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蓉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 株洲 412012)
護士核心能力是臨床護士所必需的能力要求,也是護士自身內在專業素養的體現,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維和科研能力、臨床護理能力、領導能力、人際關系、法律和倫理實踐能力、專業發展能力、教育和咨詢能力。從相關的研究表明,臨床護士核心能力越強,臨床工作能力也越強,在高專院校護理教學中,以護士核心能力培養為導向,強化護理教學與護理臨床工作要求相結合已非常重要[1-3]。本文闡述了當前高專院校護理教學在培養護士核心能力的現狀,并提出了以護士核心能力培養為導向進行教學改革的對策,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改革考評方式等培養護生的綜合素質,對護生以后的自身職業生涯及臨床護理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1課程設置不合理:現在多數的護理高專院校仍然沿用“三段式”醫學教育模式,即基礎醫學課程+臨床護理專業課程+臨床見實習;同時公共基礎類課程比例高于人文社科類課程比例,特別是醫患人際溝通、護理心理學與心理衛生、護理管理等人文社科類課程未開設,不能很好地適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開展護理實踐活動的需求。
1.2教學模式較落后:護理高專院校現在的理論教學仍然采用課堂教學,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從而忽視了護生的主體地位[4]。臨床護理教學采用“一帶一”的帶教模式,這些方法都比較單一,往往抑制了護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護理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教學有一定的脫節,護生的臨床護理能力和專業發展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養。
1.3考試方式較單一:在當前的護理課程考核中,考試方式比較單一,理論課程基本以閉卷考試為主,缺乏護生主動參與,不能很好地調動護生的學習積極性;選修課程以開卷考試為主,相比閉卷考試有一定的靈活性,但命題較局限,且不易被護生掌握,不能對護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全面的評估。
傳統的護理教學偏重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培訓,卻忽視了臨床工作對護士核心能力的要求。將護士核心能力量表中7個維度的核心能力轉化為專業理論及相關知識、專業技能、臨床實踐、護理查房、教育與咨詢、科研等6個具體的培訓內容[5]。提前熟悉最新的《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指導》要求,教師授課時明確熟悉內容、掌握內容、執業資格考試內容,把準知識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2.1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護士核心能力中的臨床護理能力和專業發展能力要求護生具備牢固的專業知識和護理技能,因此課程設置還是要突出護理專業課程的主體性。護士核心能力中強調領導能力、人際關系、法律和倫理實踐能力,因為現在的護士在臨床中要多方面和“人”交流,有醫護關系、護患關系、護護關系等,同時在護理患者時,要對患者進行專業護理方面的宣教工作,幫助患者重新恢復身心健康,特別是現在的護患關系不是很融洽的大環境下,如何在臨床護理中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身更顯重要,建議在護理教學中增加人文社科類課程比例,減少公共基礎類課程比例。護理專業課程設置需要淡化學科界限,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的人體器官系統進行重組,更好地適應臨床護理的需要。創新臨床實踐教學,注重培養護生的臨床實踐操作技能和綜合能力。將當今臨床護理前沿知識引進課堂,加入到考核試卷中,對護生進行考核,使護生了解臨床前沿動態,掌握學科新知識,為未來的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2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的創新能更好地提升護生的學習效果。情景教學的核心是角色扮演和即興發揮,以求得理論的升華和能力的提高,從而進行職業技能訓練的一種體驗式教學方法[6]。情景教學法鼓勵護生質疑,啟發護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去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培養護生的分析決策能力。情景教學法包括案例式情景教學、仿真模擬人模擬教學技術、標準化患者情景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技術 (CAI) 、情景游戲、角色模擬、解剖模型等[7]。在護理理論教學中,情景教學法中的案例分析教學法現已被廣泛應用。案例分析法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提高護生的學習積極性、臨床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團隊協作意識、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8]。護理模擬查房,將健康教育穿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提高護生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診治、護理等的認識。
2.3改革考評方式:課程考核應根據不同的課程性質而定,將護士核心能力構成要素與教學考評改革相結合,采取多種考核方式對護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及能力進行評定[4]。理論學習仍采用閉卷考試,對于其他綜合能力的測評,可采用臨床病例討論分析報告、實踐考核等形式進行。同時對于教師在不同的教學環節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進行動態的監控和評價,不斷完善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使教學相長。另外為了使護生更好地適應護士上崗考試,可采用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所采用的題型(選擇題)和計算機閱卷,使護生在日常的考試中能模擬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從而取得更好的考試成績[9]。
以護士核心能力培養為導向,培養具有扎實的護理學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能力強的護理專業人才是一個持續的課題,需要護理教學工作者的不斷探索,真正實現護理教學和職業崗位的有機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