拔導管交叉作業期間失去配合,容易出現樁基夾泥、導管不能正常拔出乃至斷樁等情況。所以,混凝土灌注期間,導管需要選擇無縫鋼管來處理,直徑可以是φ250mm,也可以是φ220mm,各節長度大約為2.50m,接合處安裝密封圈并涂上黃油,同時保留0.5m與1.0m短接。下入孔中,導管應當進行全面檢測,嚴禁選用未達標導管,接合處保證牢固與緊密性。導管下放完成時,端部與孔底相隔0.3~0.5m,既不能置于孔底,也不能遠離孔底;需要充分考慮埋管深度,避免泥漿進入產生不良影響;灌注過程中,需要時刻灌注孔口情況,樁孔中不得出現多余泥土。導管埋深必須達到設計要求,結合混凝土灌注量與上升高度,當埋深達到設計深度后,才能提升導管,避免其離開混凝土面,降低斷樁可能性。混凝土制作全過程應當受到重視,消除質量隱患,維護灌注效果。實踐中,鋼筋籠容易產生偏位、變形、上浮等情況,經過綜合分析與探討,給出以下預防措施:①針對一些主筋的處理,需要按相應間隔部署混凝土墊塊;制作工藝必須謹慎選擇,既要考慮垂直度符合規定,又要滿足搭接長度標準;②如果是φ600、φ700樁,應當選擇小直徑導管澆筑,避免澆筑時鋼筋籠受到上升浮力嚴重影響;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鋼筋籠需要保持穩固,通過相關監控設備進行分析,謹防產生變化,且導管口需要埋入鋼筋籠底面,深度達到1.5m以上;④混凝土坍落度應當符合規定,只有如此,灌注過程中混凝土才能具備流動性,導管埋深也應當得到重視,否則,混凝土升高過快會給鋼筋籠造成明顯沖擊力。灌注速度遵照既定要求,特別是鋼筋籠處必須適當減緩。初期必須做好鋼筋籠監測工作,明確變化趨勢,從而給后期施工奠定基礎。通過灌注平臺拔升導管,灌注前必須安排備用設備(吊車,用于起拔)。灌注過程中,當平臺發生緊急故障后,依靠吊車也能順利完成灌注,整個過程應當避免中斷;若選擇商品混凝土,長途輸送過程中,必須提前掌握外界氣溫情況,接著摻入適當的緩凝劑;導管拆卸期間,必須測取混凝土上升的高度,保證導管口埋深達到2m以上,保證拆卸時長15min以內,并及時進行沖洗,防止殘留;灌注時,應當排出導管所有空氣,同時避免鋼筋籠持續上浮。全面檢測鋼筋孔狀態,制定相關措施避免上浮問題,如果出現該問題,必須中斷灌注,并將問題反饋給項目部與現場監理,利用預先提出的應急方案進行處理。灌注期間,需要做好施工、隱蔽工程驗收等方面的記錄,結束時交由監理工程師審核確認。
為避免出現裂縫,在現場可做好以下工作:優化配置骨料級配。使用干硬性混凝土摻混合料,增加引氣劑或者塑化劑等,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攪拌混凝土時適當加水或者用水冷卻碎石,對澆筑混凝土進行降溫;熱天澆筑大體積混凝土為了其表面更好地散熱,必須合理控制澆筑厚度,一般不超過500mm;第二層澆筑必須在第一段混凝土初凝之前澆筑完畢;按照混凝土澆筑面積,將合適數量測溫管設置于混凝土上中下部,定時測定內外溫度,前四天每兩小時測量一次,五到七天每四小時測量一次,八至十五天每天一次,同時做好記錄,以便將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隨時做好觀察,防止溫度過高,可利用調整養護方式減小溫差;規定合理的拆模時間,防止混凝土表面溫度驟升形成梯度,強化保溫養護舉措;此外,夏季施工中,要經常對裸露于室外的混凝土塊做好養護灑水工作,防止混凝土內部水分過快蒸發而形成裂縫的問題。施工時要注意盡可能減少在大風大雨惡劣天氣下澆灌混凝土。
(1)注意避免基坑邊發生超載現象,要求在基坑周圍的10m范圍內,將施工超載量控制在15kPa范圍內(出土通道另定標準)。在正式開挖土方作業之前,要將基坑周圍的場地處理干凈,保持符合規定的平整標高。在基坑周圍的圍墻基坑正式作業之前,全部調整為輕質圍墻,并了解周邊管線的埋設位置與埋設深度,施工車輛進場時要繞開基坑部位,嚴格按照制定路線行駛和停放。
(2)土方開挖宜采取分塊、分層作業模式,保持基坑的合理空間,同時也能避免基坑長時間暴露在外。在土方開挖時,土坡的高度應在2.0m之內,且坡度大于1:2.0,這樣能更好地避免坑內發生土體滑坡問題。
(3)施工現場的圍囹、支撐和壓頂梁等材料不能進行堆載運輸,挖土機械也不能直接在支撐上方作業;如果需要通過挖土機械,需在支撐的兩側將填土高度大于支撐頂面0.5m以上,同時放置一層路基箱。
(4)將基坑開挖到底板的標高位置后,再分別采取人工作業方式開挖承臺、地梁、電梯井等其他位置。
(5)在受力較強的部位應加強基坑圍護結構,如塔吊作業位置、混凝土泵車作業位置以及出土口等;尤其出土口部位要注意保護道路管線,應加鋪路基板。
(6)在土方進行挖土作業之前,要提前準備加強基坑降水,要求土方開挖面高于地下水位至少1.0m。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各項施工技術的應用在橋梁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管理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對于橋梁建筑施工技術的探討和研究也受到了社會和群眾越來越多的關注。
[1]牛哲.淺談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橋梁預應力張拉施工技術[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9).
[2]金龍云,李浩銘.淺析路橋施工中預應力技術的應用[J].PublicCommunicationofScience&Technology,2011(08).
[3]孫強.基于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橋梁預應力張拉施工技術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03).
[4]余輝平.提高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現場管理成效的途徑與措施分析探討[J].中外建筑,2010(08).
[5]張麗梅.論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控制及技術管理[J].科技促進發展(應用版),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