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擎宇,黃光華
(溫州市糧油產品質量檢測站,浙江 溫州 325003)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食品安全的宣傳和教育,消費者維權意識的不斷提高,各地對食品標簽標識的投訴和受理批次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一些職業舉報的介入,《南方日報》曾發表過一篇題為《律師介入職業打假:是維權還是牟利?》的文章,在不少律師看來,打假已儼然成了一筆見效快的生意,這就給食品生產企業敲響警鐘,不僅要重視產品質量安全,還要重視產品標簽基本要求和標識內容,預防食品標簽職業打假騷擾,以便減少非質量安全風險造成的賠償損失,影響企業聲譽和經濟的發展。
標簽的設計、制作不能違反與食品標簽有關的國家法律、法規、部門規章以及相關食品安全標準對食品標簽的特殊規定。例如,GB 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添加阿斯巴甜(又名甜味素)的食品,應標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此外,如“全國銷量第一”“市場占有率第一”“消費者首選品牌”“中國公認品牌”,使用國家級、最高、最佳等極端用語,都是違反《廣告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有關停止亂評比、亂排序的規定。
標簽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符號都要清清楚楚,形象明顯,容易看清,保持長久,讓消費者購買時易于辨認和識讀;在產品運輸、銷售過程中應粘貼牢固不易脫落。但是,如果是消費者購買后破壞了包裝物的完整性,不屬于標簽問題。
標簽上的所有說明應使用消費者易理解、大眾化、通俗的語言,不能使用深奧難懂、生造、無法理解的術語或形容詞,所有標示內容要有科學依據。例如,超市里經常會看到“兒童”專用食品,其目的是吸引為孩子購買食物的年輕父母的眼球,只要見到“兒童”專用等字樣都會優先購買。事實上,國家并沒有相關兒童型食品的標準要求,這兩個字幾乎是商家隨心所欲,根本沒有任何科學性的依據。
標簽上的標識內容應真實準確,不能使用虛假、夸大、使消費者誤解或欺騙性的文字或圖片等方式介紹食品,也不能利用字號大小或色差誤導消費者。例如,某品牌食用調和油邊上明明寫著“物理壓榨”四個大字,在生產工藝上卻標注是“浸岀”,一個產品標簽同時出現兩個不同的生產工藝,自相矛盾,純屬不真實。
標簽上的設計、制作要體現直觀性,不能使消費者將購買的食品與其他產品混淆。例如,菠蘿味飲料的標簽上畫一個大菠蘿,這種做法屬于暗示性圖形,誤導消費者將購買菠蘿味飲料時與菠蘿汁飲料混淆。如果只是為了廣告效應,標簽在設計時應在圖片下方加注“圖片僅供參考”,以防職業打假人因此提出索賠要求。
標簽上不應標注或者暗示具有預防、治療疾病作用的內容,不得明示或暗示具有保健作用,因為是食品標簽而不是保健食品標簽。如,標簽上不得標注“延年益壽”“排毒養顏”“滋陰養顏”“健腎潤肝”“健腦明目”“抗疲勞”“防衰老”等字樣。
掛簽易丟失,導致消費者不能獲知產品的部分信息,因此,標簽的設計、制作不建議使用掛簽。食品標簽上所有內容必須牢固地粘貼、打印、模印或壓印在包裝物或包裝容器上,食品標簽中字體顏色要與背景顏色對比明顯,生產日期要持久不容易擦除,有條件的企業最好采用刻錄機、激光打印。值得注意的是,曾經有個別職業打假人在超市里采用有機溶劑擦除易脫落的生產日期進行索賠,被工商部門查獲案例。
標簽上應使用規范漢字,但不包括商標,規范漢字不包括繁體字;使用“規范的文字”,一般指國家《通用規范漢字表》中的漢字,繁體字不屬于規范的漢字,但可以在使用規范漢字的同時,使用相對應的繁體字。“具有裝飾作用的各種藝術字”包括篆書、隸書、草書、手書體字、美術字、變體字以及古文字等,使用這些藝術字時應書寫正確、易于辨認、不易混淆。
出現一個銷售單元的包裝中含有不同品種、多個獨立包裝可單獨銷售的食品,每件獨立包裝的食品標簽應當分別標注。如,由不同品種的月餅、不同品種的糕點、不同餡料的棕子組合裝禮盒。
若外包裝易于開啟識別或透過外包裝物能清晰地識別內包裝物(容器)上所有或部分強制標示內容,可以不在外包裝(或大包裝)標簽上重復標示相應的內容。例如,葡萄酒、黃酒有易于開啟的木盒子裝,也有圓柱筒裝;還有企業為消費者提供易于開啟的禮盒和半透明或不透明食品專用袋等。
食品標簽標識內容要齊全、規范、真實。
食品標簽的內容應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貯存條件、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代號,以及其他需要標示的內容。
食品名稱應在食品標簽最引人注目、消費者購買時一目了然的位置,標注能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讓消費者一看到食品名稱,就會聯想起食品本身固有的性質、特性、特征,包括國家、行業、地方、企業標準中規定的食品名稱或食品分類名稱。例如,按不同生產工藝加工而成的醬鴨舌、鹵鴨舌、烤鴨舌等,如果標簽上食品名稱僅僅標注成“鴨舌”,它就沒有反映食品的真實屬性。
食品標簽上單一配料的預包裝食品也需標配料表,配料表中的各種配料應按規定要求標示具體名稱,食品添加劑應當標示其在GB 2760-2011中的通用名稱;各種配料按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當加入量不超過2%時可以不按順序排列;當某種復合配料已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且其加入量小于食品總量25%時,不需標示復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復合配料中在最終產品起工藝作用的食品添加劑應當標示。例如,棗泥(含焦糖色)、山楂醬(含胭脂紅)等。
如果在食品標簽或食品說明書上,特別強調添加了或含有一種或多種有價值或含量較低或無時,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應標示所強調的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例如,高鈣餅干(配料表:活性離子鈣添加量1.5%)產品說明:本產品添加1.5%活性離子鈣;低糖橘子汽水(含糖量4%,含糖低于國家標準9.0%);棗奶產品說明:本產品中添加了2%紅棗汁。此外,甘草瓜子、紅棗刀切饅頭、橄欖食用調和油、芝麻餅干、美國加州提子雪糕等都應標示含量。
凡是輻照過的食品或輔料以及轉基因食品或原料應按規定要求在標簽中進行標注。例如,①涉及轉基因食品標示,一般要求在標簽的明顯位置上標注“轉基因××食品”或“以轉基因××食品為原料”。②大豆油:其標示為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③泡椒鳳爪、四川豆腐干:食品名稱附近標示泡椒鳳爪(輻照食品)、四川豆腐干(輻照食品)。④方便面的配料:本產品脫水菜、香辛料采用國際慣用輻照殺菌技術處理。
進口預包裝食品標識應標示原產國國名,以及在中國依法登記注冊的代理商、進口商或經銷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
營養標簽是預包裝食品標簽的一部分,它包括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營養成分表最少項目包括能量和核心營養素,核心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屬強制標示內容,簡稱1+4模式。使用了營養強化劑的預包裝食品,除1+4模式的要求外,在營養成分表中還應標示強化后食品中該營養成分的含量。食品配料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時,在營養成分表中還應標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例如,酥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奶油、麥淇淋、奶精、代可、可脂、植脂末中都有可能存在反式脂肪酸。
食品標簽上致敏物質主要是參照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列出了花生、大豆、牛奶、雞蛋、魚類、貝類、小麥和堅果共8類,這8類致敏物質及其制品如果用作配料,要求在配料表中使用易辨別的名稱,或在配料表鄰近位置加以提示。國家鼓勵企業自愿標示以提示消費者,有效履行社會責任。致敏物質標示一定要規范、慎重,真實準確、科學合法,否則很容易遭到質疑。以聯合利華旗下“家樂牌牛肉濃湯寶”事件為例,該產品在配料表一欄里標注一句“可能含有魚”,這使消費者感到疑惑,被指責包裝違現,導致貴陽、北京、杭州、溫州等地部分超市遭遇下架。
企業管理層要提高質量意識,重視產品標簽,授權專人負責,責任落實到位,嚴格做好自身產品的標簽標識,才能有效預防標簽打假,維護自身形象。
(1)對本公司產品標簽標識進行認真自查,必要時尋求專業咨詢機構或人員進行合規性把控,該整改的馬上采取措施進行整改,不能整改一律按規定報費處理,切不能抱著僥幸的心理,因小失大,盡可能不要留給職業打假人任何機會。
(2)一旦接到職業打假人舉報投訴,①要詳細記錄舉報投訴人的姓名、職業、聯系電話、家庭地址和舉報投訴要求。②接到舉報投訴后由專人負責進行查驗信息,如舉報本企業產品的標簽經認定確有瑕疵,根據的舉報投訴人的要求,提出具體方案進行調解,盡量滿足合理的要求。③如果調解不成或打假人漫天要價,不要通過私了解決問題,要依靠當地政府監管部門出面公正處理,一旦私了,有可能引起各地打假人陸續效仿。
(3)企業設立的舉報和投訴電話,要有電話錄音裝置;接待人員要佩戴錄音筆,以備職業打假人敲詐勒索時進行錄音,從而反訴其涉嫌敲詐勒索的不良居心之人。
(4)完善防護措施,供方企業必須按照國家規定要求做好食品銷售臺賬,信息要齊全;要與需方企業簽訂規范的合同或協議,收貨后要加蓋驗貨章,防止職業打假人采用調包方式進行舉報投訴,杜絕被栽贓陷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