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前平
(宜昌市夷陵區國土資源局小溪塔國土資源所 湖北宜昌 443100)
近年來,雖然礦產的開采和利用滿足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但它們也在改變該地區的原始生態環境,影響地貌,土壤,植被,景觀,生物多樣性和人類住區。綠色礦山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工業和礦業廢棄地的數量有所增加,其中大部分尚未及時開墾。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礦產資源需求日益增加。長期以來,廣泛的開發利用模式和缺乏環保意識導致礦產資源浪費,造成山體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周邊環境污染程度不同區域。因此,要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處理好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通過產業結構優化,企業技術改造,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綠色消費,促進資源節約,實現可持續發展。2017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我國確定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題的“綠水綠山為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因此,我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無論是從國家戰略,環境保護,還是從國際潮流等方面,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綠色發展采礦是我國礦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綠色礦山的建設和綠色礦業的發展是建立在資源節約,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最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綠色礦山基礎條件”包括合法管理礦山,規范管理,資源利用,技術創新,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土地復墾,安全生產,社區和諧以及企業文化等十個方面。根據法律開采礦山和安全生產是綠色礦山建設的先決條件。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社區和諧是綠色礦山建設的核心。企業文化與規范管理是綠色礦山建設的重要手段。技術創新,節能減排和土地復墾是綠色礦山建設的保障措施。
綠色礦山必須依法建立和組織生產,這意味著礦山建設必須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礦產資源法”的要求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擁有切實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依法取得采礦權,依法建立各種管理制度,依法管理和組織生產,依法納稅和行政儲備,確保安全生產。綠色礦山必須按照科學,低消耗,高效率的原則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所謂科學,就是在資源開發中,必須全面提取具有使用價值的共生和伴生礦物,并提出合理的利用方案。綜合利用項目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建設和投產。所謂的低成本消費是利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來增加資源的回收和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儲備的消耗。所謂高效就是要降低開采成本,綜合利用各種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資源的效益。綠色礦山必須符合自然生態和環境保護的要求。礦業企業應將環境保護納入其經營理念,堅持保護原則,建立無污染,無廢物,廢氣生產系統,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及時恢復生態環境。在設計,采礦和運輸過程中,實施全面的“綠化”,使礦山生產不會產生新的生態問題。綠色礦山必須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可回收性為發展方向,不斷降低礦石品位,擴大儲量,開發新資源,延長礦山的使用壽命,研究礦山封閉后建設用地生態恢復與復墾技術,確定合理的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措施。
通過梳理土地整治和綠色礦山的核心內容,總結了原則和要求之間的關系:①法律和監管方面。建立健全相關配套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標準,建立健全監督管理制度和技術指標;②調查和評估水平。加強環境容量評估和環境調查,發展生態環境模型,制定區域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健全土地整治,礦業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③技術創新水平。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科技創新,發展迫切缺乏土地整治和采礦冶煉工藝和設備,選擇典型的區域新方法試驗,研究相應的規范和標準,提高土地整治的科技水平,建設綠色礦山;④設立專項資金。通過征收礦業開發環境回收費籌集資金,增加土地補償費,確保土地整治和綠色礦山建設;⑤教育和宣傳。加強相關政策法規宣傳,提高土地復墾和綠色礦山建設意識和法律觀念,做好相關管理人員的培養工作,樹立土地整治和綠色礦山建設并重的新理念。
為了最大限度地建設綠色礦山,獲得更大的生存和發展速度和空間,首先要保護它們免受法律和法規的約束,并獲得相關法律的承認和保護。在建設綠色礦山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要求的內容,將各方面需要承擔的責任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確保問題的解決偏離軌道不會出現在項目的發展中。在我國綠色礦山建設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按照相關標準和規范對綠色礦山進行明確規定,并嚴格要求相關人員執行,確保我國礦山在法律的保護下更加穩定,必須在綠色礦山的發展中發展。嚴格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這也是我國未來礦山發展的基本要求。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我國的科技為所有項目提供了保障,成為項目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因此,在綠色礦山的發展中,科學技術也是基礎和支撐。在綠色礦山建設中,主要是通過勘察設計和后期技術選擇的過程以及環境治理要求。技術應用于礦山項目的各個發展階段,以實現綠色采礦業的進一步發展。其中,爆破技術可以應用于其中,建設資源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采用一些循環或新的過程實現可持續的生態過程,其作用是巨大的。
如今,隨著礦山行業的發展,綠色發展是保障項目發展的重要任務和內容。因此,它的發展需要政府部門和相關公司和部門的協調。對于綠色礦山項目的開發,政府可以配合國土資源部提出的一些財政科技部門,科技部門可以要求將綠色礦山建設成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清單,并不斷完善制度建設,并通過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實現綠色礦山的進一步發展,這也可以對當地經濟發展和相關建設提供保證,企業可以根據相關利益和發展理念相結合打造綠色礦山項目。
中國煤礦工程順利發展的主要原因是通過強大的基礎設施力量實現的。在選礦生產的數字化管理中,通過專家控制系統的應用,獲得了更精確的選礦技術參數,并實現了管理。控制的整合,技術參數和相關數據的同步處理也更加集成化。
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社會效益的提高是相關企業最關心的話題。如今,我國企業已進入過渡時期,礦山項目也是如此,如何在重大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實現調整和升級,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應用于企業發展是必然選擇。這樣的做法可以改善相關工作的開采和管理,也可以提高礦業企業面對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能力。開發礦山項目時必須考慮到應對這種情況的能力,既要實現經濟利益的實現,又要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社會效益,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效益同步發展。從政府的角度來看,這對企業的發展有好處,宏觀調控機制調整,資源合理配置,引導綠色礦業發展。
各級地方礦業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引導企業開展好綠色礦山建設,對符合綠色礦山基本條件和標準的企業,協調有關部門實施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探索建立礦產資源補償費,資源稅,綠色礦山建設等政策激勵機制,為綠色礦山企業提供獎勵。資源分配的政策是傾斜的,優先支持綠色礦業公司的特殊基金安排,如“替代獎勵”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治理。
總而言之,各項目的發展生態是今后一個重要的指導目標,保護我們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的環境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因此,從政治和發展的角度來看綠色礦山的建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按照政府和企業管理者的指導,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并朝著綠色礦山的方向發展和建設。綠色礦山的創建和綠色礦山的發展是保證新形勢下礦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是實現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必然選擇。從短期來看,綠色礦山的建設將增加企業的投資和成本,但從長遠來看,通過資源的整合和利用以及技術創新,礦業企業可以顯著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和資源利用效率,從而節約企業成本和提高效率。通過綠色礦業的發展,我國的礦山建設將更好地為國家的綠色發展和繁榮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