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秋
(沈陽建筑大學)
發達國家先于我國進入老齡化進程,因此對于養老建筑的研究起步比較早。綠色理念啟蒙和完善于國外,對綠色建筑的研究也相對成熟,并較早地將綠色理念運用到養老建筑設計實踐。國內的老年建筑發展相對滯后,但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城市也涌現出一批老年社區,并嘗試將綠色理念融入規劃設計當中。如北京東方太陽城、天津云彬鎮宜老社區等,都是生態與綠色的老年社區。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泰康之家·燕園一期,是目前中國唯一獲得LEED認證的險資投資養老社區。秉承著“簡約舒適、節能環保、人文關懷”這一綠色理念,項目在節能減排方面,采用了特殊材質的玻璃幕墻來阻擋紫外線以及隔熱;新風系統采用了熱回收技術;針對當前霧霾問題嚴重的現狀,設計采用的高效新風空調系統對于PM2.5的去除率高達90%以上,極大地減少了室外污染對室內空氣質量的影響。
2.1.1 場地規劃設計
老年人多伴有行動障礙,養老建筑應盡量選擇在平坦用地。場地應遠離交通主干道,以免發生意外,同時也可以保證有一個安靜的修養環境。周邊合理范圍內應配備有醫院、超市、公園、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合理的建筑選址是養老建筑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前提,盡管實際工程中對于地塊的選擇十分有限,為了環保大部分用地為已開發用地,但是,在基地內合理布置單體建筑或群體組合依舊可以達到改善微氣候。養老建筑規劃節能設計首先應該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特點和養老建筑相關規范中對于建筑布局、朝向、間距等的要求。在總體布局時,應爭取良好朝向,滿足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的要求,避免光污染和聲污染,營建比較理想的外部環境。
在進行外部環境設計時,綠化可以幫助抵御冬季冷風,降低夏季“熱島效應”,因此要合理設置綠植,喬木、灌木、草坪合理搭配,同時合理設置人工景觀水體。同一般場地設計一樣,場地內應實行人車分流。另外依據老年建筑相關規范,場地內應滿足無障礙設計的要求。步行是老年人最進本的活動,而老年人伴有記憶力減退、識別認知能力下降、視力衰退等生理現象,因此在老年社區當中要充分考慮到交通標識和照明系統方面的設計。
2.1.2 單體建筑設計
養老建筑本身的節能設計構成綠色建筑的根本因素,在設計時應考慮建筑體型系數、平面布局、通風、隔熱保溫、采光與遮陽等因素。單體設計中應控制體型系數不宜太大,應選擇合理的平面布局,進行合理的平面和剖面設計,既可以使老年住區獲得良好的內部物理環境,又能節約資源節省能耗??傊?,在造價提高不多的前提下,對常規養老建筑的設計方法略微作下調整,便可實現較好的綠色節能效果。
圍護體系包括外墻、門窗、屋頂,因而能耗也主要來自這三部分,節能設計也主要針對這三部分。除了滿足基本的保溫隔熱、防水防潮的需求,還應考慮到綠色理念的要求。外圍護墻體包括基層墻體和保溫層,最好采用外保溫或自保溫體系,避免夾心保溫體系和內保溫體系形成的熱橋引起墻體內部結露的現象?;鶎訅w和保溫層應多采用綠色建筑材料,或者回收再生材料,綠色建材可以循環利用,滿足建筑節能要求。窗戶為金屬窗框時應采用斷橋窗,避免推拉式而應采用平開式窗扇。
屋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和屋面花園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統主要以屋頂作為集雨面,由此收集的雨水可用于家庭用水、景觀和工業用水等方面的非飲用水,如澆灌、洗衣、冷卻循環、消防等雜用水。而屋頂種植園十分適合用地緊張的養老建筑,老人們可以通過日常勞作強身健體,豐富日常生活,獲得成就感。免去了維護屋頂花園所需人力資源同時,還可以吃到自己種的蔬菜水果,一舉兩得。
2.3.1 綠色能源
太陽能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利用太陽能的光和熱來便利我們的生活,光可以用于采光和照明或者轉化為電能,熱可以用于采暖和換熱。太陽能技術運用于建筑中主要有: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采暖系統和太陽能空調通風系統、太陽能發電這四個方向。
2.3.2 被動式太陽能陽光房
陽光房對于養老建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老年人行動不便,他們呆在室內的時間多余室外,缺少和室外陽光的直接接觸。老年人大多會出現骨質酥松等癥狀,曬太陽不僅可以防治骨質疏松,還可以改善抑郁的情緒。因此在養老建筑中設置陽光房作為活動緩沖區,使老人在沐浴陽光的同時,也減少室內外的熱交換。它形成一個室內外緩沖過度的空間,可以維持室內空間溫度相對恒定,從而提高老年人起居活動的熱舒適體驗。
養老建筑的綠色化設計涉及場地規劃和建筑單體設計、圍護體系設計、節能技術和設備、室內環境設施等各個階段,結合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恰當運用節能技術,以期達到在造價不變或略為提高的前提下降低養老建筑的能耗,進而探索具有實踐意義的綠色養老建筑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