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鵬
(崇左市江州區公路管理所)
為了達成農村“村村通公路”這一目標,我國的農村地區開始興建公路,并且加大了對其的管理工作,讓農村和外界能夠互通,推動農村現代化發展。廣西在戰略引領下十分注重發展農村交通,當前農村農民群眾在交通、運貨、出行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便,廣西一些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以及邊遠山區的群眾還存在沒有路可走、有路難行的問題沒有實現本質上的解決,所以,當前在根據區域經濟加強建設農村公路的同時,還需要重視對其的管理,養護好農村公路,讓農村公路可以實現更好的發展。
廣西按照發展要求,一直在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加快未通水泥村的鄉鎮(村)以及未通公路的建制村公路建設,加強打通鄉鎮“斷頭路”,在2017年全區新改建的農村公路里程達6453km,已經有效超出完成目標任務,進一步改善了農村地區的出行以及運輸困難問題。
廣西地區中的一些偏遠山區和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在農村公路建設中存在技術等級較低的問題,路面不夠寬,一些地區的農村公路雖然有路但是卻沒有橋,道路線型較差,路面質量較差,存在比較嚴重的破損問題,這就使得公路在抵抗自然災害時能力較差。一些偏遠山區還有斷頭路及泥巴路問題,農村公路間還沒有全部暢通[1]。這樣的地區因為有復雜的地形條件,這就增加了施工的難度,而農村地區的施工隊伍在技術方面的水平不是很高,缺乏齊全的施工機械和設備,這些都對其施工質量造成了影響,使得其實際建設的質量和設計要求存在差距。
農村公路是一個公益性設施,其建設需要很多的資金投入,然而當前因為缺乏充足的建設資金,使得農村公路建設受到了限制。廣西農村公路建設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公共財政資金,但是這些資金是有限的,因為沒有有效的融資渠道,使得一些地區的公路修建都是農民自己籌措資金的,這是農村公路建設中的一個常見問題。
國家布置的養護資金有限,不能滿足眾多農村公路在養護管理中的需要,這就存在了重視建設輕視養護的,嚴重影響到農村公路建設。當前農村公路在養護中缺乏清楚的責任主體,沒有完善的養護管理規章制度。廣西偏遠地區很多農村公路都缺乏管理和養護,未構建長久有效的養護管理機制。還有一些村民在養護方面的意識不強,存在將農作物堆放在公路上的問題,侵占路產路權。現階段農村公路通達里程不斷擴展,這也讓農村的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公路交通不斷增加,超限的車輛越來越多,但是路政管理機構卻沒有采取有效的管理和養護措施,使得農村公路受到了嚴重的損壞。
農村公路建設需要做好規劃,確保規劃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保障其能夠實行有序和諧的發展,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2]。各縣區在規劃管理方面需要做到全面、系統和統一,基于當前的農村公路網,建立一個全新的路網,推動農村的經濟發展;要注重開發當地各種資源型農村公路,如,農業資源型、旅游資源型、礦產資源型等,為農民增加收入,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加快城鎮化的步伐。在規劃中需要全面的對原有路資源進行利用,在其基礎上進行改建和擴建,要注意對耕地進行保護,防止大調大改或者是大挖大填,加強路面等級,對排水防護設施進行優化和健全,避免出現水土流失,減少公路建設給自然環境帶去的影響,加強惡劣天氣的通行能力。要結合廣西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對公路的遠景交通量進行分析,要根據地區的公路網的實際規劃及使用功能,對公路技術等級進行合理的設計。經濟條件好的地方,公路可以修建二級和三級等級;而經濟條件較差的地方,就可以修建四極公路、農一級、農二級公路。在設計路面結構上要就地取材,這樣可以減少造價,要全面考慮當地的各種資源情況以及實際情況,確保公路的質量,設計出合理的農村公路,和新農村建設相適應,建設美麗鄉村。
農村公路建設及管理要加強監督的力度,清楚規定各方主體具體的責任。資金供給主體的責任就是及時的供給資金;負責公路建設的管理人員,就需要及時的找出在建設中的問題并進行有效的解決,確保公路修建的質量;而負責監督的人員就需要認識到自身的重要作用,嚴格監督農村公路建設及管理工作,防止出現一系列不良現象,如,受賄、應付等。
廣西交通主管部門以及各級地方政府需要改變理念,全面的認識到農村公路發展的重要作用。農村公路事業對農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扶貧性及公益性特點,因此,就需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統籌考慮各方面因素,如,交通扶貧、城鎮建設等,清楚新農村每個階段建設中的重點,提升公路建設的效果[3]。需要構建健全的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籌集政策,對工作思路進行發展和創新,堅持以政府投資為主,中央財政補助支持,社會各方集資,農民群眾投入勞動,共同參與公路建設,對籌資渠道進行擴展,根據公路項目探索多樣化的融資方式,如,公路收費權質押、統貸統還等。鼓勵社會資金也參與進來,政府需要尋找有利于企業的贊助方式等,對社會各類農村發居資金進行整合,共同進行建設,促進農村公路的建設。
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根據農民群眾的基本需求,鼓勵他們建設新農村的熱情和創造性,需要全面尊重他們的意愿,不強行算資和亂派任務,實現一事一議,不占用農民的菜地和強征土地,節省資源,全面利用好現有的土源和料場,加強對環境的保護。
廣西農村公路養護方面,需要對其養護管理制度以及組織機構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健全,逐漸建設養護管理機構,村委會要建立養護管理組織,積極發動本村的村民參與到公路日常養護管理中。對于養護的資金需要加強監管,要做到專款專用[4]。各級交通主管部門需要對資金構建相關的制度,包括使用、管理以及監督,確保農村公路建設可以順利的進行。根據廣西農村公路在養護及管理方面的情況,要構建有效的養護制度,給每條道路和橋都建立檔案,對電子數據養護檔案進行有效的管理,構建多級養護巡查制度。要定期的對養護工作開展檢查評比,對于做的好的地方就需要進行獎勵,全面調動各方在農村公路養護上的責任感和積極性,構建長久有效的養護機制。要采取多種途徑加強宣傳工作,讓農民群眾能夠認識到公路養護管理的重要性,進而更好的愛護和保護公路。要構建對應的路政管理機構,路政管理和鄉鎮交通管理站和駐村民警、鄉鎮派出所之間要加強合作,對車輛超載超限問題進行全面的治理,制定安全事故防范應急預案,對于破壞公路的行為,就需要按照法規進行治理,確保農村公路的質量、暢通性以及安全性。
綜上所述,農村公路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要想讓其確保質量和暢通性,就需要施工單位要確保建設質量,配置齊全的配套設施,加強對公路的養護管理,進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公路建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出農村公路的作用,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