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東
(安康市建筑設計研究院 陜西安康 725000)
在住宅設計的過程當中,隨著數字化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也能夠更好地使住宅設計的效果獲得全方位的提升,從而使得住宅的設計效果更加理想。在這樣的背景下,了解住宅設計的數字表達,明確原型化技術的具體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住宅設計的效果更加理想。在住宅設計的數字表達和原型化技術應用當中,需要重點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建筑設計領域的不斷普及和發展,建筑設計也慢慢對手工制圖工具進行了擺脫,所使用的設計工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不斷的升級,會從二維的制圖工具發展成為三維的建模工具,并由此衍生出了關于建筑信息的模型。使用BIM技術可以高效的協同建筑設計過程當中的每一個系統,同時還能夠出現眾多環境分析模擬工具,把這些模擬工具作為設計師使用的選擇,慢慢改變在傳統的設計當中決策過于依賴設計師經驗和常識的現象。在建筑數字技術使用的過程中,需要兼顧建筑設計師的設計習慣,同時也要注重發揮計算機技術的優勢,一方面使得建筑設計師的習慣能夠在計算機的輔助之下獲得呈現,同時也使建筑設計師的設計靈感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制造業當中,一些復雜的需求已經在住宅設計的數字化和原型化技術表達當中獲得實現,和制造業比起來,住宅設計的過程當中出現了數字化技術應用明顯滯后的現象,特別是設計產品資源庫的缺乏以及智能化程度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住宅設計的合理性。在設計階段當中,有效地實現住宅產品和部品組裝的大批量復制是未來數字化表達和運行化技術的發展方向,因此需要挖掘設計師更深層次的一些需求和具體的習慣,同時也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數據存儲等各個方面的強大功能,提升設計工程的理性和高效性。
原型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有效的分類操作,第一個角度就是原型的實體化程度。實體的原型包括一些看上去像產品的模型,同時也包含著用于證實產品功能的一些實用型的機器。第二個角度是原型綜合化的程度,因為原型綜合化可以完成產品絕大多數的屬性,和一些語言甚至草圖比起來能夠更加完整的描述產品的情況。隨著社會的發展,數百種不同的技術被人們用來建立起原型,特別是在近十年來,3D計算機建模和3D打印技術的出現對住宅設計的數字化表達和原型化技術產生著推動性的意義和價值。在住宅設計數字化表達和原型化技術當中,使用3D計算機建模技術,能夠使室內外的光環境研究成為現實,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利用左右眼視差來進行3D圖像的制作,使得小空間體驗方面的空間感受獲得提升。在3D打印技術的使用下,能夠從計算機模型的角度出發,使得設計構思到實體模型的快速轉化成為現實。
中國民居有著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本身遵循一定的原型,又存在著很多的變體形式。在傳統的合院住宅慢慢被新民居取代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是合院的瓦解過程。結合一些西方國家的家庭規?,F狀,現代的城市家庭規模慢慢的變小,在對初發率和死亡率等各方面的數據進行預測的過程當中,單個家庭對住房的面積和房間的數量需求會出現降低,但是對住房套數依然保持在一個較高的需求狀態中。數字資源平臺是一個有效的平臺,能夠使各種數字資源在這個平臺上得到匯集和分享,通過這樣的一個平臺一方面可以精確的了解人們在住宅設計服務方面的需求,使得客戶的需求在統計和計算方面更加的準確,最終會使得住宅設計的效果更加具有針對性。另外一方面,通過數據資源平臺能夠使得住宅設計服務的針對性更加突出,通過大數據手段,明確的了解客戶的需求,同時也通過大數據手段,為客戶選擇更加合理的方案,評估設計師在這項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的工作量和利潤價值。在客戶的需求輸入到平臺當中之后,在一些特定公式的幫助下,可以生成及時的解決方案,同時可以利用這個數字資源平臺,通過網絡共享服務的功能,為設計師提供其他類型住宅數字化的資源,同時也在遠行化的表達瀏覽以及上傳下載方面,提供一些優化的和即時的操作性功能,使建筑是在進行設計工作開展的時候,整體的效率會更高。
綜上所述,面對著越來越大規模的城鎮住宅建設,特別是在人們對設計質量要求更高的背景下,住宅設計的數字化表達和原型化技術在應用方面的優勢也會集中有著體現。這些技術的使用,首先會使得建筑師和工程師能夠較快的進行技術的掌握,業余建筑設計師,理解相應的內容,同時也便于制造商加入到這個過程當中。和傳統的設計圖紙比起來,應用數字化設計技術展示的成果在整體的可觀度方面會更高,有利于進行住宅建設質量的控制。在傳統的模式之下,設計產品缺乏一定的質量管理,同時設計的過程也不夠清晰,數字化設計技術能夠改善這方面的問題,并且對于施工或者物業管理所需要的細節進行清晰的呈現,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住宅設計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需求,推動社會的發展,同時也為建筑行業的經濟效益提升帶來有效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