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峰
(貴州瑞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貴州貴陽 550002)
高填方路基施工技術對公路施工的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得到相關負責人的高度重視。然而,在實際公路工程中,高填方路基施工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這直接影響了公路的穩定性和路基的強度,并且公路建成后的使用壽命也會縮短,性能也無法得到保證。為了提升公路質量,確保公路使用年限,必須注重高填方路基施工技術的升級和改進,提升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質量,保證公路建設的水平不斷提升。
某公路工程,主要為南北走向,建設路線以機動車雙向六車道為主,等級屬于城市快車道,兩側設置人行道,道路寬度為30~32m,設計車速為60km/h,立交匝道的設計車速30~40km/h。全線中路基挖方為151.05萬m2,填方為23.76萬m2。整個施工過程嚴格按照《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與《公路橋涵施工規范》等標準進行。
在進行高填方路基施工前,應選擇200m2的試驗地段進行填方試驗,從而明確路基壓實的具體措施及相應的施工設備類型,確保整個施工的有序進行。在完成填方區的精準勘查后,以便對施工地段的地質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另外還要對普通地面進行雜草和樹木等處理;坡度地面設立1m的臺階,然后通過壓路機進行碾壓,使其符合壓實度要求。
在保證填料符合試驗合格標準后方可進行使用,選擇合理的挖掘機對填料進行裝車處理,然后將其運送至填方地段。在卸料過程,需要由專人指揮進行,以每層30cm的松鋪厚度計算卸料密度,每層填料完成卸載后進行攤鋪和整平。
在完成首層填料的卸載后,通過推土機進行填方攤鋪,同時在填平填料上方進行反復碾壓,實現初步壓實的目的,以便于后期對其進行整平處理。在完成初步整平后,還需要對其進行精細整平,確保整個過程形成路拱,為正常排水提供保障。
排水固結中排水系統包括:水平砂墊層和豎向排水結構。在公路建設中應用排水固結技術可以明顯降低地基內孔隙水的排水路徑長度,除了可以對排水條件進行改善,還能加快其固結速度。水平砂墊層厚度應超過50cm,砂墊層可以選擇粗砂或中砂,砂墊層應確保比路基兩側寬約1m左右。過程中要保證排水途徑順暢;豎向排水結構中,通常采用袋裝砂井、塑料排水板的方式進行排水。在進行排水體系結構和水平砂墊層的連接時,應該嚴格按照相應的施工標準進行,確保其整體排水質量。
在實現以上操作后,通過壓路機進行路基碾壓,在進行實際碾壓時,直線段需要按照由外至內的原則進行。對于小半徑的曲線段,則由內至外延伸。縱向碾壓過程中,輪跡重疊控制在0.45m左右,橫向重疊維持在0.45m左右。對壓路機的行進速度要密切控制,一般是以4km/h的標準前進,路基初壓一般選擇靜壓的方式,完成初壓后再進行振動壓實。壓實的次數需要根據試驗結果進行明確,保證壓實處理的有序進行。
強夯技術主要應用于濕陷性黃土中,原理是將起重機夯錘提升至相應高度,以自由下落的方式予以地基沖擊壓實,提升地基強度,實現加固地基的目標。在應用強夯技術進行路基加固時,通常選擇梅花形夯擊法,保證夯擊次數滿足相應施工要求,另外還要對夯點位置進行測量,明確錘重和落距。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填方路基強夯過程中,當路基填筑高度達到3m時,需要對其進行一次夯實;當選擇重錘夯擊時,最后夯沉量應低于2cm,夯擊的合格驗收標準應按照單點夯擊的標準進行。
土工格柵的生產中,應當選擇高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等原料,在特殊成板與擠壓、沖孔后,對其予以橫向、縱向拉伸,使其抗拉性、耐久性得到顯著提升。在高填方路基施工中,進行土工格柵技術的應用時,要確保荷載均勻分布,防止局部壓力過大,導致土工格柵受到破壞。土工格柵不僅可以進行單獨使用,還可以與路基淺層處理、復合路基等技術進行結合使用。
本路段處于三條沖溝相交位置,為V或U形沖溝結合段。按照溝河沖積原理,通常凸岸處為大量沖擊物堆積區,凹岸為沖擊區。在充分了解地質材料及現場實際情況下,可選取拋石擠淤方式處理深度較高的軟基。將一個淤泥擠出坑開挖到坡腳外側,其尺寸為5m×8m×5m(底寬×頂寬×深度)。將該路段分為a、b兩個區,首先,將一個淤泥擠出坑開挖到a處理區,隨后選取拋石擠淤法施工b處理區,施工環節a處理區預留淤泥擠出坑將會由b處理區地表下的淤泥冒出,此時擠出的淤泥可通過a處理區淤泥收集坑去除。通過多次重復操作,待a處理區預留淤泥擠出坑地面在b處理區持續加載情況下無凸出現象后即可停止施工,此時即可反壓回填處理a處理區預留淤泥擠出坑。
對于原路基無擋墻防護填筑部分的施工,應按照從下到上,一級一級填筑臺階,臺階開挖需分段施工。先施工最下一級邊坡并依次向上施工,以3.75m為邊坡高度,6m為邊坡平臺寬度。臺階開挖以機械為主,臺階高度為1m,最小寬度為2m,坡度為3%。每次臺階開挖長度為20m,開挖后即可回填材料并做好碾壓施工。隨后進行反壓護腳施工,避免邊坡臺階施工中出現滑塌問題。最后2m臺階開挖順序應由路堤頂部逐步向下施工,相隔0.5cm時進行回填壓實,直到滿足原路堤的標高規定。
對于原路基有擋墻防護填筑部分的施工。①進行臺階開挖施工時,要先施工擋墻墻趾下方位置,因為該位置基本不會影響原路基及路面施工。臺階開挖的施工要分2次完成,先向擋墻基底標高下方3m位置開挖,完成后需要再次向擋墻基標高下方50cm位置開挖。為避免擋墻傾斜、坍塌,應在1m左右控制臺階開口線和擋墻前趾間的距離。該階段臺階高度可設為50cm,寬度則需控制在2m以內,其坡率為3%。開挖臺階長度為20cm,開挖后需做好回填、壓實施工。②選取分層填筑、壓實的施工方式,要向擋墻一半高度填筑,且進行1次補強碾壓施工。當填筑高度與擋墻頂面標高相距2m時即可停止填筑施工。③及時拆除擋墻頂面標高下2m范圍內的墻體,當路基邊緣距離路基中心3m時,即可在此范圍內進行臺階開挖施工,要求將臺階高度定為1m,寬度控制在1m以上,坡度為3%,間隔50cm,即可進行回填、碾壓施工,直到滿足原路堤標高。
為防止降水對路基造成損害,可設置盲溝,通過盲溝可及時從路基內引出地下水,并將其排除至不影響路基的范圍外。根據現場施工情況,可將四條縱向盲溝設置到本路段垂直方向。要求在砂巖、泥巖交錯位置處設置一條,由于含水層為砂巖,隔水層為泥巖,在該部位設置盲溝對及時排除地下水極為有利。在原路基擋墻趾設置第二條盲溝,該部位具有良好地質情況,且為防止地表水滲漏的縱向通道。同時需在原路基擋墻墻身中間位置設置第三條盲溝,且在原路基擋墻墻頂下方2m位置設置第四條盲溝。
當進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時,為了提升其施工質量,需要制定質量管理措施。首先要加強施工組織管理,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組織管理不嚴謹的情況,極易導致施工過程混亂的情況,使施工質量受到影響,因此,需要密切注意高填方路基的施工組織,保證施工的質量。另外要嚴格把控路基填料施工,確保材料符合質量標準,防止出現材料不合格而導致路基施工出現質量問題。
為了對市政公路路基技術進行優化,提高公路的建設質量,使其符合當前公路建設需求,需要加強高填方路基施工技術的研究。通過對高填方路基施工技術的有效控制,可以保證公路建設的質量。但是在實際施工中,由于路基施工周圍場地限制以及交通流量等各方面因素影響,可能呈現出復雜化的施工狀況,所以必須結合施工實際情況,嚴格按照施工技術標準,進行高填方路基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