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慧
(天津美術學院,天津 300141)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各種新材料的而出現,人們的思想觀念也不斷多元化,審美角度也不斷變化,現代裝飾性繪畫的技法和風格在不斷更新,取傳統之精華,融自身優勢為一體,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使現代裝飾繪畫更具有開拓性和豐富性,并且有了自己新的獨特的藝術語言特征。
現代裝飾繪畫注重現代審美意識的運用,“現代藝術的先驅”保羅·塞尚、“野獸派創始人”馬蒂斯、抽象藝術大師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等藝術大師為裝飾性繪畫的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他們在寫生的過程中為了畫面的美而采用不同的繪畫語言,或者夸張變形,或者把自然對象進行分解,化成無數碎片,再在畫面上建立新秩序,對所畫物體進行破壞與組合,或者即興行動創作作品,都是由所畫對象激發出靈感,創作出對象最動人最自然的一面。蒙德里安的經典之作《開花的蘋果樹》在最初的寫生中呈現的是幾近寫實的作品,后來經過深刻觀察和洞察,將樹干和樹枝變成直線和弧線,產生一種律動感,色彩上僅用淡綠色和淡黃色,視覺上有著一種莫名地輕松感。再將形態簡化變形,成了一幅由水平線和垂直線交織成的抽象構成作品,強調直線的美感,在這直角中發現事物的美。在寫生的過程中,蒙德里安發現了屬于他自己的形式語言,使用最基本的元素直線、直角和三原色進行創作。
可以發現,在自然界中可以尋找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直接去觀察和研究自然事物,有取有舍,有強調和減弱,發現和提煉自然事物,從中發現客觀世界的形式和意義,這始終是自然事物對藝術家的吸引。
現代裝飾繪畫不同于傳統的裝飾畫,它在運用點、線、面等基本元素,采用夸張、變形、平面化處理等語言之外,還緊跟了現代社會的潮流,此時的現代裝飾性繪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材料和表現方法,而是無論油畫、水墨、版畫、綜合材料,還是其他形式,都可以任意發揮。
現代裝飾性繪畫沒有固定的視點,在整體構圖上靈活多變,所畫的形象也由藝術家主觀意識而定,強調藝術家自身的主觀感受和情感表達,藝術家通過對所畫對象進行概括、夸張、變形、對所畫對象進行重塑,使作品更具有藝術魅力。在寫生的過程中,藝術家運用基本形態元素點、線、面這類具有抽象意義的形態,以形式美的法則加以運用。波洛克和米羅,以及蒙德里安、馬列維奇等藝術家運用點、線、面的抽象含義來表現充滿裝飾趣味的繪畫作品。
現代裝飾性繪畫不以所畫對象的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為配色原則,而是注重主觀感受,根據個人感受調配設色,在強調色彩的對比與調和的同時,更加強調色彩的形式美,強調色彩的調子和畫面氣氛,注重畫面的色彩節奏和層次。例如法國畫家博納爾在開始創作一幅作品時不是直接摹寫生活中的場景,而是在觀察之后根據自己的記憶和草圖努力將第一印象保留住,再透過對形式和色彩持續發展關系的思考,將情感注入畫面中,力求一種夢幻般的景象。從博納爾的畫中可以強烈感受到線條和色彩之間彼此強調的強烈效果,隨心所欲的飽滿色彩和線條限定的圖案,以純美學和裝飾性的概念為基礎。從博納爾的繪畫中可以看出,一幅好的作品需要經過兩個階段的再調整,一是客觀的再調整,二是主觀的再調整,藝術不是模仿,而是對所畫對象的主觀重構。
肌理是增加畫面層次節奏的方式之一,肌理分為觸覺肌理和視覺肌理,有時會同時出現。由于新材料,新工藝的出現,在現代裝飾性繪畫創作中,會運用各種材料,出現各種質感的紋理,給觀者不同的心情體驗,以一種獨特的魅力增加作品的感染力。波洛克在創作時運用油彩、瓷釉、鋁粉涂料以及沙子和玻璃等豐富畫面,讓作品呈現出更多更豐富的表情。安塞爾姆·基弗在創作時運用麥秸、銅、葵花籽、牙齒、黏土、干枯的花朵等,不同的材料呈現出不同的語言。肌理是畫面生命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帶給畫面更深刻的表現力。
一幅繪畫正因為有情感的注入才能體現繪畫的本質,才富有生命力,現代裝飾性繪畫也不例外,不同的作品傳達著不同的情感世界,這些情感依附于構圖和筆觸、材料和肌理、造型和色彩之上,傳達著藝術家的心境。正因為梵高將情感和色彩完美結合,《向日葵》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正因為莫奈將情感和色調完美結合,才與人們日常的視覺感覺不謀而合;正因為畢加索將情感注入繪畫,才有了“藍色時期”和“粉紅色時期”,觀者才能被這或憂傷或浪漫的感情所感染……
通過在寫生中對現代裝飾繪畫形式語言進行探索,更進一步印證了一幅好的作品離不開造型、色彩、肌理和情感的完美結合,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現代裝飾繪畫的形式語言也將更加自由,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