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勇松
(樂山市市中區人民醫院,四川 樂山 614000)
骨質疏松是常見的骨科疾病,是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征的代謝性骨病變,多發于老年人。骨質疏松易造成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呈前屈狀態,使肌肉痙攣疲勞,產生劇烈疼痛感,在外力的影響下極易出現壓縮性骨折[1]。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患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療,但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且易出現并發癥,而球囊擴張椎體后突成形術治療該病具有積極療效,已經在臨床上得應用[2]。本文就球囊擴張椎體后突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的臨床療效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接診的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來自2016年1月~2017年3月,總例數為45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齡57~80歲,平均(68.1±5.9)歲;病程2~10 d,平均(4.4±2.1)d。患者均為單椎體壓縮性骨折,骨折部位:胸椎38例,腰椎7例。患者均經骨密度測定確診為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且無脊髓和神經損傷。
1.2方法:患者均采取球囊擴張椎體后突成形術進行治療,具體方法如下: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同時進行心電監護,保持俯臥體位,將胸部和髂嵴部墊高,使腹部呈懸空狀態。采用C型臂X線機進行透視檢查,確定傷椎的位置,然后采用經皮穿刺經雙側椎弓根置入球囊,在導針的引導下將空心鉆鉆入楔變椎體,以建立手術通道。再利用C型臂X線機判定深度和位置是否恰當,如深度和位置適當則可把高壓球囊置入楔變椎體內,在球囊中緩慢注入造影劑,然后將楔變椎體中部和前部進行擠壓,以使其膨脹。待造影劑抽出后再拔出球囊,在椎體空腔內注入含有造影劑的低黏度骨水泥,待骨水泥充分填充后則手術結束。
1.3評價標準:以患者術后疼痛情況、疼痛緩解率、并發癥發生情況為手術療效和安全性的評價標準。采用VAS(視覺模擬數字法)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分,評分在0~10分之間,得分越高則疼痛越嚴重[3]。根據患者自覺疼痛緩解情況將疼痛緩解情況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與無效。術后對患者隨訪6個月,記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2.1患者手術前后疼痛情況比較:患者術前VAS評分(8.66±1.40)分,術后VAS評分(1.61±1.38)分,術后VAS評分明顯低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術后疼痛緩解率:45例患者經治療后疼痛完全緩解22例(48.89%),部分緩解19例(42.22%),無效4例(8.89%)。
2.3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所有患者在術后均回訪6個月,患者未出現臨近節段骨折,椎體高度無明顯變化,椎管狹窄情況未加重,也無循環及呼吸系統障礙、感染等嚴重并發癥。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常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而造成脊椎壓縮性骨折,尤以胸椎骨折多見,患者一般會出現胸背部疼痛癥狀。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患者在采用保守治療時效果不確切,疼痛癥狀緩解不明顯,治療周期長,且易產生壓瘡、肺炎、尿路感染等并發癥,給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球囊擴張椎體后突成形術是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的一種新型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效果好、成功率高、并發癥少、恢復快的優點[4],受到患者一致好評。
球囊擴張椎體后突成形術是通過在椎體內注入骨水泥,以達到穩定椎體的目的,其在聚合反應時產生的熱量會破壞傷椎的感覺神經末梢,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同時還能借助球囊的擴張作用起到糾正椎體后突畸形和骨折復位的作用[5]。本次研究表明,球囊擴張椎體后突成形術對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具有積極療效,能明顯緩解患者疼痛,且這種手術方式安全率高,并發癥少。綜上所述,球囊擴張椎體后突成形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的微創手術,這種治療方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