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中鐵六局集團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昌平區 102200)
針對施工范圍內不拆除的各種建筑的特性,利用常規建筑材料的各種屬性特點,進行防護體系及模板支撐體系的設計,主要通過鋼管、工字鋼、扣件、腳手板等建筑常用材料,采用鋼管作為豎向支撐,起到支撐作用的同時便于同整個結構的支撐體系進行連接、連成整體,保證整體的穩定性,上部采用工字鋼與豎向鋼管組合形成橫向支撐,保證了下部既有建筑的空間,并且不需要與既有建筑發生接觸,能夠對既有建筑形成保護,避免既有建筑產生損壞、影響站段內行車的情況發生,組合形成一個滿足上部施工荷載的具有一定跨度和強度的防護及支撐體系,在計算滿足的情況下,同時作為新建建筑的支撐體系和防護體系,保證了既有建筑運行與新建建筑的施工相互不會影響,具有材料準備方便和施工操作簡便等特點。本文主要以大秦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車輛段配件庫及乘務員公寓工程項目為例,介紹鐵路站段內既有建筑物防護及模板支撐體系搭設綜合施工工藝。
大秦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車輛段配件庫及乘務員公寓工程,建設規模為占地面積約4200m2,新建建筑面積14534m2,層數為地上五層,地上一層層高3.9m,地上2~5層層高3.1m,建筑高度為16.3m,采用了鐵路站段內既有建筑物防護及模板支撐體系搭設綜合施工工藝。
施工過程中,對無法拆除且需正常運轉的既有設備用房(建筑)通過合理的設計,將既有建筑物的防護體系與新建模板工程的支撐體系合二為一,進行搭設安裝,在保證了既有建筑安全的同時保證了新建模板工程施工的可操作性,保證了整個工程順利進行;保證了所在站段內的的運營以及鐵路營業線的正常運行及安全;既有建筑的防護同新建模板工程支撐體系共用,采用常用材料,搭設較為簡便,并且實用效果好。
現場調查-收集圖紙-確定方案-搭設防護及支持體系-施工變形監控。
3.2.1 現場調查
進場時需各方相關人員到現場進行現場調查,對現場的狀況進行深入的了解,施工范圍內的各種管線、既有建筑等做詳細標記,并繪制到平面圖上,與施工圖紙進行比對,是否有相互影響的情況,實際位置與圖紙標注位置是否一致,如現場有不同情況,及時與設計單位進行溝通、修改。
3.2.2 收集現有圖紙
鐵路站段一般建成年代久遠,過程中存在加建、改建等情況,通過收集施工區域內既有建筑的所有圖紙,了解結構形式,盡可能的為后期的施工盡量提供方便,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及投入。
3.2.3 確定方案
根據前期的調查和收集資料,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既要保證既有建筑的使用正常,保證站段內正常工作的進行,又要保證新建建筑的施工順利進行,最終確定了將既有建筑物防護與新建模板工程共用支撐體系、綜合施工的施工方案。
3.3.1 搭設防護
在施工范圍內的箱式變電柜、風泵房、污水泵站都承擔著站段內正常運營的任務,不得停運,施工過程中必須正常使用,針對施工范圍內不拆除的各種建筑的特性,利用常規建筑材料的各種屬性特點,進行既有建筑物防護與新建模板工程共用支撐體系的搭設方法,采用鋼管作為豎向支撐,起到支撐作用的同時便于同整個新建工程的結構的支撐體系進行連接、連成整體,保證整體的穩定性,上部采用工字鋼與豎向鋼管組合形成橫向支撐,保證了下部既有建筑的空間,并且不需要與既有建筑發生接觸,能夠對既有建筑形成保護,避免既有建筑產生損壞、影響站段內行車的情況發生,組合形成一個滿足上部施工荷載的具有一定跨度和強度的防護及支撐體系,在計算滿足的情況下,同時作為既有建筑物防護與新建模板工程共用支撐體系,保證了既有建筑運行與新建建筑的施工相互不會影響。
3.3.2 施工方法
(1)模板支設流程:鋪設墊板→搭設雙排立桿→搭設工字鋼→在工字鋼上部搭設短鋼管及可調支托→支設梁板模板及鋼筋;
(2)在既有建筑或設備的兩側設置雙排立桿,下墊50mm厚通長墊板,立桿高度根據既有建筑或設備的高度確定,高出既有建筑或設備上部300~500mm,鋼管不滿足高度的,可采用頂托進行高度調節,將兩側的立桿固定、調平完畢后,安裝上部16號工字鋼,為了保證工字鋼的安裝穩定,可在工字鋼上下連接立桿鋼管處焊接直徑≥φ16,長度≥200mm的螺紋鋼,將鋼管套入用于固定鋼管,工字鋼安裝完畢后,再根據結構層高,在工字鋼上安裝最后一步立桿與梁板模板進行固定安裝;
(3)利用支撐體系和既有建筑或設備之間的空隙采用腳手板、彩條布等對既有建筑及設備進行防護,防止損傷、污染。
3.3.3 混凝土澆筑施工及施工變形監控
搭設完成后按正常的工藝綁扎頂板鋼筋及澆筑混凝土,在后續工序施工過程中對支撐體系進行變形觀測,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了解過程中的變化,及時對支撐體系做出修改、完善。
(1)監測控制
采用經緯儀、水準儀對支撐體系進行監測,主要監測體系的水平、垂直位置是否有偏移。
(2)監測點設置
觀測點可采取在臨邊位置的支撐基礎面(梁或板)及柱、墻上埋設倒“L”形直徑12鋼筋頭。
(3)監測措施
混凝土澆程筑過中,派專人檢查支架和支撐情況,發現下沉、松動、變形和水平位移情況的應及時解決。
(4)監測說明
桿件的設置和連接,連墻件、支撐,剪刀撐等構件是否符合要求;連墻件是否松動;架體是否有不均勻沉降,垂直度偏差;施工過程中是否有超載現象;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規范要求;支架與桿件是否有變形現象。
(5)監測頻率
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實時監測,監測頻率宜20~30min一次,在混凝土初凝前后及混凝土終凝前至混凝土7d齡期應實施實時監測,終凝后的監測頻率為每天一次。
模板拆除的順序和方法,應按照規定進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后承重部位,自上而下”的原則。拆模時嚴禁用大錘和撬棍,嚴禁操作人員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下。模板應逐塊拆卸,不得成片松動、撬落或拉倒。
裝拆模板時,必須搭設腳手架。裝拆施工時,除操作人員外,下面不得站人。高處作業時,操作人員要扣上安全帶。模板拆除時,混凝土強度必須達到規定的要求,嚴禁混凝土未達到設計強度的規定要求時拆除模板。
側模可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壞的情況下拆除,待頂板、梁混凝土同條件試塊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以上時方可拆除頂板、梁底模板,填寫拆模申請,并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簽字后方可全部拆除模板及支撐。
本工程工期緊,任務重。施工難度大,受到了太原鐵路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多次親臨現場觀察指導工作,對工程現場的施工質量給予了高度評價。實現了既定的工期目標,同時得到了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的一致好評。
成功的解決了施工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了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大大減少了安全風險。通過全面核算,在施工方面,我們取得了10萬元的經濟效益。
該施工技術在工程中的成功運用,加快了工程的進度、節約了工程成本,驗收合格率為100%,既保障了施工安全,又保證了工程質量,達到了設計和規范要求,受到業主及監理單位的高度評價。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
[3]《鋼管腳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選用技術規程》(DB11/T583-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