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峰 徐 聰
(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旅游公路是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的產物,具備交通、旅游雙重功能。旅游公路出現的根本原因是消費升級,滿足全域自主性旅游需求,它在公路體系中屬于小眾產品,輕奢產品,它不僅是一條優質的公路滿足區域間交通連接,而且還是一條風景優美的旅游廊道,滿足游客的游憩、觀景、運動、娛樂、購物、休閑、自我升華等需求,他的用戶群是3億多中等收入群體以及2億多老年人,它比普通公路更安全、更舒適、更科技、更環保、更美觀、更有趣!未來旅游公路主要的車輛將是旅游大巴、自駕車、房車。
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廣旅游公路的建設,2017年2月交通運輸部等六部門聯合下發的《促進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快進慢游”的建設思路,國家開發銀行并承諾提供不低于2000億元的低息貸款支持旅游公路建設;《國家十三五旅游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重點建設25條近17.5萬km國家風景道,以及50條跨區域省級風景道;目前我國10余省份開展旅游公路專項規劃,在建旅游公路達3000多條。
一般來講,旅游公路由綠廊系統、快行系統、慢行系統、服務設施系統、旅游活動系統五大部分組成。
風景園林學是人居環境科學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其核心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其特點是綜合性非常強,涉及規劃設計、園林植物、工程學、環境生態、文化藝術、地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交匯綜合,擔負著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建設與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
風景園林在國土景觀資源管理與規劃、流域景觀生態保護與修復、城市景觀系統的構建與場地設計都發揮些重要作用,這些經驗在旅游公路建設中也同樣受用,也可以說正是旅游公路建設需要的,可以說風景園林在旅游公路建設中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公路做為典型人工廊道,對生態系統是一種線性切割和阻礙,會改變景觀生態格局,甚至會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環境破壞。所以急需從國土景觀資源管理與規劃、流域景觀生態保護與修復的角度對公路的戰略和區域的環境影響提出技術手段,這對區域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旅游公路的優化和建設、持續和穩定十分重要。
在旅游公路綠廊系統中,GIS與BIM的集成技術越來越成熟,這種大尺度空間范圍的分析可以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全面、及時、準確和客觀的信息服和技術支持,可以進行旅游公路廊道選址設計、坡度設計、最佳路線設計、引力-阻力設計、適宜性設計、景觀格局指數設計、三維可視化設計等,為下一步選線、選址提供依據,并確定合理廊道生態承載力。
此外,深入落實道路景觀選線,提出合理景觀控制點,采用園林借景的手法,納美景于其中,同時對廊道進行景觀風貌控制,在植物和建筑層面提供控制導則。
旅游公路景觀不僅僅是種樹植草,要立足“看”與“被看”的關系,充分考慮道路的內部和外部景觀,同時要考慮根據視點的位置和移動速度,考慮景觀的構成。要充分考慮道路形態、尺度、顏色、質感、多樣性、及連續性。
旅游公路外部景觀要既要考慮周邊居民的視點,是靜態景觀,主要體現在橋梁等構造物形態、道路整體線形等,又要考慮沿線河流、田園、樹林、湖泊等的最適宜觀賞點,以及沿路建筑、植物、廣告牌等風貌控制。
內部景觀主要考慮道路本體景觀,如道路斷面形式、交安工程等附屬設施、路側綠化、服務設施等。
旅游公路服務設施場地設計要因地制宜,靈活布置,充分考慮地形地貌、氣候、地質、水文等要素。在車流量大服務設施可考慮商業綜合體模式,除了基本的交通補給外,增加了商場、游樂場、溫泉、博物館等業態,將服務設施做為周末游的目的地;另外在鄉鎮周邊布設鄉村驛站,使之成為地域振興、區域聯動、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這對中國目前鄉村振興戰略有借鑒意義。
具體設計中充分運用園林的構景手法,師法自然、步移景異,豁然開朗。要充分考慮兒童和老年人的需要,并布設無障礙設施。園林植物,考慮季相變化與文化內涵,如梅蘭竹菊等的應用。園林小品,注重體驗性與參與性,如張唐景觀嘗試的互動式自行車噴泉,就是很好的嘗試。
國外風景園林設計師在項目中往往起到leader的作用,作為項目統籌來系統規劃,統一調度,風景園林專業也是項目專業組成的必配和主力軍。近30年來,我國風景園林設計師的地位已經顯著提高,參與更多的大尺度的項目規劃設計中。旅游公路熱潮的興起,相信為風景園林設計師的轉型發展提供新思路,同時為公路建設提供新動能,風景園林在旅游公路建設中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