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延斌
(青海省湟中縣交通運輸局 湟中縣魯沙爾鎮 811600)
農村公路瀝青路面使用中常出現不同類型和嚴重程度的病害,不同病害不僅有不同的特點、成因,而且所需要使用的養護處理技術也不盡相同,因此在路面養護工作中,應針對不同類型的病害,制定對應的養護技術。
瀝青路面具有低溫抗脆性、高溫抗車轍性等特點,因此常被應用到農村道路施工中。常見的農村公路瀝青路面主要包括三種類型。
瀝青貫入式路面具有較強的抗滑性和穩定性,因此在當下的農村公路中比較常見,但是此種瀝青路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由于貫入式的路面孔隙結構比較多,導致路面比較容易滲水。
瀝青碎石不僅可以在中等交通道路中做底層還可以做表層。施工過程中將瀝青碎石和瀝青集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攪拌在一起,這樣就可以通過混合料填補路面空隙,因此瀝青碎石路面的穩定性比較高。此外瀝青碎石路面的造價比較低廉,這些優勢性能使得在當下的農村道路建設中瀝青碎石路面得到了廣泛的推廣
瀝青表面路面是使用層鋪法,在公路的路面鋪設一層厚度在3mm以內的瀝青面層,這樣的施工方式可以提升路面的抗滑能力和防水能力,從而將簡單的路面升級,改善農村地區的公路行車條件。
這是瀝青路面最為常見的病害,其危害主要為裂縫能使水分向下滲透,對基層與路基造成損壞,降低承載力,增加破損速度川。
2.1.1 橫向裂縫
和路中心線保持垂直的裂縫,寬度不同,長度貫穿整個路幅或不貫穿,成因為:瀝青標號不滿足使用要求,或不能與當地氣候相匹配;基層采用半剛性結構,其發生收縮裂縫,導致面層出現反射裂縫。
2.1.2 縱向裂縫
和路中心線保持平行的裂縫,長度與寬度均不同,成因為:冷接縫的處理未達標,結合不夠緊密;縱向溝槽填筑不緊實,產生一定程度的沉陷。
2.1.3 網裂
路面上縱、橫交錯的裂縫,寬度超過1mm,且縫距在40cm。,以上,總面積不小于1m;此外還包括龜裂,即呈塊狀且無規則性的裂縫。網裂、龜裂成因為:結構層當中存在軟弱層;水穩吐未達到設計要求;基層出現病害導致強度下降,在受到行車荷載作用后出現;瀝青性能因長期使用而變差。
如前所述,變形類病害泛指雍包與沉陷等,在交通量相對較大與高溫地區較為常見。
2.2.1 沉陷
指路基和路面出現的豎向變形,使路面產生下凹,成因為:混合料攤鋪過程中厚度不均勻,導致面層小幅下沉;基層整體強度不均,受雨水侵蝕與行車作用后產生破壞,導致路面被動沉陷。
2.2.2 雍包
即路面上產生局部隆起,成因為:上下層之間的粘結較差;混凝土攤鋪平面不均勻,細料在路面局部大量集中;基層未得到有效壓實,強度沒有達到要求,導致變形;在陡坡與不平整段,混合料受行車作用后出現向低處的流動。
表現為路面集料不同程度的散失,增加粗糙度,或中等集料完全散失,使粗集料直接外露,造成坑槽。
2.3.1 松散
結合料的粘結力下降使集料發生松動,是坑槽的前期表現,成因為:結合料沒有足夠的粘結力;瀝青等材料老化,使粘結力無法滿足要求。
2.3.2 坑槽
也是一種常見的瀝青路面病害,不僅高發,而且還具有蔓延性與突發性等特點?;诖?,如果發現坑槽,則必須根據坑槽的嚴重程度,結合路面結構,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時處理,以免造成更大面積的破壞??硬鄣漠a生原因為:路面同時受到車輛沖擊與水的作用而出現輕微病害,而未對其進行及時處理,導致病害擴大、惡化,以坑槽形式出現;基層強度未達到要求、不穩定,面層開裂,有水滲透至下方基層,受行車荷載后病害加劇,產生坑槽。
農村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施工技術中,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技術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養護技術。具體而言,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技術就是將瀝青、骨料、添加劑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路面鋪設,此種養護方式的優勢特點是比較突出的,不僅可以解決裂縫、松散等病害問題,同時通過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技術的應用,還可以對路面加固防滑,提升路面的整體平整度,這使得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技術在農村瀝青路面病害治理中得到了推廣。而隨著近些年公路施工技術的不斷發展,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技術還被應用到了農村新修公路建設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應用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技術時,有以下兩個施工要點是需要注意的,首先是乳化瀝青稀漿封層的厚度不能超過5mm,這樣才能實現更好的養護效果,同時從某種程度上還可以節約施工費用,簡化施工流程;其次為減少環境污染,在施工封層的過程中,裝料、配比、拌和、攤鋪等必須要在常溫下進行操作,這樣可以顯著減少有害物質排放,從而降低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
微表面養護施工技術也是十分常見的一種農村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技術,同時也是一種功能性比較完善的瀝青路面公路養護方法。具體而言,微表面養護施工技術分為兩種施工形式,即單層攤鋪施工和雙層攤鋪施工,同時微表面養護施工技術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①施工周期短,開放交通快;②抗磨耗能力和抗滑能力比較強,可以完全修復路面車轍;③不會影響排水;④可以一次填補38mm車轍,并且不會產生塑性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