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彩花 孫洋洋 王 超 張曉棟
(包頭市環境保護局昆區分局 內蒙古包頭 014030)
現如今,人類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逐漸有了新的認識,環境保護工作應運而生。環境監測首先對地域的環境污染狀況進行全方位評估,掌握當地污染情況,根據監測結果劃分為不同污染等級,以便為后續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支持。環境監測的主體則是環境污染的標志性污染要素,環境監測可以劃分為水環境監測、土質環境監測以及大氣環境監測等。在進行環境監測時,通過采樣環境中的大氣、土壤和水,對樣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同時通過儀器測定樣本所含成分和濃度,使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測定出來,從而使環境污染的真實狀況能夠得到直觀體現,給環境保護工作奠定基礎。
環境保護工作宗旨是利用環境管理、保護手段,恢復原生態系統的自身凈化能力以及避免人類生產、生活對環境污染。開展環境污染整改工作,首先要明確地域的污染物濃度的現狀,全方位認知環境污物情況,對污染物的規律變化進行探討研究,為后續環保方案的設計提供數據參考,最終實現生態環境的逐層復原,杜絕環境污染的再度發生。
國家出臺的環境保護有關政策包括環境影響評估機制的出臺。該制度明確了社會工程建設的投資項目的施工,首先要求該項目的坐落不會大幅度造成當地環境污染,且根據當下環境狀況開展環境影響評估。
近幾年,國家針對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出了不少完善該工作的條例政策,環境保護機制。代表的機制包括: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等級機制以及排污收費、污染治理整改機制等。從健全環境保護機制做起,借助各方力量下完成環境監測的功能,從而為實現環境保護奠定重要的基礎,促進國內環保事業的發展。
最近2、3年來,國內工業污染事件頻發,造成人心惶惶。作為環境保衛機關,對于突發性的大型環境污染事件應該及時發現,并追究責任人或責任主體,處理污染物,阻止污染物的進一步擴散。環保部門通過環境監測可以在出現污染情況時對污染范圍與遷移情況及時了解,確保所制定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方案具有合理性和科學性,進一步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環境監測工作順利開展后,得到的地域水污染、大氣污染以及土質污染實際數據,能夠為后續環境整改工作提供數據支撐,讓環境保護部門了解環境污染濃度和發展趨勢,有效對環境污染物進行方向性的污染整治方案,督促環境保護業務的下步開展。
要求環境監測站的專業人員緊密了解保護地區的環境實情,提升對環境保護、污染物的認識,對于監測結果有直接的鑒定素養,避免人為業務素質造成的污染數據的錯誤判斷。對環境監測人員設立專門培訓認知,嚴格按照規范的程序、操作方式開展監測工作。所以,相關單位要對環境監測人員加大培訓力度,使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使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有效提高,促進工作人員對新型設備的熟練掌握,提高環境監測的整體水平。
為了擴大環境監測范疇,提升監測結果精準程度,則要求環境監測儀器具備先進性、精準性,加大資金成本,采購現金環境監測儀器,引入國際上主流的環境監測手段,結合國內環境實情開展科學、合理的監測工作,加強國內環境監測水平以及專業監測人員的業務素養,發揮環境監測于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應有的價值,為社會提供環保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
優化升級環境管理部門的環境監測手段,引入國際先進的環境監測技術和方式。提升監測員工的業務水平,增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將監測人員業績和機關部門的政績掛鉤,間接督促環境保護部門注重對員工的環境監測的監管,利用獎懲機制強化員工實地工作職責感,迸發工作上進心,從員工監測操作等基礎行為做到高效的環境監測水平。
在環境監測中,一定會出現自然和人為干擾,所以要進行定位監測,從而使獲得的數據更具代表性、更準確。此外,受時間和經費的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單位為了趕項目進度,會壓縮一些監測工作,對一些監測項目的分析也沒有嚴格按照監測規范操作,如對廢物或土壤的監測和分析,應該先磨碎廢物或土壤,然后在自然條件下風干后才能進行,但為了節省時間,有時采取直接烘干的方法。此外,在生態環境監測中,因監測方法、監測技術和數據描述等方面的欠缺,在工作中還有很多處于空白狀態或沒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監測方法、監測技術和數據。很多項目的評價控制數據精度不高、不夠及時和準確,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質量。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在環境影響評價中,要理解環境監測的重要性,評價單位應對環境監測結果進行有效統計分析,確保該項目數據合理,在建設項目環保審批上嚴格把關;
(2)完善評價報告的審查制度,環境影響評價程序要求包括審查報告中的監測內容,建議由環境監測技術專家參與監督,審查內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3)建立和實施環境影響評價的約束機制。對于需要評價的項目,應將評價時間作為一個評審條件,以免環境影響評價單位為了縮短工作周期出現速戰速決的狀況;
(4)應使用遙感、GIS等新技術以便于準確定位,提高監測記錄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監測部門面向當下的環境監測狀況后,主動調整環境監測技術、升級專業人員素養、環境保護部門從組織到個人樹立環境管理服務意識,深刻該意識并反映到行為中去,夯實人才技術優勢,擴展深入化的服務領域,從而讓環境監測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重要奠定作用。
[1]伍震威,單平,黃界潁,等.火電廠石灰石-石膏脫硫設施環保驗收監測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國環境監測,2013,29(5):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