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平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城關鎮畜牧獸醫站,臨潭 747500)
羊腸毒血癥主要發生于成年羊,其中綿羊比山羊更容易發病。D型魏氏梭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土壤中,同時也是羊腸道內的一種常在菌,因此,該種致病菌屬于條件致病菌,通常情況下不會表現出致病能力,只有當健康羊食入污染了病原菌的飲水或者飼草以及對胃腸道造成刺激,病原菌才會侵入腸道產生毒素,導致患病。羊腸毒血癥常常呈現散發或群發流行,在發病羊群內,可持續流行3~50 d。任何品種和年齡的羊都可以感染該種疾病,常常在沒有任何臨床癥狀下,突然倒地死亡。羊腸毒血癥發生具有典型季節性,常常發生于春秋季節,尤其以氣候多變,潮濕多雨地區最容易發生。該種疾病發生和飼養管理有著密切聯系,羊群飼養管理條件突然改變,羊舍衛生環境較差,地面潮濕,糞便堆積,有毒有害氣體積累,都會加重或導致該種疾病發生,因此,做好該種疾病防控意義重大。
2017年10月23日,甘肅省臨潭縣一養殖戶向當地獸醫站報告,他養殖的羊群中出現異常發病的患病羊,有些患病羊在沒有任何臨床癥狀時突然倒地死亡。接到求助后,立即趕往養殖場。到場后通過和飼養戶交流得知,養殖場在發病前1 d早上,羊舍內出現1只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就倒地死亡的死亡羊,出現該種情況后,飼養戶立即將病死羊無害化處理,并對羊舍進行了一次全面消毒,當天下午陸續發病,患病羊表現興奮不安,上躥下跳,病程常常在2~4 h[1]。通過對養殖場調差,發現該養殖場飼養管理水平較好,飼料營養價值較高,但存在養殖密度較大,有毒有害氣體積累,通風不良的問題。同時還得知該養殖戶并未嚴格按照當地獸醫部門制定的免疫程序開展疫苗免疫,并未接種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腸毒血癥三聯四防滅活疫苗。結合整個發病經過,獸醫懷疑是羊腸毒血癥,確診之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控,很好的控制了病情,避免養殖戶損失進一步擴大。
獸醫到達養殖場之前,該養殖場已經有9只患病羊死亡。通過檢查發現,整個羊群已經普遍發病,病情較為嚴重,最急性的患病羊沒有任何臨床癥狀,突然倒地死亡。急性型患病羊主要表現為昏迷死亡,患病羊突然發病,病程很短,少數患病羊會突然向上跳躍,隨后倒地,全身痙攣,快速死亡,病程通常只有2~4 h。發病較為緩和的患病羊,表現為極度興奮不安,在羊舍內不斷轉圈運動,磨牙,啃食泥土和羊欄,有少數患病羊會抵靠在墻角、羊欄或者樹木。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患病羊不能正常站立,常常呈現側臥倒地,全身肌肉震顫,結膜蒼白無光澤,耳尖四肢發涼,然后排出粥樣黃綠色糞便,有時在糞便中會夾雜血液,常常在發病3~5 h內死亡。
解剖3只病死羊,其中最急性病死羊1只,急性型病是2只。3只病死羊尸體良好,病理變化主要集中在腎臟和小腸組織。腎臟高度充血腫脹,質地軟爛如泥,稍微用力即可潰爛。所有病死羊十二指腸粘膜和真胃黏膜存在急性出血性炎癥病變,真胃存在大量出血,真胃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飼料。所有病死羊腸漿膜及腹膜下存在大量散狀出血點,腸粘膜明顯擴張,腸壁變薄,失去彈性,腸道內充滿大量氣體,腸黏膜嚴重脫落,在腸道內存在大量混有血液和黏膜的內容物。2只病死羊胸腔、腹腔和心包內均存在渾濁的積液,心外膜和心內膜存在散狀的小出血點。心臟腫大明顯,結腸淋巴結和肺臟嚴重出血性水腫,腫脹淋巴結切開后流出紫黑色漿液,膽囊腫脹明顯,膽汁粘稠,呈現深綠色。
無菌環境下采集上述病死羊病變腎臟組織,十二指腸黏膜組織,病變淋巴結組織,粉碎后制成觸片,經火焰固定,用革蘭氏染色,干燥后鏡檢,鏡檢可以發現兩端鈍圓,單個或成對存在,有芽孢,有莢膜的革蘭氏陽性染色大桿菌。
將上述病料分別接種到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血液瓊脂培養基上,放置于37℃恒溫箱內,厭氧培養24 h,可以看到普通瓊脂培養基上生長出圓形大菌落,表面呈現灰色,濕潤光滑,中央隆起。在血液培養基上生長出圓形紐扣狀的致病菌菌落,致病菌菌落中央隆起,在菌落周圍存在雙溶血環。將分離得到的致病菌接種到肝片肉湯培養基中,放置于37℃恒溫箱內,厭氧條件培養24 h,肝片肉湯培養基均勻混濁,并產生大量氣體,在試管底部存在白色沉淀物。小心挑取分離得到的致病菌,制成涂片后用革蘭氏染色鏡檢,發現為革蘭氏陽性染色大桿菌,呈現單個或成對排列,菌體中央或者一側存在芽孢。
將分離得到的致病菌,分別接種到含有蔗糖、葡萄糖、淀粉、甘露醇以及牛乳的培養基中,37℃厭氧條件培養24 h,發現該種致病菌發酵蔗糖、葡萄糖,產酸產氣,不發酵淀粉、甘露醇,在牛乳培養基上出現爆裂式發酵[2],最終確診為D型產氣魏氏梭菌。
將分離得到的致病菌,進行常規紙片藥敏實驗,實驗結果顯示,該種致病菌對丁胺卡那霉素、慶大霉素、頭孢哌酮高敏,對復方磺胺、萬古霉素中敏,對青霉素、鏈霉素、桿菌肽、諾氟沙星低敏。
本次診治共出現患病羊56頭,治療前死亡9只,治療無效死亡6只。針對病情較為緩和的患病羊,使用高敏抗生素對癥治療。所有患病羊灌服10%的生石灰水,大羊200 mL,小羊80 mL,每天1次,連續使用2 d,中和魏氏梭菌產生的毒素。選擇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按照體重每公斤使用10 mg,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續使用3 d為1個療程。為了有效緩解患病羊病情,使用10%的安鈉咖注射液10 mL,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注射液1000 mL,維生素C100 mg,混合后1次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續使用3 d為1個療程。通過采用上述方法治療9 d,有6只羊治療無效死亡,剩余患病羊恢復健康,養殖場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日常要指導飼養戶科學飼養管理,強化該種疾病預防。要定期清掃養殖場內外糞便,并認真進行消毒,將糞便堆積發酵,使用生石灰吸收地面水分,保持圈舍清潔、衛生、干燥。同時要為羊群提供優質的飼料,在春秋兩季容易發病季節,合理搭配精飼料和粗飼料。飼料在更換過程中要有一個過渡期,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更換飼料。同時還要盡量避免到低洼地區放牧,放牧地點,盡量選擇地勢較高的陽坡地。對于易發生該種疾病的地區,可以使用頭孢哌酮拌料飼喂,每只羊飼喂2 g,每天2次,連續使用3 d進行預防。羊群一旦出現異常,發病情況應該立即隔離,并上報當地獸醫部門,避免致病菌在羊群內傳播。并對整個羊群進行全面排查,用生石灰水噴灑或5%的來蘇兒溶液消毒。禁止將病死羊上市銷售,要對病死羊進行無害化深埋或焚燒處理。每年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腸毒血癥三聯四防滅活疫苗,不論羊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 mL/只[3]。
[1] 劉春梅,郭崗,王勤.羊腸毒血癥的診斷及防治措施[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5(8):124-125.
[2] 裴全幫.一起羊腸毒血癥的診治報告[J].山東畜牧獸醫,2015(7):34.
[3] 李大宇,邱海威.羊腸毒血癥的診斷與防治[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