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超
(云南省盈江縣動物衛生監督所,盈江 679300)
近年來,隨著盈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之全縣脫貧攻堅產業扶持項目的大力推進實施,畜牧業快速發展,畜禽存欄快速增加,飼料經營戶快速增多,全縣15個鄉鎮及農場現辦證登記飼料經營門店152個,2017年配合飼料銷售量5474 t、玉米銷售量5688 t,從業人員400余人。主要涉及“正大”、“神農”、“雙胞胎”等50余家企業生產的飼料。由于鄉鎮畜牧獸醫站對飼料監管沒有監督執法權,日常監督檢查中僅起到協助作用,因此,盈江縣動物衛生監督所肩負著飼料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飼料是否受到太陽光直射,能否做到陰涼、通風、干燥,有否受鼠、鳥、蟲侵害,離地、離墻距離是否達標,防潮設施是否到位(20~30 cm),碼垛高度是否符合規定,摸一摸是否有發熱現象,是否混雜經營有影響飼料質量的其它物品等;查查標簽和包裝是否符合規范。檢查標簽填寫的規范程度,生產企業資質資格(《飼料生產許可證》等)是否合法有效,對一對有效期,看看包裝完整度,嗅一嗅有無霉變;檢查經營企業資質資格。查驗經營者資質資格是否合法有效;查經營行為規范性。檢查是否有經營獸藥及違禁添加物的行為;經營“添加有獸藥”的飼料,是否對養殖戶強調休藥期規定;加強部門聯動,嚴打無證無照經營行為。檢查中發現有無證無照經營行為的,及時報送工商部門進行查處[1]。
要求經營者嚴格遵守《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獸藥行業法律、法規、規章及管理辦法,積極參加飼料管理部門組織的飼料行業國家新頒法律、法規及飼料職業技能的培訓學習;要求經營者建立健全并及時填寫購銷記錄,詳細載明飼料名稱、規格、生產日期、有效期、生產廠商、購銷單位、購銷數量、銷售流向、購銷日期等事項,做到對產品可以溯源和質量跟蹤;搜集、建立經營產品上級供應商資質檔案(生產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等文件),不采購和銷售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或生產許可證)以及無生產廠名稱的“三無產品”[2]。
建立飼料入庫、出庫,應當執行嚴格的檢查驗收制度,建立、完善合理的飼料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防潮、防蟲、防鼠等保管措施,保證所經營獸藥的質量,堅決杜絕不合格飼料進入流通領域,并有及時、準確、完整的記錄。
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同時配合上級飼料管理部門的抽檢,自覺接受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
檢查結果為:飼料經營店資質資格合法有效,但部分經營店存在進銷貨臺賬不完善、飼料堆放離地、離墻距離不達標、防潮設施不符合規定,動物衛生監督所現場要求責令其進行了整改;飼料標簽和包裝符合規范,全部飼料都標有飼料生產許可證號,未發現過期、霉變飼料;檢查過程中未發現濫用添加物和經營假劣、過期飼料行為。
抽檢飼料1次共7個樣品,樣品檢測均合格。
共采集豬尿樣47份、牛尿樣1份,檢測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各48份,結果全部為陰性。通過對經營門店的監督檢查、飼料抽檢和“瘦肉精”檢測等工作的實施,飼料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得到了全面宣傳,為保障全縣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肉”夯實基礎。
飼料經營的營業執照由縣綜合執法局工商部門辦理,飼料品質鑒定由縣綜合執法局質量技術監管部門負責,飼料抽樣檢測由有資質的飼料檢測機構進行或者委托部門進行抽樣送檢,日常監管工作由縣農業局委托動物衛生監督所負責。從而形成了飼料經營環節多頭執法、多頭管理局面,在執法過程中,當涉及到處罰或吊銷相關證照時,操作程序復雜、耗費時間長,影響了執法案件的按時結案。
一方面大部分飼料經營者文化水平低,進銷貨臺賬建立不完善,飼料質量安全及守法經營意識淡薄。對飼料產品的使用規范把握不準,對其經營的產品質量把關不嚴,影響了養殖戶的養殖收益。另一方面取消了畜牧獸醫行業部門的前置許可后,飼料經營準入門檻低,經營場所小、堆放雜亂、倉儲條件差,部分飼料經營門店擺放飼料受到太陽光直射,防潮、防霉、防鼠等設施不規范,嚴重影響飼料品質。
飼料種類多,保質期短,成分復雜,抽樣送檢程序繁雜,檢測時間較長,縣級缺乏飼料相關檢測設施設備及送檢經費,當面對養殖戶舉報的疑似問題飼料時,取證難度大,給基層執法監管和查處工作增加了難度,往往因證據不足,無法立案查處。
動物衛生監督所對轄區內的飼料經營門店進項常態化監督檢查,按月、按季度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專項監督檢查。重點檢查飼料經營者資質資格條件、經營條件、經營行為等是否符合規范、是否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一旦發現違法行為,立即進行查處,特別是在發現無證無照經營行為時及時與工商、質監等部門進行信息共享,將違法經營者列入“黑名單”齊抓共管,加大聯合執法的整治力度。
對飼料經營門店,嚴格按照《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規定,規范經營場所、倉儲設施、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嚴格執行進貨驗收登記、銷售登記備案制度。嚴禁銷售無生產許可證、審查合格證、產品批準文號和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產品質量標準的飼料。與飼料經營者簽訂《飼料經營質量安全承諾書》,明確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和義務,打破飼料經營管理落后的局面[3]。
飼料生產企業是飼料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必須要求企業履行好質量安全管理的義務。強化監督促使企業重視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問題,建立完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認真組織開展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把生產者主體責任落到實處。促使企業對其采購、倉儲、加工、品控、運輸等環節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實現從原料入廠到成品出廠的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及時發現并消除各種風險隱患,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規范生產許可審核,依法對企業的制度、規程和記錄文件進行嚴格審核,對于未提供相關材料或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核發飼料生產許可證。
加快基層飼料檢測體系建設,可加強對全縣飼料的監督檢測和安全管理,是提升飼料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基礎和依據,對執法人員及時發現和處理各種飼料安全問題,使飼料中常見的違禁獸藥及添加劑等有毒有害物質能得到安全、有效的控制,從根本上解決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
[1] 嚴世平.黔江區獸藥飼料監管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當代畜牧,2015(23):87-89.
[2] 張偉華.淺議東莞市飼料安全監管現狀及對策[J].廣東飼料,2005(1):6-7.
[3] 祁曉霞.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對策[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7(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