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玖華 曹 治
(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江西南昌 330063)
旅游特色小鎮,是定位有一定的特色產業、文化元素、旅游功能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是塊狀經濟轉型升級的新業態。旅游特色小鎮不是單純的旅游觀光小鎮,而是基于某些特色產業,培育出鮮明的特色文化,從而衍生出具有一定的特色旅游功能,并輔以必要的社區配套,是一個文化、產業、社區、旅游的有機復合體。
作為具有一定特色旅游功能的載體,旅游特色小鎮對于環境建設要求很高。傳統的旅游特色小鎮基本是在原有小鎮基礎上改擴建而來,無論形態還是業態方面都不滿足旅游服務的發展要求。其道路條件較差、景觀環境雜亂,基本只滿足于當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1.3.1 街巷空間問題分析
茅臺鎮,街巷空間依山就勢,傳統街區街巷形態較豐富。但是早期鎮區內部街巷缺乏合理的組織規劃,街道尺度較窄,地面鋪裝的青石條高低不平,古鎮的街巷空間環境較差,已不能與歷史文化名鎮發展相匹配,亟需進行整治。
1.3.2 景觀環境問題分析
茅臺鎮作為一個傳統酒鄉,臨水而興。現存的生活街巷鮮有體現酒文化和鹽運文化的景觀小品,完全體現不出當地的酒文化特征。已有景觀的主題不夠鮮明,表現手法較為單一,節點景觀形象不突出,場所精神缺失,缺乏全面梳理、系統規劃設計,這些問題都是茅臺古鎮街巷景觀環境的病垢。
1.3.3 建筑風貌問題分析
茅臺鎮的建筑多以風貌較差的磚混建筑為主,外立面多為劣質瓷磚與青磚,簡陋的鋁合金窗或鐵窗,雜亂無序,視覺感受上缺乏一定的親和感。由于是以居住為主的功能街巷,幾乎沒有休閑的半室內空間,建筑屋頂出檐較少,建筑既沒有古鎮的酒文化特色,也沒有帶給居民良好的居住環境,更不能符合旅游快速發展的市場需求。
1.3.4 鎮區業態問題分析
茅臺鎮鎮區的業態主要為超市零售及小型餐飲,無論是傳統業態還是新興的消費、娛樂業態,業態的種類都較單一,品質不高,缺乏市場消費吸引力,對于旅游目的地應達到的要求甚遠。
茅臺古鎮作為一個以酒文化發源的城鎮,由于早期缺乏合理的規劃布局,城鎮的發展建設極大擠壓了公共休閑的用地空間,鎮區缺少可以進行旅游接待的場所,城鎮的發展缺少歷史文化的建筑載體。因此在提升茅臺古鎮的街巷空間環境時,著重針對鎮區的街巷、景觀、建筑、業態四個方面進行提升改造,通過對街巷空間的復原提升,讓茅臺古鎮作為一個有特色、有文化的產業旅游小鎮,讓鎮區及周邊的居民享受更好的生活環境。
街巷的空間尺度與格局控制作為搭建古鎮的主體骨架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在街巷提升規劃中將古鎮街巷分為主巷、街道、次巷三類,針對不同的街巷尺度與空間格局進行環境空間的改造及設置適宜的業態活動。
茅臺古鎮的街道主巷作為場鎮較多的交通空間,傳統建筑的高度和各建筑間距決定了巷道的空間尺度,場地曲折多變,只能滿足于當地使用者的生活尺度。在進行主巷空間調整時,保留其建筑高低起伏的組合形式,空間尺度上保留原有街巷寬度約四米,兩側兩層的居民樓稍微修高,使巷道空間讓使用者既擁有一定的圍合感,又不會產生過于局促的壓迫感。
次巷多為側面入口或邊緣的小街巷,街巷雖然細小但在分散人流和空間形態上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古鎮鎮區原有次巷兩側的二層及多層住宅形式上形成了圍合的高墻,這種狹窄高聳的巷道空間通常可以形成曲徑通幽的效果。
街巷地面的鋪裝在樣式和材質上根據不同地點周圍的環境和功能,選擇不同的形式。在入口廣場以及其他大的集散節點處,主要以人的集散為主要功能,在鋪裝形式上多采用青石條、青石板規則式的鋪裝形式;在街巷、小節點處,為了延伸路線,多采用碎石和青磚相結合的材質,輔以碎拼等鋪裝形式,增加空間的變化和游覽趣味性。
茅臺古鎮的景觀設計秉承生態集約、共享共建的設計理念和系統性、文化性、延展性的設計原則,依據不同的尺度街巷空間設計符合古鎮的特色景觀。
(1)提取古鎮鹽運文化的雕塑放置在寬敞的公共廣場上,雕塑選用略大于等身尺寸,讓人更具真實感,通過雕塑的直觀感受再現鹽運的艱辛歷程。
(2)提取古鎮的酒韻文化,將酒壇和酒桶結合落水形成極具表現力的小瀑布景觀,讓游客充分感受特色景觀,同時將酒壇酒桶作為種植綠植花卉的容器,將兩者結合以美化街巷環境,體現古鎮的酒文化特色。
此外,古鎮的各種戶外環境設施,即標識、垃圾箱、路燈、售貨亭等從鹽運船頭稱鹽的石秤砣、釀酒農具、存酒的酒壇提取元素來彰顯其主題,在造型上強調通過重新組合和形態變形的方式,來展現古鎮景觀的創意性,提升古鎮景觀小品的多樣性。
建筑風貌改造多是塑造建筑外部形象,是人們視覺感受的第一反應,故提升街巷空間品質的另一個重點方面在于建筑風貌的改造提升。
古鎮建筑風貌設計依次從屋頂、門窗、立面等方面進行了改造。首先,為了滿足游客和居民的休閑游憩的需求,梳理出可改造和可拆除的建筑主體,通過增加偏房和架空的廊亭來改善休閑空間。
此外,部分建筑的入口處增加了通透寬敞的雨棚,通過過渡空間自然引入人流休閑。建筑物的二樓增加外挑陽臺,拆除部分墻面及構件,以滿足新型業態發展需求。
再者,鎮區建筑物進行屋頂改造時,將傳統民居屋頂單坡、雙坡、歇山等屋頂形式靈活組合,使建筑的第五立面變換豐富。建筑外立面選用棕灰色的木板拼貼,墻裙飾以小青磚貼面。門窗采用簡化的木質門窗,多種格柵與格子的組合形式,以棕灰色色調為主,通過長條的組合形成連續的通透門窗,整體風格基調較和諧統一,從而也體現了老民居歷經時間沖刷的厚重感。
在對茅臺古鎮街巷業態提升時,考慮到既要與時俱進增加符合實際需求的業態類型,又要保留原有的古鎮特色,故復原了鎮區傳統的老街道,將酒館、藥鋪、茶館等傳統業態作為旅游吸引物置入街巷中,通過這些業態既可以看到茅臺古鎮昔日的繁華,也帶動了周邊業態的發展。
此外,為了彰顯古鎮酒鄉特色,規劃設計了古鎮酒莊主題餐廳,設置聚集人氣的特色小吃街肆等,通過業態動靜分離,彌補鎮區不同層次的業態需求,讓業態合理分布以促進街巷空間的良性提升。
通過將茅臺古鎮街巷空間整體提升改造作為例證,不論對茅臺鎮還是其他旅游特色小鎮的打造,往上是讓整個城鎮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往下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提升游客的到訪的滿意度。
從傳統民居保護來看保留了城鎮形態的多樣性,從業態發展可讓街巷可持續自主發展,從地域特色來看體現了當地的鄉土特色。因此,對于茅臺古鎮街巷環境空間的提升是一個全面統籌、細致實施的過程,對同類旅游特色古小鎮街巷的發展也提供了一個可參考可借鑒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