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毛才旦
(甘肅省甘南州合作市那吾鎮畜牧獸醫站,合作 747000)
農畜產品的最終流向為人民的消費端口,農畜產品的安全與否對人類的健康與社會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食品消費端口[1-2]。食品安全問題一直以來是人類面對的一大難題,特別是前幾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與“瘦肉精事件”的爆出,造成極為負面的影響,成為了食品安全典型的負面案例。
制度是開展監管工作的基本保障,是落實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應當遵循的基本規則。合作市嚴格遵循行政管理權限,自上而下,搭建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系統化職能機構之間的管理與交流關系。在制度的保障下,以農牧業生產標準化建設作為特色主抓工作,充分把控源頭質量監管工作,加大監管力度,與行政下屬鄉級管理站緊密聯系,在監管的工作開展與信息交流上實現實時共享與聯動配合。
對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溯源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而保證能夠高效地溯源需要對生產主體進行較為全面的了解,同時在行政管理程序上需要對農畜產品主體進行信息備案登記并簽訂相關責任文件,在生產主體內部優先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檢測、自我監督的機制,提高質量安全的監管效率。除了程序上的監管檢測工作,需要監管單位與生產主體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上的對接,為生產主體單位提高必要的法律法規與生產技術上的指導。
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不屬于單一文件傳閱的行政工作,而是需要下達生產或經營基層實地開展檢查或檢測,從而依法依規執行監督動作。注重監管工作的方式方法科學合理性,嚴格依法依規,按章循制辦事。在生產源頭上對畜禽發病、獸藥使用、屠宰場地以及果蔬農藥殘留等方面進行監管,以國家標準限定下的技術手段開展檢測工作。在經營過程中對農畜產品批發、農貿市場的經營資質、范圍以及行為進行監管,避免非法經營、超限經營等不當現象[3]。
基層監管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與專業技能是落實好監管工作的基本保證,所以日新月異的檢測技術與新增的法律法規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除了針對生產主體企業提供信息傳達與技術指導,監管工作內部人員也需要緊跟時代步伐,提高學習能力,積極參加系統內舉行的法律法規或檢測技術培訓。
硬件配套不夠完善。監管工作中對農畜產品進行質量安全評價時,需要以客觀的檢測結果作為依據,如數據或圖片,準確的檢測手段在其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專門用于檢測的實驗室與高精度檢測設備的缺乏對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帶來了諸多的不變,至少在檢測效率上難以滿足現階段的工作需求。
監管工作人員配備不足且個別工作人員重視程度還不太夠。盡管在行政級別上與鄉級部門形成了緊密的聯動,但是監管工作內容較多,總體人員配備不夠,人均工作量很難滿足總體工作量的要求。個別工作人員重視程度還不太夠一方面體現在監管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上,由于工作性質較為常態化,工作人員容易形成定向思維,缺乏主動地深究精神;另一方面體現在工作人員的學習動力不足,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待遇較低。
自上而下責任到人。以合作市為主體,自上而下形成操作性強的制度文件,搞好各級行政單位的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一把手”制度,形成責任壓力傳導機制。強化樣本檢測責任制,做到“誰檢測誰負責”,確保檢測質量。即管理與檢測兩條線上的責任具體化,提高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效率。
固定場所監管工作常態化。使納入監管職能內的場所,如屠宰場、農貿市場等場所的監管常態化。形成固定的采樣檢測或實地察看的工作模式,并且將常態化下的工作頻次提高,以檢促監。
加大監管工作典型的宣傳。形成季度與年度的總結與表彰機制,對表現突出的監管人員進行精神與物質上的獎勵,同時在主流媒體上對其優秀事跡或者工作經驗進行宣傳,提高監管隊伍的凝聚力與向上心。
優化監管工作的軟實力與硬件設備。固定時間地對監管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檢測技術、各級法律法規等。申請財政經費,引進高精度檢測儀器,形成匹配當前檢測需要的實驗室。
提高檢測水平。在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過程中,建立健全的質量檢測技術體系是一項必要的措施,有助于保障進入到市場中流通的各類畜產品的安全。同時,政府部門應該增加資金方面的投入,考察當地畜產品質量檢測方面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投入,增加畜產品的質量檢測儀器,保證對農畜產品的安全評價更加直觀、準確、有說服力,及時更新儀器設備,使檢測結果準確,有效控制不合格產品流通到市場的機會。此外,以下幾點是檢測過程中的重點關注指標: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量的檢測,畜產品的“瘦肉精”、“三聚氰胺”等。
加強安全教育。在農畜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中,都要求經營人員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識,因此,要加強對生產經營者的安全教育,只有生產經營者積極配合,才能夠獲得健康安全的食品。減少使用物品的用量,例如添加劑等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關鍵,此外,生產經營者還需在日常生產中做好管理工作,從源頭上把控畜產品質量。相關部門負責人員應定期對生產經營者進行培訓,規范食品安全中的各項章程。
加強源頭管理。農畜產品生產經營企業要在引種的過程中進行嚴格的檢疫,防止引進帶病的畜禽,不僅影響生產效率、傳播疾病還能夠影響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其次,對每一個流通到市場的畜產品進行記錄,做到能夠追根溯源,養殖戶要對畜禽的生產、管理、監管、產品流向等進行詳細的記錄,建立完善的養殖檔案。
隨著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對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生產不規范、養殖觀念較為落后等導致存在安全隱患的畜禽流通到市場中,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帶來威脅,在農畜產品生產過程中要積極開展畜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同時加強監管力度,保證流通到市場的畜禽健康,保障人民的安全以及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1] 陳強,阿榮.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35(4):45-46.
[2] 張斌,孫秀梅,孫秀云.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初探[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3(1):4-5+7.
[3] 馬玉花.合作市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現狀與建議[J].農民致富之友,2017,53(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