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安寧
(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農業畜牧和水務局,松潘 623300)
豬疫病防治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須重視細節管理,重視源頭管理,厘清工作的千頭萬緒。豬疫病防治是工作量繁重的系統工程,必須通過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堅決貫徹“全面防疫、全方位防疫”的原則。隨著豬場養殖規模的擴大,豬疫病防治工作不僅僅局限于獸醫工作者和季節性的防疫,必須采用常年全方位防疫方法,綜合考慮豬場內環境飼養等多種因素和防疫之間的關系,建立規模化豬場的配套防疫體系。
必須嚴格引種檢疫,不論是從國內還是國外選購種豬,都要重視檢驗檢疫工作,嚴格引進種豬程序和規范。豬場內引進的種豬必須通過檢驗檢疫認證[1],獲得合格證書后才能正式引進。種豬引進必須從長期合作的豬場引進,絕對不能從多個種豬場引進。嚴格引種檢疫加強豬疫病防治工作的源頭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定期場內檢疫是常態化的豬場檢疫方法,豬場內要嚴格實施調入、調出檢疫制度。豬場內的所有生豬不論調入或調出,都必須按照嚴格的檢驗檢疫程序辦理,調入的生豬必須獲得調出地的檢驗檢疫合格證明,在調入豬場后進行嚴格的隔離,觀察合格后才能和其他生豬并群。調出生豬時必須要及時報告當地的防疫監督部門,經過檢疫合格后才能調出。豬場內的獸醫要定期檢查生豬的身體狀況并且進行詳細的記錄[2]。當豬場內發生疾病時,要迅速調查疾病發生的原因及時作出判斷,并且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并且將疫情通報當地的防疫監督部門。
豬場的防疫工作不僅局限于生豬的健康狀況,更需要加強環境控制。豬場要做好生豬的豬圈清理消毒工作,提供良好的保暖措施等。環境控制得當可以有效促進生豬的生長發育,減少環境應激反應。
有針對性的采取藥物預防措施,主要是根據生豬發病的季節性規律采取常見的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對生豬的飼料進行藥物預防。為了避免生豬發生痢疾,可以在飼料中適當添加痢菌凈,能夠有效預防痢疾發生。日常飼養中可以根據豬舍以及天氣的變化情況及時給予土霉素、金霉素等藥物[3]。在使用抗生素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禁止濫用,否則將會引起生豬傳染疾病。在豬場管理過程中,實際工作中有很多技術人員缺乏一定的科學養殖知識,導致對防控措施不熟悉,所以一定要加強技術員的防疫知識能力培養,提高和實踐的結合能力,增強防疫知識的運用靈活性。
規模化養豬場預防性用藥方式:在進行預防用藥時,一定要注重預防措施的實效性和合理性,使得預防性用藥發揮最大作用和價值。為了提高預防性用藥的作用,在具體用藥過程中一定要切合生豬的具體情況進行用藥,主要考慮的因素有個體差異、豬的品種以及生豬年齡等等,同時也要對藥物的使用禁忌、給藥途徑、藥物療程等相關知識熟悉掌握,特別是要注意一些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以及配伍禁忌等。預防性用藥時要盡可能減少藥物殘留和藥物耐藥性。例如,如果豬場出現了流行性豬氣喘病,豬場一方面要對病豬進行藥物治療,另一方面要進行健康生豬的預防性用藥,但是一定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和配伍禁忌,如果已經將鹽霉素添加到生豬飼料中,此時盡量避免使用治療豬氣喘病的藥物,比如泰樂菌素,因為這種藥物配伍時將會大大提高泰樂菌素的毒性等導致藥物劑量超標,可能會造成生豬大量死亡。
豬場重點要預防的疾病包括豬瘟、藍耳病、豬流行性腹瀉、豬乙型肝炎、鏈球菌病以及偽狂犬病等,要對以上重點疾病種類進行預防性用藥,避免大規模爆發流行性疾病。當豬場未發生豬瘟時,豬瘟首免的最佳時間為生豬20日齡,疫苗劑量為2頭份;生豬生長到60日齡時要提高免疫力度,疫苗增加到4頭份[4]。豬場的免疫程序并非一成不變,需要結合豬疫病防治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這樣才能將豬場疫病控制到最低水平。另外,一定要注重提高疫苗的質量,避免使用低質量的疫苗,否則將會造成免疫失敗。對豬場內生豬發生的疫病進行詳細記錄,形成免疫檔案,采取的免疫措施要及時記錄在檔案中。同時要建立生豬健康檔案,記錄豬場生豬及后代的生長情況。
在選擇藥物時,盡量選擇敏感藥物進行預防用藥,預防用藥要趕早不趕晚保證足夠的療程和用藥劑量。為了進一步提高預防用藥的作用,可以配合補鐵。當仔豬3日齡時就可以進行補鐵,補鐵常選擇鐵硒合劑,對豬水腫病能夠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同時可以有利于生豬的健康生長。小豬腹瀉的預防性用藥,常選擇氟哌酸或者利菌凈添加在仔豬的飲用水中,療程為7 d。仔豬生長到40 kg及65 kg時各進行1次驅蟲,從保育舍轉到生長舍時再進行1次驅蟲。成年公豬1年至少要驅蟲4次,約每隔3個月進行1次驅蟲。后備母豬配種前和產前進行1次驅蟲,藥物通常選擇伊維菌素[5]。
合理的免疫程序是提高免疫效果的保障,因此一定要嚴格按照正確合理的免疫程序開展免疫。除此之外要做好豬場的全面養殖和繁育管理,進行科學規劃促進豬場可持續發展。比如,為了進一步加強防疫工作,豬場可以通過全進全出,自繁自養的方式進行生豬繁殖,直接從源頭加強豬疫病防治控制。在對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進行免疫時,要嚴格按照預防接種豬萎鼻二聯苗的程序進行,在懷孕母豬生產前30 d進行接種免疫,當乳豬生長到7日齡和4周齡時分別進行1次接種免疫,成年豬每年接種2次[6]。另外,一定要注重免疫程序的細節管理,進一步提高免疫工作的技術性和準確性。例如,在選擇免疫疫苗時要注重疫苗的免疫期對比選擇,豬瘟免疫多采用豬瘟弱毒疫苗,豬病三聯苗免疫效果不如單苗等。
綜上所述,規模化養殖場需要高度重視防疫和疫病控制工作,必須提高飼養專業水平,增強生產經營管理意識。防疫和疫病控制時降低規模化養豬場的發病率,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對飼養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豬場管理和工作人員要加強防疫知識學習,掌握先進的防疫和疫病控制經驗技術,完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豬發病率,爭取規模化養豬場經濟效益最大化。
[1] 林楨平.集約化種雞場的疫病控制[J].廣東畜牧獸醫科技,2017,1(10):90-91.
[2] 韓玉國.海安建動物疫病控制中心[J].中國牧業通訊,2015,13(2):100-101.
[3] 王長彬,文曉君.論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J].四川畜牧獸醫,2015,25(13):84-85.
[4] 閆振宇,陶建平.養殖戶養殖風險態度、防疫信念與政府動物疫病控制目標實現:基于湖北省228個養殖戶的調查[J].中國動物檢疫,2015,8(12):44-45.
[5] 徐志元,曹進.豬場疫病控制要點[J].豬業科學,2016,1(2):123-124.
[6] 李華明,黃夏,磨龍春,等.廣西重點種豬場主要疫病控制與凈化的經驗[J].廣西畜牧獸醫,2016,1(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