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河南省豫南園林綠化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鄭州 450000)
基于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人們愈發關注生活質量和生態需求,進而為風景園林事業的發展迎來契機。但是,因我國景觀設計研究起步時間相對較晚,致使各環節資源、經驗數據相對較少,為了實現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目的,則設計師需從地形、植物、水體的角度入手,通過具體應用措施的展現,將設計理論在實踐中得以運用,從而對景觀美學予以體現。
地形作為地表表現形式,分為大地形、小地形、微地形三種。其中的大地形以高山、平原和丘陵、山谷與草原為主;小地形包含斜坡和坡道、臺地、土丘與水平地形變化;微地形以波動性、起伏度較小的平原地形為標準。換而言之,地形既屬于外界環境影響因素,又屬于室內建筑基礎,在建筑設計中,需對其美學和實用因素予以詳細表述。
從環境的角度來看,地形可對環境因素與外貌實施有效鏈接,即對某地區美學的影響;空間環境、構成直接感受;景觀和氣候、土地與排水等系統使用效果;園址功能展現。對此,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期間,為體現設計要素、景觀要景的重要性,需與地形因素進行有效融合,其原因在于:地形作為建筑的組成核心,利用主線的優勢對景觀因素、空間節點實施控制,即平緩地形,具有協調、統一的作用;崎嶇地形,具有分割的價值。
針對風景園林建筑設計工作,園址選擇分析階段,需對其予以精準評估,尤其關于地形平坦性、均勻性缺失的情況下,建筑設計師利用科學運算法則,以地形結構為前提,對風景園林建筑結構、方位進行準確判斷,同時也是對園林用地、空間結構和園林地形、環境因素協調性和統一性的暗示,從而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不同角度,彰顯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宗旨為:以人類視覺感受為依據,對景觀美學價值予以展現。若要更好體現園址地形效果,將風景園林景觀和建筑結構相結合,構建自然畫卷,需對地形尺度予以適當選擇。例如:地形尺度明顯超于景觀建筑結構時,應將地形作為建筑背景,使其地形、景觀建筑體現圖底的銜接關系;地形尺度和景觀建筑尺度相持平時,則應通過對地形地貌的體現,對風景園林建筑特色予以完美詮釋。
植物在塑造外在景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據建筑設計的具體要求,需要對植物屬性進行了解,以區域性建筑設計為例,合理選擇不同類型的植物,實現合理化應用。
在風景園林的建筑設計中,植物的應用以草本、觀葉和裝飾用的花卉為主,可供選擇的草本植物包括:草皮植物、草花等,可供選擇的木本植物以松柏為主,同時對水生類植物也有一定的要求,包括:鳳眼蓮、蓮藕和水芹菜等,結合區域性建筑設計的具體要求,必須確定景觀的具體設計要求,使其符合主題設計需求。
風景園林中的植物配置也是關鍵,需要通過植物配置保證園林建設的質量和功能性。相關工作人員在植物園林配置設計過程中,必須掌握其科學性,控制藝術合理性。通常情況下,風景園林的建筑需要體現出要求的景觀效果,為了保證社會、經濟和生態的有效結合,園林設計過程中要掌握基本配置要求,遵循不同植物的生長規律和環境要求[2]。根據植物的喜陽耐陰以及布控要求針對性設置,如何保證景觀設置的合理性對園林建設本身有一定的積極影響。設計人員可以結合這一規律合理進行規劃。以園林建筑的所在地的實際情況為例,將植物的材料和生長特點等充分結合在一起,以實現景觀設計的耐久性為例,在美學原理基礎上,合理應用實際功能,進而實現景觀建設的美學設計。
風景園林設計階段除了保證自身形象外,需要從基礎輪廓和線條入手,注重和自然環境的協調和融合。植物的配置和風景園林有效的結合在一起,能保證景觀設計的韻味性。以構景比例作為基礎,植物在融匯空間里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將其和自然空間和建筑空間進行融合,具體來說,可在建筑空間與山水空間普遍種植花草樹木,從而把整個園林景象統一在花紅柳綠的植物空間當中。
作為蘊含了豐富及內容的水,在我國建筑歷史的長河里已經被很多的仁人志士運用。水體讓人們體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因此,在風景園林建筑中融入水體這一自然因素可以很好地體現出空間感,同時也具備一種靈動性。因此,水作為一種表達文化藝術氣息的載體,在現代化園林景觀建筑設計中可以達到滿足人們追求自然的需要。從而將這種自然景觀融入人文的氣息,增添風景園林的靈動性和藝術性。
將水體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背景,可以很好地表達出風景園林的動態性。例如,在威尼斯城市的設計中就將水作為轉達靈動的重要載體,這一理念極大地吸引了來自世界的游客進行觀賞借鑒。與此同時,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也將水作為十分依賴的對象進行利用開發,所以,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也應將人類物質進行體現融合。另外,這種將水體融入到風景園林設計的外部,則可以很好地拓寬建筑的空間感和視野感,帶給人們一種視覺的享受。
針對水體的特點要求,在形式分析過程中,要分析水和建筑尺度的關系,以水為基礎,將其作為庭院空間的中心。水體呈面形式時,需要對建筑背景進行分析,建筑群體可以采用水作為依托,以水面作為中心,通過水面的向心性設計進行連接,保證建筑關系合理。水景建筑空間的設計要在現有的建筑空間基礎上進行的,從體量和尺度等方面入手,研究水位和地形的關系,保證建筑用地的契合性。水是文化的起源,根據水面的設定要求,需要對文化背景進行掌握,以營造合理的空間氛圍作為基礎,賦予建筑以精神上的象征意義,給建筑增添靈性。中國傳統園林建筑中對水的處理從形到意,追求著自然韻味,滿足了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促進了生態、人文的有機聚落的建立。
水體含有流動性和可塑性,在具體設計階段,要總結設計原則,做好控制處理工作。首先以小型水體設計為例,在后續調整過程中要做好養護工作,由于水體可能會出現污染的現象,保證水體的潔凈至關重要。小水體的優勢是大水體無法比擬的,具備很多設計優勢。以噴泉設計為例,必須滿足動態化原則,大噴泉損耗大,影響美觀性設計。因此以小水體設計為例,選擇小型的景觀類型,并結合水的動力作用情況,最終保證噴泉景觀設計的完美性狀態。
總之,本文通過對地形、植物、水體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的闡述,可知地形、植物與水體在景觀設計中占據決定性優勢。對此,景觀設計師應在園林設計中,對地形、植物和水體等因素予以全面分析,以此將風景園林和生態自然相融合,使之具有新穎性、靈活性、合理性特點,從而為提供更為舒適的居住環境。筆者以自身景觀設計經驗,闡述風景園林設計的意義,以期為生態環境的構建創造有利條件,符合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目標。
[1]廖廣.試析地形、植物與水體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6,09(1):210.
[2]趙云.地形、植物、水體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建材發展導向,2015(13):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