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冬梅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226019)
現階段,我國建筑行業勞動者大多數是社會基層的勞動人民,其文化水平不高,施工的技術也是靠自己積累的施工經驗來工作,沒有完整系統的學習施工安全知識、事故突發應急措施與施工技術規范。而對于操作系數大,具有極高體力消耗,易發生傷亡事故的建筑行業,現場施工人員不具備太多的安全意識,欠缺太多專業技能。在平時工作當中,也沒有防范保護措施,操作施工機械設備也不專業。
我國由于建筑行業發展時間較短,在法律、法規方面雖擁有一套與安全建設相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和《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規定》等比較完善安全生產管理法律體系。但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也暴露出我國法律、法規缺陷和問題。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確缺少健全的建筑法律、法規體系;部分建筑法律、法規職責范圍存在模糊性和相似性;部分建筑法律、法規與現今建筑行業問題存在差異性;有些法律、法規已經不適應先現在建筑安全管理要求等。
1.3.1 惡意低價中標
近年來由于國內建筑行業發展十分迅速,加上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時期,國家出臺“四萬億計劃”政策,給建筑行業打上一針強而有力的興奮劑,大大刺激了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至此,社會涌現出房地產公司和建筑施工企業,形成了僧多肉少的局面,造成建筑行業內部競爭激烈,企業獲得利潤較低。于是有些建筑施工企業為獲得項目的施工權利,在投標過程中所投清單報價遠遠低于現今建筑行業標準價位。由于在競標過程中惡意拉低競標價,使之在施工時為挽回已經損失的利潤,大大降低施工成本,減少高費用的開支。如使用低價劣質的建筑所需材料;施工過程不按規范進行操作;使用廉價人工勞動力和老舊破損的機械;不配備齊全的安全措施等,給建筑安全埋下隱患。
1.3.2 違法分包、轉包
案例:2008年11月25日,杭州地鐵1號線湘湖車站2基坑發生基坑坍塌事故,該事故造成21死亡,4人重傷,20人輕傷,直接經濟損失4961萬元。
該事故經國務院調查,中標工程的中國鐵路工程中公司將中標工程整體轉包旗下屬中鐵四局,而后中鐵四局再轉包其下屬六個分公司,六個分公司又分包給不同的分包商。施工單位施工過程違規操作,墊層未及時澆筑,支撐體系存在嚴重缺陷引發坍塌。
該案例是由于中標單位違法轉包分包給低資質或無資質承包商完成該項目,造成了承包商因要較低成本,聘請的施工人員與管理人員既無職業資質,也沒有專業技術,更沒有建筑安全管理意識。施工過程出現嚴重違規操作,現場管理方式也十分粗放。
1.3.3 資質掛靠
有些建筑施工企業因自身原因無法達成某些項目規定的資質執照,于是向其他擁有該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提交一定的管理費用,從而獲得該資質參加該項目投標。在中標之后,并不能很好履行施工合同的規定,存在使用老化和破舊的機械設備的現象,項目經理與五大員也配備不齊全,施工人員安全設備不足,不具備安全意識,這些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1.3.4 政府監管方面
政府監督與管理行為是建筑行業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要環節,他能杜絕現今建筑行業層出不窮的安全事故、減少建設工程質量腐敗、鏟除惡意分包轉包的現象、制止違法低價中標、資質掛靠,創造出一個健康有序的建筑市場環境。但是,我國建筑安全監督管理機構體系比較龐大,一些部門職責存在重復與不足,權利也過于集中。在監督建筑行業過程中,也只做表面工作,沒有良好的計劃實施。1.3.5施工事故應急處理不及時方面
近年來,我國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易較高的出現施工傷亡事故,這些建筑施工事故都具有突發性,讓人防不勝防。許多建筑施工企業事先沒有準備和理而又有效的應急預案,也沒專門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建筑施工事故發生時,處理事故比較慌亂,解決措施也比較簡單粗暴,往往施工人員在遇難的第一時間得不到救助,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有時更是為保存建筑施工企業名譽,而將建筑施工事故消息進行封鎖。
建筑施工企業應加大對現場施工人員安全教育的力度,做到“預防為主,安全第一”建筑工程安全工作方針,讓施工人員具備一定的安全意識,能合理運用專業技術,減少施工操作失誤,杜絕一切不安全行為,避免造成人員施工失誤。建筑施工企業每月必須舉行一次施工項目的現場視察工作,以此來測驗現場施工人員是否認真履行施工安全規范,施工管理人是否存在對現場安全管理工作不聞不問的現象。
建筑施工企業首先要建立起以項目經理為首,領導組織施工安全生產,并且終生對該建設工程項目負責。其他各級部門、人員為輔,積極配合項目經理領導組織,對自己職責之內所發生安全施工事故負責。其次要將該體系落實下去,使之現場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清楚自身的職責,產生嚴格的約束力。每月還得組織例會和培訓,并且進行安全管理考核,提高他們責任心和安全意識,讓他們明白自身職責的重要性,再往后的施工管理方面盡心盡力,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對不被帶安全設備和操作不規范的現場施工人員進行相應的懲罰。
政府部門應盡快完善自身監管體系,明確各部門職責,做好詳細周到的工作計劃并實施;增加對監管部門經費,補充監管部門人員,以此監管力量不足;轉變監管方式,運用現代網絡技術進行及時采集、發布信息和實時監控;對那些建筑行業層出不窮的安全事故、質量腐敗、違法分包轉包、惡意低價中標、資質掛靠等現象要及時查處,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政府部門應盡快改進一個科學的安全生產管理法律體系,根據現有法律法規存在不足與空白方面,進行立法調研;根據國外經濟發達國家立法經驗和立法成果,適當的改革我國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建筑行業發生安全事故是無法避免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事先準備和理有效的應預案。在事故發生前,可以進行施工安全檢查,以此來減少或消除施工人員違規操作;減少或消除使用破舊的機械設備和質量不過關的材料;消除施工現場的安全隱患。建筑施工企業要經常派遣員工去檢維查護應急救護設備核設施,每月必須要求公司員工參加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演習。在事故發生后,現場負責人應該冷靜處理,及時向縣級安監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安監部門會在接到報告后接管現場,組織救援,做好現場保護工作。
要確保建筑的安全,就要加大經費的投入。建筑施工企業應該合理科學的從工程造價計價中預留出部分經費來作為安全生產建設費用。用于購買維護安全防護和應急急救設備和設施;現場施工人員安全教育培訓與安全事故以及處理演習的支出;專家對本工程的安全環境進行評估和對安全方案的技術的支出。施工企業制定一項明確清晰的施工安全經費使用計劃,形成合理有效的分配體系。
總之,建筑工程具有高危險性,施工操作復雜的行業。要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就必須做到建筑施工公司、監理單位和政府安全主管部門嚴格監督和管理。現場管理人員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做好事前,事中的安全生產管理。現場施工人員要有較高的警惕性,做好自身防范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在安全事故發生前,及時發現安全隱患,消除安全事故發生;在安全事故發生后,減輕人員的傷亡,企業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