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太平
(四川省開江縣審計局 四川省開江縣 636250)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就是指為實現內部控制的作用而制定的一系列規范所形成的成體系化、結構化的企業制度規范系統。在傳統的認識中,內部控制包括了企業的一系列制度以及一系列控制措施,但是在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的理念下,企業從上至下各層級的活動均應以企業制度為行為準則,包括企業制度延伸出來的各種流程規范。那么從這種意義上講,企業內部控制,可以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表述,靜態表述就是指內部控制相關的制度體系,動態表述是指企業全體人員為達到內部控制目標而所做的一切關于內部控制的實際工作,其中的主要內容就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各項措施的執行落實。
用企業內部審計推動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建設,那么首先要清楚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之間的聯系。隨著市場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企業面臨的風險隨之增加與擴大,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管理的兩個重點,是企業經營范圍和規模擴大的必然產物,都是為了完善企業管理而采取的內部管理措施,因此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面臨更高的要求。
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都是企業所有者對經營管理行為采取的一整套激勵、約束、監督與懲罰的行為集合,都是法人治理的內在需求,并基于公司運行管理需要而必要的管理手段。雖然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在概念上及實踐中皆有所區別,但在制度建設過程中,兩者所處的地位、制度層級關系、框架邏輯是基本相同的。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中一項必需的組成部分,是內部控制體系要進行自我完善與外部改進的重要手段,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起著“再控制”的作用。內部審計通過找到和發現問題,并進一步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和帶來的影響,找到企業必需的內部控制環節。而且內部審計有助于找到控制的方式并同時提出切實有效的建議,從而幫助企業管理者健全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一方面,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同樣屬于內部審計的范圍和工作內容。在實施內部審計時,按照審計工作的基本流程,一般要開展對內部控制的符合性測試。實際中,企業雖已經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那么在無論是在開展制度建設審計或者是其他類別的業務審計工作時,我們在對被審計的活動評價之前,都需要首先了解其對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否則難以作出準確的評價。
另一方面,對內部控制進行評估是內部審計部門開展工作的前提,如果不能確認是否具有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審計工作將難以按照一定的標準而對被審計對象進行審計。同時,完善的內部控制是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前提條件,對內部控制的評估也是以風險導向為主的內部審計的重要內容,確認審計重點,并決定對內部控制進行實質性測試的范圍、重點和方式方法,內部審計通過了解、測試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判斷風險領域所在。
在上述探討的基礎上,我們不難看出,內部審計可以從職能職責、思路經營等多方面幫助建立和完善內部制度,是機制、思想的基礎。為了進一步落實內部審計工作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的執行力,筆者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獨立性是內部審計區別于企業其他經濟活動,如會計、財務等獨有的本質特征,是內部審計能夠有效發揮作用必備的內在條件。從理論上講,內部審計機構的組織地位和層次級別越高,其獨立性越強,內部審計發揮的作用越大、越充分,反之亦然。從企業的實際管理中來說,內部審計匯報的層次越高,其獨立性就越強。在現代公司治理模式下,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促進作用,首先基于內部審計的監督與評價的功能的實現,這就需要以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為基礎。內部審計的獨立,是指要在組織結構、人事關系和經費保障等方面保持獨立,這樣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監督與評價才具有客觀性、公正性和權威性,內部審計才能有效發揮作用,并為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起到引導幫助作用。在實踐中,有的企業做得比較好,但是也有的企業沒有按照這一方式來保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其照本宣科式的內部控制制度就可能處于一種缺乏操作性、可行性的狀態。尤其對于較大規模的公司或者上市公司,應當在企業的頂層決策機構下,比如在董事會的領導下來組織開展內部審計活動,對能有效保證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在擬定審計制度、審計計劃,不受其他任何部門、機構或個人的干擾與影響,并在開展審計工作中、發表審計意見時具有客觀性、獨立性。
風險管理通過降低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交易成本,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的增加。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都服務于企業風險管理全過程中,發現并評價重要的風險因素,便于企業在此基礎上對風險管理體系進行改進,以為達到經營目標提供保障。
同時,內部控制應該從制度的制定開始就要對經營活動的關鍵環節進行風險評估,比如財務風險、不相容職位的控制制度設置,都需要提前根據業務情況、人員機構設置等條件進行評價,從而建立有效的風險管控機制和信息反饋系統,預測企業經營中可能遭遇的風險,估計由此風險可能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并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制定出有效的風險應對措施,如采取預防措施、消除風險因素、轉嫁風險等,使企業將面臨的風險控制在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
由于企業各職能部門從自身角度、部門利益出發,可能缺少對系統組織的全局觀,導致產生控制缺陷和控制盲點,而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及其關于風險審計的核心職責使得內部審計成為有效實施內部控制的保障。
傳統內部審計的方法和目標主要是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其工作的以傳統財務審計為主,所發揮的作用往往是事后監督,其角色比較被動。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的內部環境隨著外部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企業經營管理對審計工作有了更高要求和更多需求,尤其是具有國有股權、公共事業或公眾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如公益環保、互聯網服務類公司,其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在固有的職能向具有綜合管理服務型審計工作發展,要針對管理和控制的缺陷,并結合內外部經濟、政策環境提出改進和完善措施,為企業內部的管理、決策及效益服務。
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階段和實施完善改進階段,內部審計部門往往可以從其工作成果中提取大量的資源、經驗,經驗豐富的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可以從組織全局角度作統籌考慮并就內部控制提出咨詢建議,從而避免內部控制制度由于缺乏系統性、實用性而存在缺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內部審計要對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程度和運行的有效度進行評價,并提出進一步改進強化內部控制機制體制的建議。內部審計部門或機構不應再以一個檢查者的身份對被審計對象進行評價,而應當扮演外部咨詢的角色,促使被審計對象對本職業務工作的風險進行自我評價與自我控制,使風險控制成為企業各層級、各職能部門主動承擔的責任,有效起到內部審計防范風險的核心作用。
企業為了有效地通過內控審計,內控流程梳理、風險識別與評估和內控體系建設已成為了這些規模較大、數量較多的上市企業持續穩健發展和提升關鍵崗位員工管理能力的必備專業技能。同時,企業為了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努力打打造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經營管理者必須在內部控制方面,依靠專業技術熟練、有能力又可信賴的專業人才。這些崗位的企業管理人員需要有效掌握從事企業內部控制工作以及建設內部控制體系所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法律法規知識、實踐操作技能、評價標準和工作方法,從而推進企業提高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人的因素是第一關鍵,尤其是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的專業管理人才,相對于現代企業管理的其他崗位,這類人才需要具備專業的復合知識水平,是企業為了實現經營目標的迫切需求。實際上,現代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往往需要內部審計部門參與企業各項決策工作,內部審計部需要對事后審計風險和內部控制風險提出關鍵意見,可能其工作的一部分已成為具有管理咨詢服務性質的活動。由于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人員對組織的內部控制整體情況比企業其他人員及企業外部人員更加了解,在進行內部控制管理時,內部審計人員更具有優勢,因此,加強內部審計及內部控制管理人員的專業化水平是將為切實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提供最直接有效的驅動力。
[1]姜傳志,劉秀麗.基于制度評估的內部控制風險識別策略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7,03.
[2]李琴燕.淺析能源企業風險控制與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內部審計,2017,01.
[3]中國移動江蘇公司內審部課題組.基于風險導向的內部控制嵌入性審計:理論分析與案例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6,12.
[4]金海萍,等.基于全面風險管理視角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審計模式探析[J].中國內部審計,2016,11.
[5]劉潔.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問題研究——基于職業勝任能力、優化人力資源配置與供給側治理[J].中國內部審計,2016,09.
[6]寧甲珅,等.內部控制審計在問題導向審計模式中的作用探討[J].中國內部審計,2016,09.
[7]吳國萍,劉怡芳.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有效性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吉林省的調查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6,07.
[8]屈耀輝.內部審計人員勝任能力模型研究[J].內部審計探索,2012,06.[9]譚麗麗,羅志國.內部審計工作法[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