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艷偉
(河北拓為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河北廊坊 065000)
地震產生的破壞程度非常大,因此,做好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是十分必要的。做好建筑的抗震設計能夠提升建筑的穩定性,保證建筑內部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因此,設計人員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建筑地地質情況做好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
建筑設計師在具體的建筑結構設計中,需要將抗震設計列入設計基本內容之一,作為至關重要的設計對象,設計師在進行具體的抗震設計規劃時需要堅持承上啟下的原則,具體來講,設計師需要根據以往的建筑設計來總結歸納經驗和教訓,即對于以往處于地震災害的建筑結構設計進行重新的觀摩,對于建筑工程倒塌的設計以及具體關于抗震設計的規劃方案,務必要總結其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吸取成果和教訓。其次,在此基礎上,設計師需要保證其自我學習和更新的能力,即及時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抗震設計理念、抗震標準以及規則等內容。第三,結合上述兩點內容,和項目業主方仔細溝通設計要求,仔細分析當地地震災害對于建筑工程結構的影響,得出有效的相關數據,完善具體的抗震參數設計統計,從而建立有效的、全面的以及針對性的抗震設計方案,保證抗震設計方案能夠實施,從而確保建筑結構能夠在地震災害中穩定和安全。
歸根究底,抗震設計是需要落實到建筑項目的具體施工過程中的,其對于建筑工程項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建筑工程項目建設最終是需要歸為業主使用,且需要保證其使用壽命的延展性,使用的安全性以及穩定性等。因此,建筑結構設計抗震設計的目的在于保證設計方案能夠適用于建筑工程,能夠保證建筑工程最終能夠安全穩定的投入使用,能夠保證地震災害中建筑工程項目損失最小化能夠保證建筑工程業主方的利益。
建筑施工場地的安全性是保證建筑物質量的前提。在選擇施工場地時,應根據施工場地的周圍環境、施工難度進行全面分析,從而保證建筑施工過程順利進行。不同建筑物結構類型對施工場地的要求也不同,我國有關條例將施工場地的按照安全等級分為四類,其中丙類施工場地屬于普通類型,進行一般的建筑工程施工時普遍會選擇該類型,而甲類施工場地要求建筑物的安全系數較高,能抵御地震的較大破壞。比如居民區、大型商場等建筑工程的施工場地就應該選擇地震不經常發生的地區,這類場所屬于經常有大量人流走動,并且在地震發生時,由于人流較大,不能夠及時遠離地震波及區域,所以應該保證這類建筑物具備一定的安全性,在進行該類建筑物的抗震方案設計時要求較為嚴格,并且需要經驗豐富的專業設計人員進行設計。總的來說,施工場地的選擇是建筑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前提,根據該地區地震發生的概率和發生的等級能有效的判斷出不同類型建筑物結構適合的施工場地,從而保證建筑物的良好質量,促進建筑行業穩定持續的發展。
在目前的建筑中,面對地震災害頻發的情況,多重抗震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多重抗震防線的設置,通常是指在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建筑進行多重抗震設計,特別是在建筑的組成構件上。在進行抗震設計時,設計人員應當選擇延展性、剛度較好的構件作為抗震的“第一道防線”,同時設置第二道以及第三道防線,加強抗震性能,形成良好的抗震防線體系。在上述情況下,當第一道防線被地震破壞后,還會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線發揮實際作用,為人們的生命安全、財產安全提供保證。此外,多重抗震防線的設置對設計人員的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設計人員需要提高自身對抗震設計的重視程度,并在此基礎上嚴格要求自己,學習更多專業領域的知識,以便在抗震設計中發揮更多效用。
建筑結構參數設計對于提高建筑的整體抗震性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應該對建筑結構需要承受的作用力進行明確、清晰的計算,同時完成對不同建筑結構類型在地震沖擊力作用下需要具備的荷載作用承受參數的計算工作,模擬地震災害發生過程中的建筑結構抗震模型,采用計算機技術對建筑結構的各參數進行計算,能夠顯著的提高建筑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
在進行建筑物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建筑物的施工地點以及建筑結構、地震災害發生的等級等因素。此外,其具體的使用的抗震設計技術,也需要不斷地進行現代化的革新,以此促進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不斷提高。地震災害在發生時,將會給建筑物帶來較大的應力,因此對于房屋的質量,會造成極大的影響,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需要對其抗震設計技術,基于國內外的先進設計理念,加強改進。
由上可知,在不可抗力的地震災害面前,雖然無法做到有效的規避,但是可以通過加強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來提高建筑的穩定性。設計人員應當在做好建筑選址的前提下,對抗震參數進行精確設計,并在設置多種抗震防線的基礎上,做好建筑空間布局設計,以提高建筑整體的安全穩定性能。
[1]趙桂蘭.現有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設計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16(7):194+201.
[2]吳滌凡,李建樂.某超限高層建筑的抗震設計探討[J].南方農機,2017,48(1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