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建光
(山西太行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山西省 045000)
企業經營者管理理念落后,對成本管理意識不強,沒有對員工明確降低成本的要求。對成本管理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影響認識不足,忽略了企業成本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員工是企業業務和行為的執行者,企業管理者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決策者,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管理者的戰略眼光決定了企業發展的高度,企業管理者的不重視,從上而下放松了對企業經營支出的控制,導致企業資金的外流。
成本預算是企業成本核算的重要環節,是企業成本核算的前提。造價人員通過工程前的初步預算估計項目成本,如果不在工程開始后進行二次預算或者預算值與實際消耗值不做比較,進行分析借鑒,難以保證企業的效益。工程預算過粗或預算環節不夠嚴密,將導致難以對施工成本形成有效監控,對于建筑工程成本核算也就淪為過場。
建筑工程準入門檻較低,從業者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參差不齊。相對而言,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成本管理人員較少,具有多年實踐統籌協調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更是難得。人才的缺乏也是導致企業經營管理困難的原因之一。沒有系統的管控措施和人員的監管,施工的各環節中沒有形成統一監管,這是經營中的漏洞,也是導致企業資源浪費,資金外流的原因。
在施工現場,不合理的施工方式,不規范的執行程序很容易導致資源的浪費或失。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如果沒有監管人員的管理和控制,在物資領用方面無計劃或把關不嚴,有可能造成資源的浪費或者資源的丟失。人員的操作不規范也將導致設備、材料耗費嚴重,無疑也增加了不必要的支出。
“營改增”前,建筑企業的大多數項目的勞務派遣沒有發票,進行營改增后要增值稅發票就可能會造成稅負或成本的增加。建筑企業的大多數項目租賃施工設備時都有個人租賃情況,由于缺少增值稅發票進而會引起租賃費上漲。因此對材料成本管理可以做出以下幾點措施[2]:①建筑企業要建立和完善對供應商以及分包商的對比篩選機制,做到有章可循,防止出現假發票現象;②嚴格依照增值稅管理要求優化物資與設備的集中采購,可按照統一談采購,分別簽訂合同的模式,讓業務流程變得更加清晰和流暢,同時要明確合同的主體或者受票單位即為納稅主體;③對互聯網采購方式充分應用,擴大各項物資、材料的采購范圍;④對各項物資、設備的調撥要做到規范化,優化資產以及材料管理;⑤針對采購架構采取比較篩選的方式,一般情況下都采用成本與稅金之和最小的原則;⑥針對低值易耗品、辦公用品、勞保用品等都采取集中采購方式,讓采購流程變得規范化,便于管理,在采購的過程中選擇的供應商盡可能為一般納稅人。
在建筑項目具體施工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實現成本管理目標,需要對建設項目各個階段以及經濟建設的內容進行管理,從而使得各項成本費用得到有效控制,避免資源的浪費。成本管理目標制定之后,需要對各個建筑項目施工階段的成本進行管理。施工成本管理需要設置項目負責人來進行,根據費用成本管理目標加強各項施工生產環節的監控,避免各項費用超出了計劃指標。如果某項施工環節造成的費用較高,需要及時采用應對措施予以控制。
成本控制涉及到項目組織中的所有部門、班組和員工的工作,并與每一個員工的切身利益有關,因此應充分調動每個部門、班組和每一個員工控制成本、關心成本的積極性,它是把計劃的方針、任務、目標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實。在實施目標管理的過程中,目標的設定應切實可行,越具體越好,要落實到部門、班組甚至個人;目標的責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責任,更要有成本責任;做到責、權、利相結合,對責任部門責任人的業績進行檢查和考評,并同其工資、獎金掛鉤,做到獎罰分明,真正樹立起全員控制的觀念。
①企業中的財務部門應該加強與其他業務部門和其他輔助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保證成本核算的全面性,促使成本核算準確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如在針對相關建筑項目的進度進行測算過程中,除了應該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系統分析外,還應該注意與項目負責人進行有效溝通,對項目情況進行全面了解,有效避免出現“賬實不符”的問題,對成本核算產生不良影響。②在成本核算中應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如在開展分級核算工作的過程中就可以借助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將項目核算結果納入到整體核算體系中,切實增強整體核算的真實性。
建筑工程項目作為國家建設的基礎工作,要確保它得到長遠的發展,就必須立足實際,不斷減少資金投入,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具體而言,在施工中首先要做好預算,對每一筆開銷都進行衡量,施工中嚴格控制工程材料的使用,做好對項目成本的管理工作,筑工程的安全、質量問題要首先保證。同時,還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推動企業更快發展。
[1]謝鋒.試析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重點[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04):38~39.
[2]劉曉蓮.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4(07):132~133.
[3]江 松.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策略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2(0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