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鋒
灌區渠道長期淤積如果得不到清理,則可能影響渠道的安全通航。導致河道淤積的因素是多方面,分析河道淤積的危害,并研究其機理,再對應采取科學、切實可行的治理措施才能達到理想的清淤目標。
該灌區位于四會市逕口鎮,設計灌區面積1.03萬畝,加固改造及清淤干(支)渠和排渠46.121km;其中加固改造干渠8.634km(11條)、支渠21.815km(68條)、灌排渠8.749km(22條)、清淤排渠6.923km(3條);拆除重建、新建各類渠系建筑物126座,包括:拆除重建89座(渡槽4座、農橋50座、涵洞35座);新建37座(分水閘33座、泄水閘4座);拆除重建電管站4座。
灌區泥沙淤積將造成渠道的封堵、堆積,影響其正常的水體運輸,從而影響灌區通航。特別是渠道屬于灌區系統的要害環節,發生堵塞淤積,甚至可能帶來整個灌區安全。例如:夏秋灌區渠道淤積可能帶來巨大損失,只有做好清淤工作,才能確保后續的灌溉常規運轉,防止水體淤積。渠道淤積不僅會影響正常輸水,也會影響正常輸砂,而且后續的輸砂工作十分復雜,具體按照以下關系式:Q=KQnS。
渠道過流性能下降,使得輸砂能力Q必然下降,從而影響輸砂率,結合相關的研究成果得出:渠道輸水性越低,其輸砂能力越差,如果河道得不到改善,則可能進入惡性循環模式。
灌區要想常規疏通,維持正常的通航能力,必然需要定期清淤,這必然要耗費較多的成本和財力,如果灌區淤泥得不到及時地清理,則可能導致淤泥逐層積厚,當淤泥堆積高度較高超出一定界限,則難以通過常規的成本投入與人力投入解決問題,使得清淤成本越來越高,工作量越來越大,特別是非引水性泥沙的清理會加大地增加成本。
耕地資源是我國目前最為寶貴的資源之一,然而嚴重的灌區渠道清淤,清理出的大量泥沙都將堆在渠道兩岸,這無疑占據了耕地空間。例如:某地區大范圍清淤,所清除的泥沙置于干渠兩端,形成了若干條沙壟,嚴重占據了耕地空間,一方面由于清除的淤泥運輸需要耗資較大,形成堆積,另一方面隨著清淤工作的逐年開展,必然會增加了堆積負擔,耕地資源面臨著威脅。逐年對耕地的占據也將增大灌區種植難度。
清淤堆砂長期堆放于水渠兩側,如果這些堆砂得不到及時處理則可能形成人造沙堆,遇到狂風天氣則將形成沙塵暴,不僅會污染周圍環境,還影響了地表植被的生長,形成沙漠化土體,加劇了環境負擔。
從單純的理論上分析,渠道淤積主要是由于渠道水流沙能力和渠道水體含砂量之間的比例,如果渠道水流瞬間的含沙量超過水流瞬間的挾沙能力,則渠道發生堵塞,相反,則渠道正常通水,當二者相等時,渠道則走向沖淤平衡模式。對此就要求渠道的瞬間沖砂能力持續地提高,這樣才能確保水體順暢流通,達到沖淤通航的目標。同時,灌區渠道淤積也有時段的差別,要想控制淤積問題,只需確保各個時段的淤泥量在0以下,也就是可以讓河道在某一時段淤積,但是能夠在其他時段徹底將淤泥沖刷干凈,維持渠道一個整體的通暢狀態,渠道的淤積還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不同灌區所處地理環境不同,對應的地形條件也有所差別,渠道通暢平整、平緩,一般來說渠道比降如果達到1/6000,則不具備自身的清淤能力,河道淤積成為必然,而且淤泥長期淤積得不到治理和處理,則將使得淤泥面加厚,日積月累會形成一個平緩的地勢,則不利于水體和淤泥的同時排除。
同等環境下,河道淤積與沖水還會受到引水流量的影響,特別是當河流無法充足供水、灌區水體受限時,引水閘則無法達到規定的引水流量,使得引水在較低的標準下引流,這樣則可能導致河道的嚴重淤積。而且現階段渠道斷面邊坡系數一般達到2.0,參照最理想的輸砂性能系數來剖析,最理想的邊坡系數達到1.0~1.5。所以,邊坡系數超出合理范圍必然造成渠道無法高效輸砂。
灌區渠道多為土體性質,去粗糙率達到0.017~0.019,襯砌渠道則稍微偏低,然而,實際的渠道設計,糙率設計也要小于現實的糙率,導致渠道的寬度不斷增加,水流泥沙處于較寬渠道之下,則可能帶來泥沙淤積問題。
按照常規規律,汛期引水泥沙更細致,有利于泥沙的傳輸,然而,當引水含砂量超標,則將超出渠道的挾沙性能,從而帶來各個層面、各個高度渠道的淤積,大量的實踐表明:汛期的含砂量更大,甚至超出25kg/m3,必須加大力度降低引水的含沙量。
應該盡量讓入渠泥沙逐漸朝著田間傳輸,保持水渠的通暢,而且要對當前工程實施系統地規劃、深入剖析,可以根據拓建、改造等的需要來科學地調節渠網,從而最大程度地拓展渠道的豎向坡,結合若干個灌區的現實施工經歷,可以把水渠的縱坡比降控制到1/2500以上,這樣就能全面提高渠道的輸水、沖砂性能,以此來控制渠道淤積問題。
引水灌溉的大量經驗得出:渠道襯砌能夠有效控制糙率,增加水體的流動速度,控制水流流程過程中的損失,從而提高水渠的輸砂性能,能夠規整斷面,控制滲漏等多方面的優勢功能。特別是采用混凝土襯砌,能夠有效地提升河道的輸水能力。因為土體渠道的糙率達到0.02,甚至更高,對應的混凝土面則極大地降低了糙率,僅為0.014,同等參數條件下,能算出土體渠道和混凝土面渠道的流速相差40%,其挾沙性能也對應提高,高達50%。從中可以看出,全面襯砌渠道是渠道淤積的有效改善措施,能夠有效控制渠道阻力,改變渠道形態,全面提升渠道的輸水輸砂能力。
傳統的灌區渠道一般將斷面修筑成長方形、梯形等,然而,隨著當前防滲技術的進步,可以對渠道斷面形狀進行大膽創新,使其從直線圖形變成曲線型,例如:變成U形或圓弧狀等。之所以選擇曲面圖形渠道,能夠全面提高渠道斷面的水流速度,特別是當渠道的水力條件優、形成一個理想的水力斷面時,則能夠控制襯砌的施工量,從而提升斷面的砂體傳輸能力,這樣就能為高出含砂流水創造有利條件,也方便水體匱乏短缺區域的引水。
灌區渠道水體傳輸中,必須合理地調度渠道水體和砂體,而且要盡可能地選擇大規模集中引水的方式,一次性引水符合設計的流量和標準,控制引水時長,防止出現細水漫流的現象,而且實際清淤中也要結合渠道引水的具體條件、現實情況,不同干渠的引水能力等來科學地調配分水量,也要嘗試新的調整輪灌組合,從而讓低級的渠道流量有所保證,確保下一級渠道能夠達到理想的流量,特別是當洪水爆發時期,河流的含沙量較大,內部雜物較多時,也必須盡可能地回避砂體高峰期引水,這樣才能回避泥沙。
灌區渠道淤積會對灌區帶來一定的危害和威脅,影響灌區的耕地正常使用,影響通航,對此必須加大對灌區渠道淤積問題的重視力度,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來清淤通航,從而一個健康、合理的灌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