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芳
(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貴陽市 550001)
綠色建筑和給排水設計結合的最終目標是能夠構建綠色水環境,從而實現線性供給與消耗的功能,實現能源與資源的低效率轉化、綠色化建設。所以,在給排水設計與施工中,需要結合綠色建筑建設理念和要求,全面關注節能環保理念,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綠色建筑的建設價值。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如今的人類已經具備了改善自然環境的能力,采用環保技術來改善人類生活環境與方式,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近些年來,隨著全球能源、資源過渡開發導致不可再生資源越來越少,資源浪費以及“三廢”錯誤排放導致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在此背景下,綠色建筑理念應運而生。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工程全使用壽命周期內的,最大程度上減少能源損耗,包括節水、節地、節能、節菜等,主要包括減少污染和保護環境兩個方面,從而為人類發展提供健康、綠色、生態的使用空間,實現建筑工程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系。綠色建筑在建設當中要注重環保、低耗、經濟、高效、集成、優化等方面,是社會與自然、當下與未來的利益共享,更是確保建筑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①提高水資源施工的合理性,除了要切實改善工藝設計,同時也要在材料、技術上做出改變,轉變傳統的水資源消費方式,加強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現破壞與浪費問題,彰顯人與自然和諧相互的理念;②造成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的根本因素是污染物隨意排放,所以要降低廢水的排放,從而減少對自然生態的破壞;③堅持人本理念,為人們營造出健康、舒適、環保、無毒無害的居住空間。在給排水設計與施工中,需要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更不能犧牲建筑的舒適度。設計人員貫徹人本理念,在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用水需求的基礎上,加強水資源的優化配置;④給排水設計要實現四位一體,也就是質量、性能、環保、效率缺一不可。
在綠色建筑給排水設計當中,節水技術的應用十分重要,能夠實現節水目標表明給排水設計已經成功了一半。在整個給排水系統當中,最難實現、最為復雜的就是節水系統,要求在滿足居民日常用水需求下實現節水功能。節水技術的應用表現:
(1)加強管材、閥門質量管控。
在給排水系統設計時,自來水中有很多的氯離子,具有一定的侵蝕作用,特別是在管道和閥門位置,很容易被侵蝕。為了能夠實現節水目標,在選擇閥門、管材時,要以防水、防腐材料為主,例如鋁塑復合鋼管,這樣即可避免管道連接處和閥門位置漏水問題。在整個系統設計中,還以采用U-PVC、PP-R管、PE管等新型鋼管,這些管材不止質量輕,并且防腐、防水性能非常強。再者,還要考慮管材的可塑性,這樣可以讓給排水設計更加靈活。
(2)配水器與衛生器節水。
在給排水系統當中,配水器和衛生器是重要的用水、給水工具,也是給排水節水設計中的重要環節。①水龍頭可以采用充氣式和瓷心節水式水龍頭,這些新型水龍頭可以在水壓達到一定程度時,自動減少水壓,減少水資源浪費。劇相關調查顯示,這些新型水龍頭在節水方面可以減少30%用量;②衛生器要重點選擇水容積小、沖擊力強的設備,傳統的衛生器水容量大約都在6L以上,水量浪費很大,因此可以選擇雙檔水壓沖洗水箱,也就是不同的水壓功能按鈕,依然以容量為6L的衛生器為例,可以設定為一個排放4L水的按鈕、一個排放2L水的按鈕,并保持較好的沖擊力,在樣即可起到良好的節水作用;③選擇節水型蓮蓬頭,普通蓮蓬頭出水量通常為20L/min,而市場上節能型蓮蓬頭能夠減少一半,也就是10L/min,理論上可以減少50%水用量,實際使用中也能夠減少40%以上的水量。
(3)節能消防設計。
在新建建筑工程中,都會設置煙感器、溫度器,這也是消防領域和給排水領域的結合,但為了能夠提高滅火質量、減少水資源浪費,通常都是采用氣體、水結合滅火方式。在給排水消防系統當中,傳統形式是采用鹵代烷1301和1211為氣體滅火劑,但是該氣體會破壞生態環境,特別是對臭氧層的破壞力極大。在此背景下,氣溶膠滅火技術的應用變得愈加廣泛。該模式主要是采用了全淹沒形式,滅火顆粒小、毒性低,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4)減壓設計。
給排水性能與給排水壓力有著直接關系,在給排水系統設計當中,如果壓力較高會增加流水量,從而提高水資源浪費量。如果給水管道壓力設定較大,就會造成壓力超標,水流變得更急、更快。因此要合理的進行減壓設計,減少水資源浪費量。在衛生器壓力設計當中,為了能夠確保沖擊力,通常都是超壓設計方法,并對不同壓力按鈕進行區分,但很多衛生器的低壓沖擊依然可以達到350kPa,高壓按鈕沖擊力達到了500kPa以上。在選擇衛生器當中,需要參考水龍頭出水壓力,通常節能型水龍頭壓力在20~30kPa之間,通常衛生器壓力設定為水龍頭的4倍即可,也就是在110kPa即可,所以要在衛生器壓力裝置上配上減壓裝置,這樣即可極大的降低衛生器用水量。
(5)廢水回收系統。
我國雖然資源、能源豐富,但是人均資源(能源)在國際上處于中下等,這就需要加強生活廢水的回收力度,實現廢水的再利用。采用無公害城市廢水處理技術,將二次水凈化完畢后用作于城市清潔、植被澆水等,從而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淡水資源的緊張態勢。可以在給排水系統中設置生活廢水回收系統,洗手池、洗碗池管道直接接入到廢水回收系統中,定期向池中加入清潔藥品后,此時處理過的廢水會流入到沉淀池→曝氣池→二次沉淀池→過濾池當中,最后進入到中水池中進行消毒處理,這樣即可用于日常使用。
(1)二次供水設備。
通過對水泵-水箱系統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傳統水泵-水箱由于采用了單泵形式,水壓與水流量無法被控制,從而提高了電能用量。因此可以采用二次供水設備,通過變頻調速供水與壓罐供水方法,從而實現節能目標。其中,采用變頻調速設備主要是為了調整供電功率,并結合水泵實際運行情況實現無極調速,通常可以采用變頻氣壓、變壓變量的方法實現這一功能,在設備選擇中要結合給排水系統實際運行情況,這樣即可實現最佳的節能效果。在給排水系統運行中,由于用水低谷期可能造成運行偏離問題,這就需要結合用水低谷期用水量變化規律對設備進行調試,從而確保低谷期用水效率最大化,也就是在用水量低于單臺水泵了流量的20%時,則啟動小流量水泵供水,這樣即可起到節能作用。
(2)熱水與新能源技術。
新型建筑都會設置熱水供應系統,這也提高了給排水系統的設計難度。傳統的熱水系統電能消耗非常大。所以為了能夠實現綠色建筑的建設目標,需要降低熱水供應系統的電能消耗。①熱水供應系統中的熱損與配水點水溫有著直接關系,因此可以適當降低熱水溫度即可實現降耗目標;②通過減少加熱能耗提高電能利用率,也就是在保障住戶用水需求的基礎上減少熱量供給;③選擇高效、環保的保溫材料,從而降低熱損失以及熱能損耗量;④選擇新能源加熱方法,加強新能源開發喜愛哦率,提高新能源應用比例可以降低電能損耗。新能源非常多,但最為完善的依然是太陽能技術,可以采用真空管式、熱管式加熱設備,該設備不僅具備較好的保溫性能,并且維護便捷、操作方便、全年皆可使用,對電能依賴性非常低。
太陽能在實際使用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包括:①由于北方地區的冬季較為寒冷,因此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需要結合建筑結構正確選擇安裝方式;②在選擇將集熱器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其抗凍能力、承壓能力、抗熱沖能力;③結合建筑工程實際節能需求選擇串聯、并聯結構,良好的內部結構可以保障集熱效率,提高水流的平衡性。
(1)新型水箱與水池。
貯水箱在給排水設計中十分重要,對于水箱水池來說,傳統水箱水池由于采用了金屬材質,因此容易出現銹蝕問題,造成水質污染。并且混鋼結構由于表面較為粗糙,容易沾染微生物。這就需要采用不銹鋼、玻璃等材質的水箱與水池。如果某些部位必須要采用混鋼結構,可以在內壁上增加內襯,如在內壁上粘貼瓷磚等。并且在構建設置上采用封閉裝置,避免部分構件沒有被封閉而出現水質污染等問題。
(2)廢水處理。
對于污水廢水處理來說,需要在保障自來水不受到任何污染以及不影響周邊環境基礎上,對污水廢水進行排放或二次利用。為了能夠強化生活污水廢水的處理效率,可以采用以下廢污水處理流程:①利用排水管將生活廢污水收集;②對所收集的廢污水進行測試;③按照國家指定標準對廢污水進行集中處理(提前設置大型的水體凈化器);④將廢污水進行分離,將固體垃圾直接排放到下水管,廢液進入到二次凈化系統當中,并再次進行檢測。對于合格的水存儲到樓頂貯水箱中,用作坐便器沖洗,對于無法使用的處理水,則直接排放到下水管當中。
綜上所述,在綠色城市建設背景下,綠色建筑作為綠色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給排水設計工作對減少能源、資源使用量有著重要意義。這就需要貫徹綠色建筑建設理念,需要加強給排水系統節水、節能、污水處理工作,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工藝,從多個方面加強綠色建筑給排水系統設計,增加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比例,提高水資源的二次回收與利用,這樣才能夠提高水資源、電能源的利用率,實現綠色建筑建設目標,從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