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杰
(中交隧道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陜西渭南 714000)
在我國現在的很多的橋梁建設工作中,經??梢砸姷皆谑┕み^程中使用到懸臂掛籃技術,這一技術對于我國的橋梁建造和施工工作人員來說已經不再陌生了。所謂的懸臂掛籃技術,通俗的說可以按照其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指通過掛籃移動來實現在橋梁施工中需要進行的各種工程工作。這種掛籃技術相比于其他的技術手段有著諸多的優點,它具有更加便捷輕巧、較高的承重性等優良特性,這樣的優良性能可以有效地提升工程中的安全性,以及工程項目的效率。[1]當然一項技術不會都是優點而沒有任何的缺點不足,對于懸臂掛籃技術來說,它的缺點就是需要在工程施工之前,全部由大型吊機來為那成前期的準備工作,這樣施工難度就很大。因此我們在進行橋梁建造工程,使用懸臂掛籃技術之前需要確保懸臂整體穩定性以及它的承載力度,最大限度的保證懸臂安全系數,為后期工程的有序進行打下牢固的基礎。[2]
在我們大致的了解了關于懸臂掛籃技術的內容后,我們需要對這項技術的各種技術指標和施工工藝進行一個全面的了解。
前面我們已經了解到如果需要在橋梁建造過程中用到懸臂掛籃技術的話,就需要在在正式的較早工作開始之前進行懸臂掛籃的搭建工作。這其中就要涉及到掛籃的制作與安裝,而這些工作都會在一定的順序之下進行,不然任何一個工序或者是規格的錯誤都會給整個工程項目帶來不可預期的嚴重影響,尤其是會引發嚴重的工程安全問題。在進行懸臂掛籃安裝工作之前,工作人員需要對工程現場進行專業的勘察規劃,首先就要確定在這樣的施工環境中能否達到懸臂掛籃設備的要求,懸臂掛籃設備在這種環境中能否做到正常工作,安全保護措施是否能夠達到相關規定要求。查看施工技術人員所掌握的各種設備資料是否做到了完善。在掛籃的安裝過程中,還會有更多的技術和相關的操作規范等著我們去執行,一方面要嚴格按照掛籃安裝的相關流程進行操作,另一方面還要時時對安裝進程進行嚴密的跟蹤監控,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同時我們應該邀請專業的檢測機構或者是專業部門來對現場的安裝工作進行檢查、監督,避免因為一方面的而疏忽造成重大的施工失誤。監督工作的好壞將會給整個工程質量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自身的嚴格規范施工和自檢,以及相關檢測監督部門的鼎力配合將會給工作帶來益處。
在完成了設備的安裝工作之后,就需要對整個裝置進行很好的穩固工作,這就是進行下一步的澆筑工作。在澆筑過程匯總,安全問題依舊是一個讓我們所有人都要心存敬畏,施工中任何一個部分乃至是任何一個細節的處理,都將會給施工安全帶來深刻的影響。在現在所進行的澆筑工作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的就是施工人員會借助掛籃支撐力強的特點來進行掛籃的整體澆筑工作,這樣做不僅可以很好的解決掛籃的安全問題,而且還能夠使運載施工材料變得更加便捷高效。各種專業的結構、力學以及施工問題都需要專門的施工人員進行計算、檢測等,而且小到對于工程中所用的一些鋼筋、錨頭等材料的安裝、選擇等問題都需要進行很好的工作安排。對于澆筑工作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施工環境,尤其是施工溫度的把控,因為澆筑對于現場溫度的要求較高,因此需要對施工過程中的溫度就行嚴格把控,不然很容易因為材料問題出現安全隱患。
在懸臂掛籃完成了安裝工作后,需要對完成的懸臂掛籃進行必要的預壓試驗,這項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確保安全而進行的,因此需要格外的注意。預壓試驗的主要部分就是對懸臂掛籃的主銜架進行預壓,如果主銜架能夠承受住相應的壓力,那么整個懸臂掛籃的質量可以說是非常可靠的,這將會給以后的安全施工打下牢固的基礎。工作人員在進行懸臂掛籃的預壓試驗時需要對各項試驗數據進行詳細充分的記錄,然后通過精準的實驗數據來對這些實驗結果進行合理的分析,才能對整個結構的安全性有一個很好地了解。通過數據對比,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在一些施工案例中得到的實驗數據:在常德沅水大橋在施工案例中,我們測得的掛籃利用系數高達0.96,而在柳州大橋的測試中這一系數變成了0.87,因此我們需要對不同的工程進行相應的檢測來確定其具體數值。
分析該橋梁工程內懸臂掛籃技術的加固要點,如:
(1)橫系梁加固,此部分加固主要是解決豎向的裂縫,可以適當粘貼角鋼強化結構的穩固性;
(2)弦桿加固,弦桿是該橋梁重點保護的位置,較容易出現裂縫,嚴重破壞了懸臂掛籃的結構穩定,偏重弦桿的抗剪強度進行處理,利用U型鋼箍加固;
(3)拱頂加固,該橋梁工程內懸臂掛籃技術中的拱頂加固部分,需要解決下緣裂縫的問題,針對跨中的截面采取鋼板加固,可以利用粘貼的方式穩固鋼板。
造橋技術在我國可以說已經變得非常實用,而且我們的工作也進行的很好,對于像懸臂掛籃技術這樣的技術我們已經在積極的使用并不斷的加以改進,研究鞏固也在抓緊進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一定可以看到更多的新技術在造橋等工程施工中得到應用。
[1]程耀紅.關于橋梁施工中懸臂掛籃技術的研究[J].橋梁工程,2015(1):49~52.
[2]涂 林.中國橋梁建造中的技術應用[J].201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