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睿
招投標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和誠實信用的原則,進行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和定標各階段的程序性行為,其核心是在公開的條件下以公正的態度和誠信的原則通過法定的程序選擇最公平的結果。換言之,是通過法定程序“幫助”招標人減少決策失誤;通過政府監管,監督相關人,保證程序公正,結果公平,減少腐敗漏洞。
進行招投標可以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和項目實施方案,提高招標項目的質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各行業管理體制的改革;促進投標企業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提高企業的創新活力和生產服務的質量效率,不斷提升企業市場信譽和競爭能力;維護和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高市場交易的公平和可信度,促進社會和企業的法治信用建設,建立健全現代市場經濟體系;有利于保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保障合理有效地使用國有資金和其它公共資金,構建從源頭預防腐敗交易的社會監督制約體系。下面對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過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
建設單位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存在濫用職權、使用邀請招標的方式對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替換;人為阻止投標單位參與競標,隨意使用職權對建設工程報價進行降低,以上種種情況違背了公平、公正及公開的原則,使招投標方法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和價值。以某建設工程為例進行分析:某建設工程項目的用途為教學樓,原報價資金為1426萬元,學校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少投入資金,對報價進行了壓低。某投標單位以955萬元的價格中標,在后期施工中未對合同中的內容進行逐一履行,導致建設工程項目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建設工程招投標活動的開展是基于市場經濟,根據法律、合理明確建設工程承包權的法定程序。無論是招投標活動的開展、規章流程的構建,還是評標結果的采用,均需要法制的統一與實施對象的依法運行。《招標投標法》對招投標活動的主要原則進行了明確,確定了招投標活動的流程,提出了違反招投標法應負的法律責任。然而,此項原則、流程與責任尚未完善,并且截止到目前為止,還未制定出同此項法律相匹配的具體實行細則,大部分法律規章均不具有可行性。
因為管理制度的缺乏,存在建筑單位內定中標單位的情況,使其他參與競標的單位成為陪襯,無法公平的參與到競標中;投標單位持有一定的聯系,私下串標,隨意抬高或者壓低報價,以上種種情況使招投標過程流于形式,無法真正地發揮其作用。
良好的企業信用不僅會營造出良好的市場環境,更會建立與維護更好的社會秩序。但在我國當前的工程建設招投標監管中,不僅缺乏信用信息系統的建設與完善,而且對于失信處罰機制的建設也相對落后。雖然信用體系建設具有無比重要的作用,而且各級政府部門也高度重視,但仍然存在著整體規劃滯后,信息平臺不統一、不對稱的現象,既未能實現資源共享,也嚴重影響著信用體系所能發揮出的重要價值作用,同時也對工程建設招投標監管帶來不利影響因素。
我國招投標代理業務發展仍然處于初期階段,招投標代理市場發展不完善,未根據實際情況及需求對相應的機制進行構建和完善,阻礙招投標工作順利展開。過程監督是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工作主要的管理方式,招標代理機構負責登記備案,違法行為檢查及懲處等工作,部分招標代理機構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會受他人影響而進入誤區,進而對招投標工作產生一定影響。
對于工程建設招投標監管工作,不僅要保持與時俱進的態度適應市場的新變化與新問題,更應加大力度實施行政監督。一方面,通過各地方民間協會掌握與了解市場參與者的招投標需求,同時還應制定符合當前發展要求的可行性措施,不僅能及時反饋各方意見與建議,更能促進規范化招投標管理制度的實施。另一方面,在強化行政監督管理方面,不僅要將分散的監督機構進行全面而統一的有序管理,同時還應建立起公共資源交易足以,使市場形成開放統一的公平競爭局面,由此也控制與避免了影響監督效率的問題出現。
由于在招投標法中對于建設方的權力責任沒有具有法律規定,不僅使業主對主管部門產生了過分信賴心理,同時也會在后續使用過程中增加矛盾問題的出現。實施業主負責制,不僅可以使監管機構提升監管效率,而且使招標人只需要按照相應的法定程序進行招標活動的組織與安排,使招標工作更具體而有效地得到落實。與此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招標人與代理機構所應承擔的責任,確保招標結果合理、合法性,也使業主在招標中形成了權責統一的管理局面。
合理的監管方式對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工作順利展開及合理性的提升有較大的積極影響,為了充分發揮監管作用,相關人員需要對招投標備案體系進行合理構建,其內容主要包括招標及邀請招標批準制度、招投標書面報告要求以及中標結果公布要求等,進而為實際工作過程提供強有力的依據和支持;需要對投標單位信用管理機制進行合理制定,對所有投標單位的信用及以往不良情況等進行準確記錄,為后期評標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為了更好的發揮政府部門宏觀管控職能,需要對如下工作產生足夠的重視:①對違背開放市場要求的地方保護主義政策進行剔除,保證招投標工作具有開放及公平競爭的特點,將其他各方面因素對招投標工作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②根據時代發展特征對經濟發展思路進行相應的調整,各企業需要設置獨立法人,對政企不分的問題進行處理,對以往政府部門庇護及市場壟斷的情況進行規避,進而保證招投標工作順利展開;③對現有招標方式進行調整及創新,積極推廣工程量清單報價模式,提升報價的合理性及準確性,進而為各方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建筑行業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不僅能夠促進其形成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同時還能對信息進行公開透明的互聯、互通與共享。為此,一方面應加大力度進行信用信息平臺的建設與完善,使其無論是在信用信息監管平臺的構建方面,還是在數據的標準化、統一化管理上,都能促進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的協同管理。另一方面,還應對信用信息進行開放管理,使信息查詢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提供服務。此外,還應加大對失信等不良行為的懲處力度,并取消其評選資格。
為了有效解決現存招投標代理機構不合理的問題,相關人員需要做好如下工作:①對代理機構資質,信用度以及其他方面進行調查,同資質及信用度較高的代理機構進行合作;②對誠信管理系統進行合理構建,使用其對代理機構的誠信意識進行提升,對實際工作行為進行約束,減少在工作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可能性,為招投標工作營造良好的環境;③對有關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提升其專業水平及綜合素質,能夠嚴格按照要求落實自身工作,進而提升招投標工作的合理性。
招投標工作的合理性同各方經濟效益息息相關,文章對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存在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并且給出充分重視可行性分析、對監管方式進行優化、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宏觀管控職能、加速建筑行業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等進行合理構建等對策,希望為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工作合理性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