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昊洋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0)
所謂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就是讓一些非營利性的、非政府的組織,和政府一起來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來。具體包括:扶貧人口的認定、扶貧項目實施、扶貧資源分配以及扶貧效果的評估。
社會組織可以真正做到深入到群眾生活中去,通過在生活中與他們的交談和用心的觀察了解到他們的需求,再根據其需求給予必要的幫助。由于之前“自上而下”的扶貧模式有一定的弊端所以現在采取與之相反的“自下而上”的模式。因為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因此與貧困群體直接接觸,可以更加合理的為他們提供所需的服務,從而避免資源的浪費,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
社會組織和政府相比其工作擁有更強的專業性。一是調研的專業性。社會組織對于每一個扶貧項目的不同時期都會最大限度地進行可行性調研,并會深入到貧困戶家中進行詳細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準確的了解他們的需求。二是項目評估的專業性。社會組織成員通過到貧困戶所在村莊和貧困戶家庭的走訪調查,以及在不同階段扶貧工作中各種經驗的總結,大大增強了評估的準確性;三是扶貧方法的專業性。新的扶貧理念更能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更能體現扶貧方法的與時俱進,更能在在社會組織中得到了倡導和推行,例如智力扶貧、造血式扶貧、招工扶貧、自強扶貧、信息扶貧等理念。
從籌資能力上看,社會組織可以緩解基層政府財政投入不足的困境,因為其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社會組織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將各個方面的閑置資金集中起來,比如,一是社會組織積極爭取與市場上的信譽好的企業進行合作,此外我們還應該鼓勵和引導企業和市場加入到扶貧大軍中來,進而擴大籌資的范圍。二是由于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也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機遇,通過微信、支付寶、銀行匯款、銀行網點等方式來進行對貧困戶的精準捐助。
社會組織在扶貧工作中的角色和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公益性和非營利性決定的。社會組織成員的工作往往是低報酬或無報酬的,因為其工作性質是志愿性的。在扶貧項目的規劃和實施時,社會組織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當地貧困家庭的生活質量,堅決抵制任何類型的面子工程,保護貧困家庭的合法權益,杜絕貪污腐敗行為的發生。
由于社會組織具備的優點使其可以更好的為扶貧事業做出貢獻,因此我國政府應該采取各種措施培育社會組織,使社會組織能夠牢牢把握好國家的扶貧思想,認真分析和總結目前精準扶貧工作存在的困境,提出具有實踐意義的能改變精準扶貧困境的建議,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保障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
多方協同合作的新格局就是將政府、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組合起來共同合作參與到扶貧工作中的模式,讓扶貧政策能夠更好更徹底的執行,最終為貧困群體解決實際問題是這個新格局產生的主要目的。開始時,一些社會組織對扶貧工作的重要性不是特別了解,不愿意加入到扶貧的行列中來,這個時候國家政府應該積極的宣傳和強調扶貧是社會的責任,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應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扶貧工作只依靠單一的行政力量是很難完成的,政府應該通過運用市場的手段和方法讓社會組織參與其中來促進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
政府應該考慮扶貧工作中的現實情況以及對工作開展中的經驗總結,出臺社會組織參與扶貧的相關政策,通過完善政策體系來更好的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扶貧。精準扶貧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社會工程,扶貧工作中的每一項都爭取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首先,要加強社會組織內部管理體制的建設。社會組織應該嚴格依法貫徹執行財務公開制度,定期、準確地將該組織的財務狀況進行公布,杜絕腐敗行為的發生;其次,將社會組織的工作機制進行創新,力求與時俱進,更好的為扶貧事業服務。通過良性競爭和淘汰機制,增強社會組織隊伍的危機感,加強社會組織的能力建設,創新出具有獨特性的扶貧模式;再次,社會組織應積極和外部進行信息間的交流與合作,優勢互補,建立多部門聯動的扶貧合作機制。
因為我國社會組織參與扶貧工作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都很不完善,需要一套科學完整的扶貧考核機制來確保扶貧工作的順利運行。這就需要政府從崗位職責和工作目標、成本效益和扶貧效果、資金審查和違規問責等多個角度建立細化指標,篩選出一些社會信用度高、扶貧實力強的社會組織來進行扶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