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嘉寧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
關鍵字:食品污染;化學污染;人體健康
食品化學對自然環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有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對我國的自然資源造成了嚴重損害。據環保局發表的文章表述,我國的環境污染狀況非常嚴重,在2000 年,我國的重點地表水流都受到了嚴重的污染,主要體現為水資源富態化。其中食品化學加工所產生的污染排放問題最為嚴重,影響也最大。水污染會導致植物污染、動物污染,對整個生態圈造成威脅。而大氣污染主要是化學添加劑加工過程中排放的有毒物質,部分廠商排出的廢氣不符合國家標準,導致大氣污染,對生態壞境造成嚴重破壞。
食品化學污染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現在2 方面。①對環境造成污染從而造成的人體健康問題。 ②食品中的化學添加劑造成的疾病問題。吸收被嚴重污染的空氣,從而得肺部、氣管類疾病,吃被污染的食物而導致多種疾病,比如胃癌、腸道癌等。而化學添加劑對人體的危害近幾年最為明顯。比如三聚氰胺的不合法添加,導致消費者患有腎結石。現在的飲料當中都會添加多種色素、甜味劑等食品添加劑,過量的添加會造成人體色素沉淀并且影響人體的消化系統等。目前我國食品化學污染引起的人體安全問題持高不下,務必提高重視。
吃飯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群眾普遍缺乏食品安全意識。對水產品、畜產品、發酵食品和果蔬品進行研究查閱和隨機走訪,調查民眾是否對上述食品的安全性存在質疑發現,與民眾日常生活關系越大的越容易被質疑,如果蔬食品和發酵品,超過50%對其產生懷疑。但對于與日常生活關系比較遠的食品的安全意識不高,例如高檔肉制品和水產品等。總體來說,大眾對于食品化學污染、食品安全問題知曉率偏低。
我國目前實行的食品安全法是《食品衛生法》,此法對食品生產和經營環節的安全范圍有所規定,但是不包括種植、養殖或貯存等原材料的最初生產環境。食品和與食品相關的添加劑、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生產經營和使用也沒有被界定。從農田到消費者口中的全過程都可能出現食品化學污染問題。在監管中出現了盲區,食品化學污染問題處理措施嚴重滯后,監管力度嚴重不足。此外,法律法規操作性不同,條款比較籠統,這也是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
雖然我國對食品安全問題提高了重視程度,法律也明確規范了食品化學的使用。但監管力度不足,不利于健康食品環境的養成。目前我國已發生了多起食品化學污染事件,比如“瘦肉精”“地溝油”事件,這些事件如果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政府對其的懲罰力度不足。懲處力度不足導致許多商家在利益的驅使下,知法犯法,導致食品安全越來越沒有保障,食品化學污染越發嚴重,飲食健康無法保障,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食品檢測部門、生產食品化工原料的廠商的技術大部分過于陳舊、缺乏改革,鑒于此,很多不法商販非法生產,導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相關監管部門缺乏硬實力和軟實力,由于資金不足或者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及時更新和引用新型設備,導致無法嚴格控制新型化學食品。在人才上也存在著資源短缺的情況,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不夠,阻礙了技術的更新和創新。廠家在食品加工技術上也缺乏學習,依然靠使用添加劑來加工食物,為食品安全帶來隱患。
如果食品中存在安全隱患,不只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還會影響我國出口貿易。近幾年,出口貿易中,拒收、退貨甚至索要賠償等事情頻發。畜牧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但在許多家禽身上也有嚴重的藥物使用問題,影響了我國食品出品歐盟國家。許多國家,例如韓國和日本,對我國出口的食品實行了嚴格的檢測標準,如果有任何超標或不合格行為,就會禁止我國農產品進入其市場。直接影響了我國的出口貿易經濟,所以,有效防止食品化學污染是必須要著手治理的問題。
《食品安全建議》是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關于食品安全問題的條文規定,其要求在中小學的學習過程中,將食品安全教育列為重點。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提升少年兒童對于食品安全的防患意識。當代市場的食品安全污染尤為嚴重,人們在消費時應當嚴肅對待以下問題,①重點學習基本食品安全知識,了解食品污染相關危害。②盡可能提升食品安全意識,從源頭上拒絕污染食品。③不要讓被污染食品影響兒童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長。④購買食品時,要注意商標及品牌,以減少 購買污染食品,從而減少對自身健康的危害。
要想從源頭上杜絕污染食品,就要對食品生產的每一步進行管理。①加強農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在植物種植時,在安全范圍內噴灑農藥;在養殖畜牧時,保證飼料健康無害,提高農產品質量。②在食品產生的各個環節,包括二次加工、遠距離運輸、遠距離銷售等過程中,加大安全控制,盡可能控制食品不被污染,保證老百姓入口的食物新鮮安全,③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監督相關企業是否符合“優秀食品規范”,并且學習其他模式,實現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監督與 管控。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內食品的質量也應該與國際相同,全方位治理食品安全問題,對危害老百姓健康的行為嚴懲不貸。
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政府部門要守好“三關”。①“國門關”。加大對流通到國內的食品的安全檢查力度,杜絕一切污染源頭。②“源頭關”。創新檢測方法,提高檢測技術,從源頭斷絕食品污染。③“市場關”。嚴格管理市場秩序,加大管理措施,為食品安全創作良好條件。
人們對食品質量的追求逐步提高,對“有機食品”的需求在逐年增加。國家應該繼續加強市場開放,引入各種資本和監管經驗。推行食品安全相關國際標準,實現與國際食品的對接。相關科研人員要創新對無污染驅蟲劑技術的研究,創新食品生產環節的檢測方法,加大檢測力度,盡可能解決食品污染問題。
食品安全是食品的第一安全線,若不積極采取措施,解決食品化學污染問題,會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甚至破壞人們賴以生活的大環境。要杜絕形式主義,真正著手解決食品化學污染的問題是各個監管部門、人民群眾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