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為武
(山西建筑市政分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
建筑行業在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后,規模仍然巨大。而在實際工作,由于各方面因素影響,導致管理工作未能有效發揮其作用。建筑施工主要問題就體現在安全方面。影響安全管理工作開展的因素很多。可以從施工環境來考慮,也可以從作業人員因素來考慮,也可以從機械設備方面來考慮,還包括工藝方法,建筑施工環境等。針對安全隱患或者是風險,主要是預防為主,做好預防工作就需要對潛在的安全因素進行辨識,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相關體系規范對于施工安全隱患的定義是,可能會導致疾病,傷害,財產損失的情況的組合根源或者是狀態。而安全衛生術語中對安全隱患的定義則是,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管理工作中的缺陷。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規范或者是文件對安全隱患作出不同定義。無論是哪一種定義,某些內容是相同或者說是固定的,分別是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工作中的缺陷。三者結合到一起就構成了事故潛在性特點。
建筑施工離不開人參與,而在施工過程中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體現在,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對安全作業重視程度不夠,無法認識到作業過程中自身存在的不安全行為。現場作業時依據工作要求裝備安全設施,安全帽,安全帶,防護服等。某些特種崗位工作人員無證上崗,或者是不具備相應的操作技能,不具備操作設備資格。安全管理人員現場檢查工作未到位,力度不夠,未能夠及時發現隱患。
建筑施工過程中,隱患通常都具有潛伏與隱蔽特點。在一定條件下與正常狀態無差異。發現難度大。而隨著施工進行,某些條件可能會被改變,就可能會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增強,此時其隱蔽性就會減弱。此時也是發現問題的最好時期,如果不能及時消除問題,最終會導致事故發生。
隱患往往代表著危險。隱患危險源的一種非正常狀態。在特定環境與條件下,就會產生事故,而事故發生就必然伴隨著結果。
從隱患到事故需要一定的觸發條件,而這個條件則是隨機的,無法被預料到。安全隱患是大量存在的,只不過其轉化事故的可能性不同,而從時間與空間方面來考慮,事故產生是偶然的。比如在作業過程中,工作人員未能依據規定佩戴安全帽,該行為就存在安全隱患,而是否存在高處墜物,則是偶然的,無法確定。
隱患是普遍存在的,而事故發生則需要某種條件,是不同原因相關聯的結果。并且在施工過程中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工作因素,環境因素,社會因素等都會相互作用,最終就可能會導致事故發生。
時效性是指某些隱患如果能夠及時的消除,則可以避免事故發生。
要對隱患進行排查,首先需要對隱患進行識別。識別工作主要從人,環境,機械設備,管理工作等方面入手。通過定性或者是定量的方法并結合到相應的標準。在眾多方法中常的有安全檢查表,預先危險分析。
安全檢查表是最基礎的方法,采用該方法時,需要針對待檢查的系統及相關設備編制安全檢查表,檢查表的質量決定了檢查工作的質量與效果。除此之外,參與檢查工作的人員知識,技能素質,工作經驗與態度都會影響到檢查工作結果。具有較大程度的主觀性。
而預先危險分析,是對潛在危險進行分析與評價的方法,需要盡可能的分析出其危險程度。該方法可以提供危險的原因,類別,可能會導致的事故及后果,劃分隱患等級,提出應對的措施等。為后期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西方經濟領域最早提出了風險這一概念,而目前應用于各行業,并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風險大小受到兩方面因素影響,事故后果是否嚴重。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風險也具備其它的一些特性,如指向性,階段性,客觀性等。風險沒有實體存在,而是屬于載體的物質屬性。風險表示的是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后果嚴重性的物理量,可以被衡量。對于同種風險載體而言,其所處在階段或者是狀態不同,風險也是不同的。
風險評價結果準確度越高,與現場風險情況就越符合,對于管理人員而言就能夠更加清楚其所面臨的風險情況,從而做出一些正確的決策。隱患評價分級則是基于風險評價,對于不同的隱患而言,可以使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并且不同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與應用的范圍,通常來說,包括了定性評價,定量評價,半定量評等。
其中地定性評價的方法包括了安全檢查表,失效模式與后果分析,事件樹分析,人的可靠性分析,故障樹分析,危險可操作性分析,預先危險性分析等。其適用的范圍是依據經驗判斷對環境,人員,管理,工藝,設備等方面進行評價。
定量評價方法不包括了爆炸指數法,蒙德評價法,六階段風險評價,危險程度分級,易爆,易燃,有毒危險源評價。該方法是通過算法與規則,對作業過程中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關系賦值,從而計算出確定值。半定量評價法包括了概率風險評價,MES,打分檢查表。
PL法,該方法是一種常用的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其特點體現在實用并且操作簡單,在各個行業中都有應用。其基本的模型是:
R=LP
其中各字母依次表示風險等級,嚴重度,風險概率。該方法通過確定隱患可能會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嚴重度等級,并以此形成風險矩陣,從而確定風險等級。
LEC法。該方法是條件危險性評價法。也是一種半定量評價方法。其應用對象是工人在具有危險性的環境中作業,對可能造成的危害性與危險性進行評價。風險大小由三個因素乘積所決定。字母順序依次所表示的是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度,事故可能會造成的后果。乘積值越大則說明了作業危險性就越大,需要采用心要的安全措施進行規避。可以是三個因素中的任何一個,或者是三個因素同時進行。具體情況則要結合到現場施工。考慮到對三個指標進行計算并得到準確的結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因此可以利用評分法對評價的過程進行簡化。比如在該方法中L包含內容有完全可以預料;相當可能;可能,不經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很不可能,但是可以設想;極不可能,實際不可能。對于每一項內容賦予一定的分值。對于E與C也可以依據此方法對其進行賦值。
PLRB隱患評價法,對隱患進行評價并分級,同時該方法也確定了對于重大隱患評價的指標。分別是事故隱患的易發性,導致的損失程度,后果影響的范圍。并將三項指標組合成為隱患分級評價表。
為了準確的對風險特征進行把握,需要通過一定手段避免在評級的過程中產生誤區與混淆。建筑施工隱患風險評級的內容包括了以下方面。①隱患的易發性。②可控性。③危害性。④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⑤隱患導致的事故結果的嚴重性。
建筑施工隱患有其自身的特點,正是由于這結特點存在導致了排查工作難度增大。而在具體排查工作中,又會受到多方面因素干擾,排查效果并不理想。鑒于此,需要工作人員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克服困難,結合到工作具體情況,采用合理的方法,有效查出隱患,從而避免事故發生,確保施工安全。
[1]米衛東.建筑施工隱患排查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6(36).
[2]祝國良,封佳偉.建筑施工的現場安全隱患控制管理與對策研究[J].中華民居,2012(02).
[3]許傳山.建筑施工現場的隱患排查治理[J].現代職業安全,2016(08).
[4]劉明忠,彭軍,陳崇德.施工企業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績效評估方法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