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桃源縣規劃勘測設計院 湖南桃源 451700)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國進入“新時期”的重大任務,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村莊規劃則是建設新農村的前提。面對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村莊規劃設計必須立足于實際,因地制宜,以民主管理為核心,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編制具有前瞻性和長遠性的規劃,有針對性地解決現存人地發展問題。
目前,我國村莊規劃設計與城鎮化發展進程呈現不同步的局面,村莊規劃設計起步較晚、起點偏低。由于受到封建觀念制約和資源條件限制,村莊規劃設計多是在區域建設的基礎上進行修葺,村莊格局并未得到改變,缺乏村莊建設支持。村莊規劃設計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學的體系,從而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助手,實現村莊區域資源的合理利用。
從區域土地資源的角度來看,全面安全地利用村莊土地是城鎮化發展進程中村莊規劃設計的指導思想,既要推進村域土地的優先利用,又要落實節約、集約發展的指導方針,這是由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村莊土地規劃設計是轉變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手段,并注重土地節約和集約發展,最大限度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進而提高村莊土地產出效率。
從生態環境的角度來看,村莊規劃設計實現村民集中居住,大大減小了生活垃圾、廢水等丟棄和排放的區域面積,有利于改善農村區域環境,實現居民與自然和諧相處。另外,村莊區域規劃設計也是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手段之一,居住方式的轉變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改革,集中化居住推動社區服務的發展。
從整體上來看,我國村莊規劃設計缺乏合理性,未能從長遠的角度建立規劃,且規劃設計過于刻板:①村莊規劃設計的整體性不強,各村莊之間的規劃缺乏聯動性;②村莊規劃設計的細節性不強,缺乏詳細建設計劃,即使有建設計劃也超出規劃年限,專業性和時代性不足;③村莊規劃設計的信息資料基礎不足,甚至缺乏地圖等基本材料;④實施村莊建設的單位資質不一,建設質量難以保證。
村莊區域土地的節約和集約只是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所用的手段,并不是土地利用的最終目的,村莊規劃設計在提倡土地利用經濟性的同時,要警惕單邊經濟性傾向,不能一味注重經濟而忽略發展,必須謀求全面、安全、健康地土地利用和經濟發展。事實上,我國經濟在過去的三十幾年中飛速發展,經濟發展速度與社會生態環境的協調性逐漸失衡,村莊規劃設計目標與土地規劃設計目標逐漸背離。村民盲目用地、違法建房是阻礙村莊規劃設計的重要原因,土地利用規劃和村莊設計規劃不協調,大大增加了新農村建設的成本。村莊規劃設計要首先明確土地規劃文件的要義,對土地進行綜合化利用,把城鎮布局規劃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融為一體。
村鎮城建部門主要負責建設規劃的審查和上報,而我國規劃建設的執法權尚未下放到鄉鎮政府機關,對于違法用地的情況,鄉鎮需報上級執法部門審批和執行處罰,導致執行周期長,因此對于一些短期違法建設常常感到束手無策,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的現象數見不鮮。雖然近幾年我國逐漸取消了建設過程中的規劃管理費,但村鎮城建辦的工作不減反增,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管理力量薄弱,管理程序運作不靈。
土地的基本屬性是一種生產要素,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村莊土地與村莊居民構成了一個基本的生態系統,人地關系必須和諧發展,人地聯動,但人始終居于主動地位,但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目前,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等問題越來越嚴重,新型城鎮化發展強調社會環境指標,在村莊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搜集多項指標,如村域人口數、村域非農就業人數等,進而準確掌握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承載力之間的度。
節約、集約利用村域土地的目的也是為了提高村鎮經濟發展的效率,因此,村莊規劃設計必須明確土地利用過程中的投入產出比,注重各項財政指標的變動。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同時伴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土地作為村莊居民生活的基本載體,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不斷被透支,人地關系呈現失衡發展,生態環境壓力不斷加大。村莊規劃設計并不是某一區域獨立進行的工作,而是推進全國城鎮化進程的基礎環節,各個區域在土地利用環節并不是獨立的單元,必須注重生態環境的整體性,重視區域間的關聯,可建立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務,進而提高土地利用率。
隨著城鎮化改革的進行,村莊規劃設計的內涵不再僅僅局限于經濟效益最大化,而是強調社會綜合效益的最優化,強調擺脫單邊經濟性發展,最終達到經濟學上所講的“帕累托最優”,即達到在不觸及已有利益的基礎上不再創造新的利益,統籌考慮村莊土地的利用方向,合理配置農田用地、建設用地、居民生活點等。另外,土地的節約和集約發展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概念,必須從動態的角度來考察,立足長遠,在發展中重視人的主體地位,但也要考慮到生態系統的協調性,科學規劃村域整體設計,逐步實現村落集中。
為了加強村莊規劃設計管理,必須不斷完善城鄉規劃法,規定各村域編制生產、生活用地規劃,將各項用地布局、建設周期、建設要求等做詳細計劃并上交城建管理部門。另外,村莊規劃管理應建立村民自治組織,引導村民合理、合法建設,逐步改善村莊生活環境。
村民是村莊的主人,村莊規劃設計要尊重村民意愿,廣泛聽取村民意見,重視民主管理,充分調動村民的改革積極性,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不論是村莊規劃設計,還是村莊用地調整,生活在此的居民都有充分的發言權,因此,對于村莊規劃所涉及到的關鍵事項,應當實行民主決策制。村莊規劃設計的基本出發點是為了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民主管理有利于實現村莊區域的和諧穩定,是推動農村區域改革的重要方式。
綜上所述,在城鎮化發展不斷加快的過程中,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村莊規劃設計問題亟待解決。村莊規劃設計必須與村莊土地利用相協調,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資源,著眼全局,謀求長遠發展。另外,結合生態環境承載力,對村民用地點謹慎分配,尊重村民意見,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村莊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進而推動我國新農村改革建設,推動城鎮化進程的發展。
[1]陳靜.淺談村莊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裝飾裝修天地,2016(7):121.
[2]康慧蓮.淺談當前村莊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3).
[3]江志峰.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6).
[4]徐源.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解析[J].農村科學實驗,2016(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