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慧
(江西科技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江西南昌 330098)
在社會文明高度發達的現在,文化中的差異性越來越被重視,地域文化作為城市個性而被運用到城市形象設計中。差異即個性美,有差異才有豐富多彩。每個城市的自然條件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界定的空間不同,城市理念和行為形象不同,所以城市地域特征也不同。凸顯城市的個性,強化地域特征是城市形象設計的根本理念。南昌市建設文明花園英雄城市,率先在中部城區崛起的總體目標,在文化建設中挖掘歷史文化,塑造現代文化,打造文化形象,提升南昌的文化品位,必須做到的基本工作有:深入挖掘本區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改造一批歷史積淀深厚和文化內涵豐富,而且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老街區、古建筑、舊民居;搶救、恢復、再現一批非物質性歷史文化遺產;打造具有代表性、影響力和美譽度的文化品牌(十大文化品牌);創造現代都市文化、商業文化、時尚文化;引進和發展知識文化產業,努力提高文化產業在全區GDP中的比例;培養一批文化人才及文化管理人才;根據國家標準,建設、完善社區文化館、文化站、圖書館和紀念館等文化設施,發展群眾文化事業,努力繁榮現代文化;營造最佳生活、居住、創業發展的人文環境,以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擴大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傊?,要努力使文化事業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城市建設相適應,與市民生活需要相適應。城市化是社會文明發展的趨勢,中國社會正迅速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和后工業社會過渡,城市規劃正經歷著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建設過程。20世紀80年代開始,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脹,導致城市環境急劇惡化,城市開放空間、公共設施、交通設施都嚴重不足。隨著我國的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城市建設的缺乏問題開始被重視并著手解決。缺的太多,急需補充,所以就用工業化大生產的方式迅速生產了大批基本相同的城市設施,分別設置在需要的地方。
每一座不同的城市,都處于一個不同的地理區域。不同的地理區域所形成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的社會形態、文化根源、經濟水平、時代面貌、歷史變遷等因素,均有其不同的特點,由此構成了這座城市形象的獨特背景。在進行整體城市規劃之前,對地域文化的研究非常重要,要了解該城市的獨特背景,并根據這個背景合理規劃,既要保護又要建設。目前風行于中國大小城市的城市“美化”工程,只追求氣派,追求最大、最寬、最高、最長,而忽視了城市地域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在城市建設上,中國的不少城市,到處是高樓大廈,縱橫的筆直大路,各種歐式的路燈廊柱,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廣場,以及各種所謂的景觀大道。但是這些基本上都是模仿國外的或者以國外著名建筑為模板的“翻制品”,雖然看起來很氣派,而且似乎很現代,但是都幾乎完全一個模式,千人一面,毫無個性可言。城市是立體的圖畫,要真正達到這個意境,就必須在城市建設的規劃設計上重視“特點”,做到各有不同,而且要注意其合理性,不是簡單的組合或者求怪的外形,要帶有地域特征,并且適合城市的發展要求。每個城市應該有自己的藝術特色、地區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建筑特色、布局特色、環境特色、飲食特色、服飾特色等等。經過整體合理規劃的城市,本身就是一座獨具匠心的藝術品。
古羅馬王朝在中世紀時期就下令禁止拆除老房子、古建筑,保護當地風貌,并任命美術家拉斐爾任“規劃部門”負責人,所以建成和保留了這座璀璨輝煌的世界名城。但是我們直到至今,城市中破壞性建設仍然存在,城市建設的同時要加大地域文化的保護力度,盡量保持城市原有的特征。
我們再以南昌西湖區為例,在“十五”期間,一批歷史文化資源得到保護、挖掘和開發利用。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建設已經啟動,繩金塔景區改建擴建工程加速實施。2004年依靠高校的智力資源,進行了區內民俗及古建的調查研究工作,編撰了調查研究報告,并在此基礎上出版了專著《草根南昌——豫章風物巡禮》;組織專家編寫了系列文化叢書《繩金塔下話南昌》。這兩本著作的編寫出版,是西湖區文化建設的重大工程。同時,完善繩金塔景區建設,充實繩金塔景區文化內涵,打造繩金塔楹聯文化一條街等舉措,使西湖區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得到保護和彰顯。這對于保存文化名城的歷史記憶,塑造南昌文化的新形象,張揚歷史文化名區的個性,都產生了和正在產生著深遠的積極影響。
西湖區的文化品牌逐步推出,文化魅力進一步得到發揮,會展經濟取得重大突破。繩金塔廟會已成功舉辦四屆,天香園國際都市候鳥節已成功舉辦三屆,首屆江西民俗文化藝術節、首屆新春購物節、首屆時尚嘉年華活動、國際郁金香展、萬壽宮美食節等系列會展活動大獲成功。這些文化經貿活動的開展,贏得了全國性的聲譽,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城市形象設計是對城市的外觀和內涵的定位與布局。內容包括有物質的和非物質的兩個部分,在物質形態方面更多的是涉及到城市布局、城市道路、建筑、園林綠化、景觀、公共設施、城市標志、環境衛生等等。設計中需要凸顯城市個性,重視地域文化的再創作,要在深入理解了本地的地域文化后,濃縮提純,運用到城市形象設計中去。這就要求設計師做到下面兩點:
(1)理解掌握地域文化表象下的特征元素。將地域文化應用到城市形象設計中去,要研究深層次的文化特點,延其“意”,傳其“神”,提煉出地域文化的精髓,通過創作和挖掘,將地域文化作為設計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設計中,并使它在設計中得到更新和發展。從城市地域文化出發,就要深入研究城市的歷史、人們的生活習慣、特殊的習俗、方言、地名、建筑特征、自然特征、飲食特征等等,把這些物化的形態特征打散、解構,從中抽取某些部分作為設計元素,運用到城市形象設計中去。從現代的角度去認識傳統,再通過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等,用現代的方式表現出來,使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形象設計中展現全新的生命力和時代感。
(2)將地域文化作為設計元素融入城市形象設計中,絕不是形式上的模仿、抄襲或者復古,而是要求設計師找準合適的結合點。從地域文化中尋找設計元素不是單純的從建筑形態或者裝飾紋樣出發,要多從生活方式,審美觀念等非物質方面考慮;或者把這些元素選取相關的幾種合理結合,綜合運用,使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形象設計中的運用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我們期待個性的城市,希望每個城市都有鮮明的特征。城市形象設計決不是做表面文章,如果我們認真研究地域文化,積極保護文化遺產,發揚文化特征,將地域文化運用到城市形象設計中去,每個城市將會得到保護和更好的發展,每個城市都將是有個性的、珍貴的藝術品。
[1]袁磊.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策劃研究——以南寧市“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為例[J].中外建筑,2017(11).
[2]劉彬,張善學.居住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內容的確定——以觀象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為例[J].科技風,2017(16).
[3]張一兵,韓子龍,馮赫,顧賢光.激發街區活力視角下的歷史文化街區漸進式更新研究——以揚州市灣子街歷史街區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7(07).
[4]張兵.探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中國道路——兼論“真實性”原則[J].城市規劃,2011(S1).
[5]黃 偉,吳新紀,陳 翀.基于定量分析的化工園區轉型與提升發展研究——以常州濱江化工園區為例[J].城市規劃,2016(10).
[6]胡敏,鄭文良,陶詩琦,許龍,王軍.我國歷史文化街區總體評估與若干對策建議——基于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申報材料的技術分析[J].城市規劃,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