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高輝
(山西一建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1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城市用地價格的不斷飛漲,城市建筑中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成為主流。在結構設計中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往往為剪力墻結構,剪力墻結構體系中的大面積混凝土構件主要為剪力墻構件和樓板構件。在傳統的剪力墻結構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模板多數為膠合板,膠合板的規格為固定尺寸,在支模現場需對模板進行拼裝、裁切,再進行固定安裝。采用傳統膠合板澆筑施工后,混凝土構件表面存在大量的模板拼縫,影響構件的外觀質量,表面平整度較差,拼縫處的混凝土多數為外凸或內凹,影響構件的整體性。因此為解決上述問題,建筑施工項目中已經開始使用大模板等新型模板系統,以改善混凝土構件的外觀質量,從而最終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
大模板系統是由面積較大的模板、支撐、穩定系統、操作系統和其他附帶零件組合而成的一種新型模板系統,這種系統是由專門設計和加工制作而成的模板系統。由于大模板系統體積和重量較大,因此在運輸和使用時需使用吊裝設備進行運輸并吊裝安裝。大模板系統使用前、使用后均可以整體安裝、拆除,重復使用率較高,可在同豎向系統中重復利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支模、拆模的時間,節約了施工的成本,避免了傳統膠合板的浪費。
大模板在使用前,施工單位應根據預施工的混凝土構件尺寸進行設計,設計時應根據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進行設計:
(1)實用方面。設計大模板時,需將大模板的尺寸與混凝土構件的尺寸設計為相同尺寸,其次應將模板設計為拆裝方便,且耐用。如拆裝多次后還可使模板內側光滑、平整度高,模板接縫處平整、不漏漿,除此之外還應確保模板的剛度夠大,避免吊裝時模板出現變形等而影響混凝土構件的施工質量。
(2)安全方面。大模板由于截面尺寸較大,在混凝土澆筑施工時受到混凝土自重的影響,單位面積內產生的側壓力較大,因此為確保安全施工,避免出現大模板發生脹模或垮塌等現象,應對模板的支撐系統進行加密計算,提高模板的安全、穩定性。
(3)經濟方面。大模板是由一塊或幾塊面積較大的模板拼接、組裝而成,為提高模板的利用率,設計時應根據施工進度選用合理數量的模板,避免出現模板在施工現場重復使用率不高,同時占用有效的建設資金。
在混凝土結構中使用大模板施工技術,可有效縮短模板施工的時間,提高施工效率。在安裝和拆除大模板時,由于模板面積較大,無需單塊進行安裝和拆除,可進行整體式安裝和拆除,有效的縮短了施工工期。由于大模板構件多數為鋼結構構件,構件制作精度較高,模板間的拼縫較小,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混凝土拌合物內漿液不能穿越拼縫,澆筑整體性較好,澆筑后混凝土構件的外觀較為美觀,適合清水混凝土和混凝土外觀質量要求較高的項目中。
大模板的材料主要為鋼結構,經多次使用后變形量較小,適合重復循環利用,且有效循環利用次數遠高于傳統的膠合板,耐久性較強。
大模板可循環利用的次數遠高于傳統的膠合板,因此投入一批大模板相當于采購十批膠合板,且大模板報廢后還可進行回收處理,使用年限內的單次使用費用換算后低于傳統膠合板,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施工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前,對模板施工圖進行研究,統計出所需各模板規格的數量及質量要求等,根據設計要求選擇適當的大模板,并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
模板進場后應將模板光滑面,面對面進行平放,為便于后續吊裝安裝施工,水平堆放的模板間距應控制在600mm以上。
在進行支模施工前,施工技術人員應將模板預支設的部位控制線彈出,模板邊緣的控制線應與構件軸線距離偏差小于3mm,兩面模板間的總距離偏差控制在±5mm范圍內,確保模板安裝的位置偏差滿足相關驗收規范要求。為避免模板支設完成后、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構件根部與模板交接處連接不緊密,而導致混凝土水泥漿液沿交接處流出,使得澆筑的混凝土構件底部爛根、蜂窩麻面、露筋等情況,支模時應在模板與底部混凝土構件交接處鋪設10mm的水泥砂漿,起到找平的作用。支模完成后對模板與底部混凝土構件間存在縫隙的部位進行加固補強,確保不會出現漏漿的現象。
在混凝土構件陰陽角位置應設置陰陽角模,避免在陰陽角位置出現縫隙,從而發生漏漿現象。安裝穿墻螺栓后,應對模板內凈間距進行抽檢,確保凈間距尺寸偏差不超過相關驗收規范要求。
混凝土構件轉角處應設置陰陽角模,但角模位于模板端部外凸或內凹的位置,該位置處的模具極易因振搗施工及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而發生移位或脫落的現象,從而影響混凝土澆筑質量,因此在安裝陰陽角模時,將陰陽角模固定于混凝土轉角處鋼筋上,確保陰陽角模安裝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根據混凝土結構拆模施工的要求,待混凝土強度值達到設計值的70%后即可進行拆模施工。拆模時,施工人員應首先將穿墻螺栓、鉤栓及陰陽角模等拆除,最后再通過輕微敲打模板使模板脫離混凝土構件,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現起皮的現象,從而影響施工質量。
大模板技術在高層建筑剪力墻施工中的具體應用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大模板的安裝。在高層建筑剪力墻施工過程中,大模板的安裝設計要特別注意上下層模板安裝時中間混凝土的強度控制,應在下層混凝土凝固后強度達到7.5MPa以上時,首先安裝外墻內大模板位置,然后安裝門窗洞口處的模板,隨后在合成模板對施工中側的模板,再通過大模板上層樓板的位置校正水電系統和鋼筋預埋的可行性進行嚴格檢測,確保施工安全。最后對上下模板銜接的牢靠性和緊密性進行仔細檢查,確保其整體結構穩定性,為高層建筑剪力墻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2)大模板吊裝檢查。在檢查大模板吊裝過程中,應對模板的位置、尺寸、標準高度、預埋件等條件進行周密檢查校對,有助于模板在施工過程中的位置固定,因此在對模板吊裝檢查校對時,強調模板傷口以及各個模板銜接形成的墻體中間位置的檢查,只有檢查結果符合標準才可以對角模與墻模實施整體銜接。
(3)墻體混凝土的振搗技術實施。應注意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必須要符合剪力墻施工對混凝土的配比標準,嚴格監管混凝土的振搗實施過程,以保證模板在剪力墻結構中的能夠充分發揮作用,避免發生漏振現象。
(4)大模板拆除。在高層建筑剪力墻施工中,大模板的拆除技術易受氣象條件因素的影響,基于常溫天氣條件下,角模不易出現變形狀況,比較完整,可以直接進行模板拆除。基于低溫天氣條件下,模板拆除的時間要按照施工要求和相關規定來確定,在確定拆模時間后,也要按照從外到內、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拆除。
通過對大模板施工技術在混凝土結構中的應用,尤其是在剪力墻結構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得到相應的具體施工方案及優點,確保混凝土構件施工質量的前提下,達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大面積推廣使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