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部分,首先談到的就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
部長發言: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發言中介紹了教育戰線5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一是教育總體水平已經進入世界中上行列。二是教育的質量明顯提高。三是教育發展的條件有了歷史性的改變。四是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五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
陳寶生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要給老百姓送出四個“紅包”,啃下三塊“硬骨頭”,完成六項任務。到2049年,希望中國教育能實現一大愿景—引領世界教育發展潮流。
四個紅包:
第一個“紅包”,到2020年,學前教育(即幼兒園)毛入園率要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要占到幼兒園的80%以上。
第二個“紅包”,義務教育階段主要是均衡發展,標準化發展,一體化發展,著力化解“擇校熱”“大班額”。到2020年,大班額必須完全消除。解決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特別是要化解好學校減負、校外增負的問題。
第三個“紅包”,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基本普及。到202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要達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50%。
第四個“紅包”,送給老師們。研究出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制定相關政策措施,調動教師從事教育的積極性。
三塊硬骨頭:
第一個“硬骨頭”,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要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占比要達到80%。
第二個“硬骨頭”,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把義務教育鞏固率提高到95%。
第三個“硬骨頭”,到2020年建立中國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體系。
六項任務: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二是健全立德樹人系統化落實機制。
三是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撐。
四是推動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五是進一步提高教育保障能力,夯實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六是切實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一個愿景:
十九大報告里面勾勒出了“第二個一百年”目標,到2049年中國教育會是什么樣子呢?面對記者提問,教育部長陳寶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第一,2049年,中國教育將穩穩地立于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領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這就是說,到那個時候,中國教育的標準將成為世界教育的標準。
第二,2049年,中國將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向往的留學目的國,各國將有意愿和中華文化實現交流融合,將有大量師生來中國學習交流中國的發展經驗,在交流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
第三,2049年,對世界教育發展的規則,中國將有更大的發言權。中國將盡自己的努力,為世界教育發展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第四,2049年,中國版的教材、漢語發音的教材,將走向世界。
代表之聲:為了每一個孩子
在建設一個以創新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現代國家的路上,就需要在某些領域有個性、有專業甚至要癡迷于這個方向的青年。這時候,要通過教育的轉變,通過課程體系的完善,幫助每一位學生找到他自己,發現他自己,喚醒他自己,最終成為他自己。
—李希貴(北京十一學校校長)
十九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今天的小學生,在第一個百年中成長,更將是第二個百年目標奮斗者。教育到了需要真正用行動推動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的時刻了。
—楊 榮(上海實驗小學校長)
教育要遵循“綠色”的發展理念,首先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要關照孩子的全面“協調”發展,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要創造“開放”寬松的環境,在遵守社會規則前提下,給予孩子心靈和思維充分的自由;要搭建“共享”的平臺,加強文化自信,促進兼收并蓄。
—周 潔(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華陽小學校長)
十九大報告中“努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提法與習近平總書記之前提到的“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是一脈相承的,“教育公平不是整齊劃一,只有尊重個體差異,發揮每個孩子的特長,才是有質量的公平?!?/p>
—楊瓊英(云南省玉溪市第一小學校長)
十九大報告既是理論教科書,也是行動指揮棒。“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讓我們覺得工作思路更清晰了、方向更明確了、干勁更足了,我們教育工作者將堅持立德樹人,努力幫助更多的孩子成長成才。
—楊浪浪(重慶市人民小學校長)
我在鄉村工作已經25年了,農村的辦學條件、設施和城里相比是有差距的,所以老師們不愿意來,我想這種現象是暫時的。近幾年來,在國家的關心和支持下,農村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支持鄉村教師計劃的出臺,農村的辦學條件好了,教學環境得到了改善,來到農村的老師也越來越多了。
—黃俊瓊(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江古鎮中心小學教師)
十九大報告提出,教育事業全面發展?,F在,有更多的師范院校藝術專業的畢業生走進農村中小學,從事藝術教育工作,方方面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有的節目參加全國比賽還獲得了大獎。但是,在現實中依然會遇到師資不足、場地有限等種種問題。因此,一些小學的藝術課就會出現開課不足或者被占用的情況。這就特別需要重視農村教育的發展,加大藝術教育的投入,讓品味高雅、內涵豐富、陶冶學生身心的藝術課滋養農村的孩子。
—顏業岸(海南省瓊海市嘉積中學教師)
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要進一步辦好特殊教育,這是我們黨對殘疾人的莊嚴承諾,也是對特殊教育事業的極大關心。我們將不斷增強辦好特殊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不懈努力,讓更多的殘障孩子接受更優質的教育,挺起胸膛朝前走,以心為眼看世界,讓他們與健全人一樣,共享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李龍梅(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長)
十七大報告提出“關心特殊教育”,十八大報告指出“支持特殊教育”,十九大報告強調“辦好特殊教育”,這表明國家對特殊教育的重視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下一步,在提高特殊教育普及率的同時,要在規范化上下功夫,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標準建設,應該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努力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
—李銀環(北京市通州區培智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