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 林
(吉林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青少年運動員的營養水平直接關系到后備體育人才的質量,青少年本身正處于身體快速發育的時期,同時存在諸多不良飲食習慣和意識。與此同時,運動員體內代謝速度快,運動訓練會消耗更多的能量,營養需求較高。結合青少年運動員的營養需求以及能量代謝特點,調整科學的飲食結構,對于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競技水平、體能的恢復和生長發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運動員的營養補充方案與成人不同,制定與之相應的運動營養干預方案成為擺在教練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近年來,我國競技體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相應產業也快速跟進發展。運動營養食品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增加肌肉力量、控制體重和補充能量。競技運動員要想突破自己的極限,在合理膳食營養與科學合理訓練的基礎上,還應該食用運動營養食品。青少年運動員機體消耗與需補充的營養素與成人不同,既應該滿足具體從事項目的訓練要求,又要與身體生長發育保持一致。青少年運動員屬于特殊群體,通過針對性的營養素供給,可以保證訓練順利進行,有利于運動員的長遠發展[1]。
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期,所需熱量高于成年人,總熱能攝入要滿足運動的消耗、機體的生長發育。熱能攝入不足會造成運動員體重降低,進而影響運動能力、運動訓練效果以及運動后的能量恢復。另一方面,運動后如果能量攝入過多,運動員就會體脂過多,影響日后的運動能力。青少年運動員對營養素的需求有嚴格的標準,在三大營養素的選擇中,要根據訓練項目的區別,做好食品供應保障。
①運動訓練的物質供應基礎是糖類,糖儲備不足會表現出疲勞、運動速度減慢、協調能力被破壞的情況,因此主食要充足,并以米飯、面條、饅頭及薯類為 主[2]。②蛋白質是生長發育期的肌肉和細胞生長的原料,蛋白質攝入要保質保量,以魚類蛋白和大豆蛋白為主,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量應大于1.0 g。但不能過量,否則會加劇肝腎負擔。③青少年運動員要防止攝入過多脂肪,不用刻意補充,減少豬肉的攝入,避免血液膽固醇含量升高以及高血脂癥或體液酸化現象。一些女體操運動員為保持體重與美感,過分控制和拒絕紅肉及奶制品,這也是不可取的[3]。
維生素C 和B 對于提高運動成績具有顯著作用。青少年運動員的維生素的代謝快,雖然需求量少,但如果不進行合理補充,也會威脅人體正常生理功能,造成視力下降、免疫力缺失。因此要多攝入含維生素A 的海產品、魚類和動物肝臟以及綠色或橙黃色蔬菜,為有氧運動提供支撐,使神經傳導處于平衡狀態。此外B 族維生素的抗氧化作用很強,食用新鮮水果、深色蔬菜、糙米及瘦肉都有助于增強機體對抗自由基 的能力[4]。
礦物質元素主要參與調節人體的生理機能,維持機體酸堿平衡、正常代謝、肌肉細胞的興奮性以及體液滲透壓。青少年運動員常出現缺乏鐵和鈣的現象,鈣對骨骼的發育十分關鍵,鐵缺乏會容易引發貧血,抑制識別能力,這就需要強化補充維生素D 牛奶的習慣,同時養成引用多樣化食物的習慣,以促進生長發育并維持機體免疫功能。此外大量運動訓練的情況下,汗鋅和尿鋅丟失量增加,應該多涉入蠔、蛋類、麥芽粉等,促進免疫細胞功能的提高,維持體內鋅的平衡。
運動員在訓練中,會出現身體內水分的大量流失,如果補液不及時,運動損傷發生率會升高,尤其是青少年排汗能力較差,更容易發生脫水的危險。而且青少年中心體溫的升高幅度較大,為此在攝入水類食品前需加入必要的電解質、鹽和糖類,確保內環境維持在正常狀態。補充原則為定時定量,即體重下降多少就應該補充與之相應的液體。
總之,要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體育運動,需要重視飲食習慣和食品營養,充足的能量供應是必須的。尤其是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除了保持和提高運動能力,還應該考慮運動營養食品的能量代謝特點,以及速度、耐力、力量等訓練項目的特征,形成完善的飲食習慣培養體系,補充各方面營養,確保青少年運動員成為優秀的體育儲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