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丹 白 鵬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沈陽 110034)
創客教育與空間建設在信息發展的環境下是高度融合的,而“互聯網+”是新趨勢。創客基地的興起,對高等院校素質教育來說是一次新的機遇,和挑戰。正改變著傳統的教育方式。基于“互聯網+”創客平臺貫徹了以學生為中心和“線上學”的教學思想創客教育提供了新的授課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互動平臺和合作的空間。
實體平臺與網絡平臺對比,縱觀“互聯網+”平臺的校園創客空間創新設計典型模式和已有研究成果,并對文獻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比較分析,盡可能收集更多與課題研究相關的信息。利用創客平臺、網絡資源等信息化技術手段改進。
依據現場調研和案例分析,結合校園創客空間發展實際,對的“互聯網+”平臺的校園創客空間創新實踐策略進行分類,進而對不同對策進行分類研究。最后從“互聯網+”與校園創客的實際問題與矛盾的梳理,到“互聯網+”平臺的校園創客空間創新的實施,再到校園創客空間的建設,都運用了系統分析研究的方法。
(1)思路創新。以校企協同的方式共建“互聯網+”平臺的校園創客空間創新實踐,不僅越過了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2)技術創新。創新是互聯網的靈魂和精神,互聯網已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平臺,構建“互聯網+校園創客”平臺的運行模式,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思維與時代相結合。
(3)機制創新。“互聯網+”平臺的校園創客空間創新的建設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企業與高校三方關系,既要發揮政府領導才能,又要滿足企業需求,同時還要符合人才培養規律,三者形成聯動機制,共同發力,才能激發更大的創新活力,形成創新創業平臺良性發展的內生動力。
(4)創新人才培養。校企聯合,協同推進,匯聚培養合力。建立文化引領、企業幫扶、市場導向、政府扶植融為一體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形成科學先進、廣泛認同、具有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理念。
通過我團隊的深入研究。我校創客基地將會迎來創新型空間改革規劃。將更傾向于團隊間的合作交流。便于學校統一管理。也將為團隊創造符合空間主題的新型創客空間。
通過進一步的實施與考察,擴大對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大學生創客空間研究的影響力,呼吁高校和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并能共同參與其中,協同發展。通過調研報告與論文的撰寫和提交,為主管部門制定更為合理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據,促進雙創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并使校企協同管理在雙創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互聯網+”校園創客是為“創客”提供的實現創意,以及交流創意思路及產品的線下線上相結合、創新和交友相結合的社區平臺。一個具有加工車間、工作室功能的開放的實驗室,創客們可以在創客空間里共享資源和知識,來實現他們的想法。
(1)建立由企業和高校領導牽頭的校園創客空間建設委員會,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做到明確工作部署、積極組織實施、加強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力度。
(2)校企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協調推進,形成強大合力。建立健全有校園創客建設政策的協調審查制度,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增強政策普惠性、連貫性和協同性。
(3)在一些高校的科技園、創業基地、眾創空間等平臺開展“互聯網+”平臺的校園創客空間創新示范。引導和鼓勵高校統籌資源,積極探索推進校園創客的新機制、新政策。
(4)發展“互聯網+”創業網絡體系,促進創客與創新、創客就業、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降低創業門檻和成本。
(1)建設大學生創客空間。充分利用企業孵化器、創業基地、大學科技園和高校與企業的有利條件,共建適合遼寧地方特點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創客平臺。
(2)構建“互聯網+創客空間”的智能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突出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應用新方式、新方法、新手段、新措施,實現以培訓和塑造人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互聯網+”校園創客空間建設
當今是互聯網很常見的時代,在學校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讓“互聯網+”平臺校園創客深得每位在校學生的心,慢慢的通過學校這個大舞臺把雪球滾大,做到更多學校,得到更多學校的支持與認可,在通過學校這個平臺使得這個項目走向社會立足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