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縉云
(四川理工學院 四川自貢 643000)
自貢彩燈的總體特色逐漸從“形、色、聲、光、動”發展為現在“高、大、新、奇、特”,設計燈組更為高大,設計場面更為宏大,設計題材更為廣泛,設計構思更為奇特。自貢彩燈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文化的載體,隨著時代潮流改變而發展變化,越來越具有豐富內涵和外在表現形態。
自貢彩燈的造型因題材、內容、表現手法的不同而豐富多彩,千變萬化,構成自貢藝術彩燈獨有的美學特征。自貢彩燈的燈組設計往往是對稱的,符合傳統的形式美法則規律,符合中軸線美感構成。自貢彩燈的對稱類型有左右對稱、旋轉對稱,門燈、廊燈的形態中有左右對稱的,大型坐燈的形態中有旋轉對稱的。對稱的燈組能給觀燈者的平衡、穩定的視覺感受。往往大型彩燈的造型較為復雜,用規律的對稱編排會有整齊劃一的勻稱感受,會延長觀燈者對燈組的觀賞時間。
所謂平衡就是穩定的意思。任何一個有限范圍的視覺對象,也都像物理事物中所具有的力學支點一樣,具有重心“支點”,只不過這一重心“支點”產生于視覺心理。[1]在彩燈設計中要求體現出這一美感。在彩燈的立體造型中更要強調這種法則,因為不單在視覺美化上要有平衡感,在現實中還要有安全感和穩定感,所以彩燈立體造型中的平衡美有雙重含義。
平衡在彩燈的力學結構也有著重要意義,在材質上彩燈的基礎鋼架是彩燈承力主體,也是力學平衡的關鍵,在燈組承力方式要考慮彩燈造型的形量、大小、輕重,以及形體的動態變化。從視覺上講,指一種等量和不等形的力的平衡狀態。平衡比對稱在視覺上顯得靈活、生動,并富有變化的統一的美感。在彩燈設計中燈具造型的空間分割需認真研究平衡的審美原理。
對比美是通過兩種不同事物的相對抗,在相對的矛盾中相互吸引,相互襯托而形成對立統一的現象,這種現象會在視覺心理中產生刺激的美感。在彩燈設計中,運用對比的法則可以使形態更加生動、活潑、個性鮮明,彩燈的對比表現形式內容很多,有形體方面、空間方面、材質方面、色彩方面等等。在彩燈設計方面運用對比法就更多。然而,有時過于強調刺激缺少調和,形態空間就會顯得雜亂。在對比和調和中尋求平衡,是優秀彩燈作品的評判標準之一。對比產生調和,矛盾的雙方,越相近則越調和,越對比則越刺激。調和可使各要素之間相互產生聯系,彼此呼應、過渡、中和。因此,我們在彩燈設計中,當突出對比時就要注意調和的一面。當過于調和、形態呆滯、缺乏生氣時,又要輔以對比,使之真正形成對立統一的關系。
比例,指彩燈組合部分與部分,或部分與整體之間的數量關系。比例是構成設計中一切單位大小,以及各單位間排列組合的重要因素。比例與數的關系密切,換句話說,當組合要素的大小、長短、輕重之部分與部分或部分與全體的質與量,達到一定或明確之數的秩序時,將會得到美的平衡感,此時,這個數的秩序便可稱之為美的比例。
在國際上一致公認:古希臘時期所發現的1:1.618的黃金比例被當作美的最基本比例而應用于各種領域的設計中,是美學判斷的標準之一。黃金分割率的實際應用為2:3、3:5、5:8的近似值比例。特別是在彩燈設計中,形與形之間的比例也常運用黃金分割率,比如坐燈的基座與上面主體的比例就可以采用黃金分割,如門燈上部裝飾與下部門框高度比例就可以采用黃金分割。但不是所有的燈組都適用黃金分割,還要根據燈組的絲架造型的比列、布燈的位置、綢緞裱糊的難度等因素,綜合考慮燈組的設計。
在燈組設計中也有點、線、面的嫁接,如蠶繭燈就可以看成是一個個蠶繭的點沿著一定的燈組形態逐漸堆積而成的燈組,組成光雕燈組的LED燈帶可以看成勾勒燈組形態的線,而面在燈組設計中更是廣泛使用。綢緞在絲架上的裱糊,可以看成彩燈制作中造型由線變面的過程。點、線、面可在同一燈組的造型中全部體現出來,如燈組中經常出現的龍的形態,龍珠可以看成是點、龍須可以看成線、龍鱗可以看成面。燈組的造型很多是以我們生活中各種實物形態為原型,加以藝術化的裝飾。所以,我們很容易在燈組中找到點、線、面的存在。
燈組設計多元文化的融入,使燈組的形態更加豐富多彩。自貢彩燈設計的材質在逐漸變化,制作流程和工藝也在改變,但吉祥幸福的寓意任然是彩燈表現的中心思想,傳統民俗文化任然是彩燈表現的主要形式。自貢彩燈的藝術靈魂始終需要彩燈形態為軀殼。無論表現形式如何豐富,表現的內容需要以形態為載體。很多藝術形態的審美原理都有相似的地方,因為藝術是生活的寫照和升華,藝術形態是生活中事物形態的藝術化。彩燈需要以文化為取材,在生活事物中找到彩燈形態的原本,不斷推陳出新,形成更美的彩燈作品。
[1]吳 翔.設計形態學[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