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持續提升,藝術的跨界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藝術的市場化也愈發明顯。但藝術的跨界不只是把兩種不同的東西融為一體,而是在融合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打破藝術的框架,創造出更多新奇的作品。
在藝術領域,跨界的本質是整合與融合,現在更多是指一種新穎的創作方式和視覺體驗。它打破了藝術固有的表現形式,通過自身所具備的特點與其他不同屬性的事物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以此來放大自身的價值,也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新鮮的血液。
人們常說文化自覺促進了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推動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發展。但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跨界現象遍地開花,多元的文化環境加上當代人對藝術的追求,使得藝術這一領域的視野變得開闊起來。設計師馬蒂亞斯認為,創意就是將兩個看起來不相干的東西聯系在一起。藝術的跨界也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經過創新的作品也給大家帶來了特別的視覺享受。
跨界作為一種新的合作狀態,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尤其是在藝術領域,藝術家們開始打破創作常規,并借助新媒體等手段,創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佳作。藝術的跨界作為當下一種混雜的藝術形態,在未來的生活中將被更多大眾所接受。
藝術門類之間的跨界相比其他種類的跨界來說更加的單純,不會像其他跨界現象那樣涉及到不同的材料、媒介等因素,雖然跨度不大,但卻是藝術家們打破原有的規則所進行的風格創新。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中國畫講究的是意境美,但也過于程式化。吳冠中的作品就把墨彩與歐洲的繪畫藝術結合起來,在傳統的中國畫中加入歐洲油畫的繪畫方式,不僅增強了作品的形式感,而且也深化了作品的內涵。他嘗試把西方畫作中刻畫動植物的生動性和對色彩十分細膩的把握與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理念結合在一起,并融合中西方藝術各自的長處。
如今,藝術與非藝術之間的交融也成了最常見的跨界現象。當藝術作品進入大眾的生活,藝術與商業的界限也就逐漸消失,跨界合作成了必然,藝術與非藝術之間的交融也就成了雙贏的選擇。越來越多的商業品牌開始與藝術家進行跨界合作,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從而更好地推廣自己的品牌,提升企業的價值。時尚與藝術的結合,也使得兩個不同領域的元素發生碰撞,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享受,從而促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追求生活中的藝術氛圍。
在跨界現象越來越流行的當下,藝術家們也開始“身兼數職”,他們不再拘泥于傳統的社會分工,開始跨界到其他行業中去。
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多項領域的博學家。他涉及到繪畫、建筑、數學、解剖學等領域。他的作品《蒙娜麗莎》作為盧浮宮的鎮館之寶,吸引著全世界的藝術愛好者前來觀賞。另一幅作品《最后的晚餐》在人物的造型上和描繪上都達到了極致細膩、生動真切的境界。在構圖的技巧上,他運用透視法這一新手段,讓透視法成為每個藝術工作者都必須要掌握的一門技術。
藝術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事物,是任何身份和職業的人都可以欣賞的。因此,藝術的跨界在滿足藝術家個人的需求之外,也要滿足大眾的審美需要。藝術來源于生活,只有不脫離人們生活的藝術,才可以在消費者中站穩腳跟。
如今,人們的思維變得多元化,也使得藝術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在當代藝術領域中,藝術家不斷地汲取經驗,提高自己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藝術家通過運用不同種類的材料、媒介和更加多元化的手段,使各種元素相互融合與影響,也讓我們在生活中隨處都可以感受到藝術的氛圍。與此同時,藝術的多元化發展也開闊了藝術家和大眾的眼界,給藝術家的創作增添了無窮的想象,也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樂趣。
雖然跨界現象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趣味性,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它所帶來的消極影響。隨著藝術與商業之間合作的增多,一些藝術家不顧自己的身份,對金錢和利益過度追求,一再降低自己對藝術創作的要求。
無論何時,藝術都要與時俱進,只有不斷的吸收新鮮的血液,藝術才能走得更遠。同時,藝術家在創作時也應該尊重藝術,不盲目跟風,并將藝術與市場合理的結合起來。這樣,藝術不但可以以新的方式進行傳播,還可以通過商業市場來進行自我宣傳,提高自身的影響力,讓大眾更加直觀的認識藝術,感受藝術。
藝術的跨界打破了傳統的藝術概念,將人們的日常生活融入進藝術中,改寫了藝術的概念和現代美學的原則,使得藝術更加貼近大眾的生活。同時,藝術的跨界也使得藝術的交叉共生成為可能,帶給大眾無限的想象空間,并且推動著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未來,藝術的跨界也將慢慢地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它也將變成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新藝術。對于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來說,都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與藝術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