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海



大家都有過手麻、腳麻的現象,有時過一會兒就好,有時很長時間都不能恢復。有人說是頸椎壓迫,有人說是神經炎,還有人說是腦梗死的前兆。那么手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什么是“麻木”
“麻木”的概念是什么?字典的解釋,一是身體某部位發麻,以至喪失感覺;二是思想不敏銳,反應遲鈍。從醫學上來說,“麻”是一種異常感覺,是一種刺激癥狀,“木”代表感覺缺失,則是一種破壞癥狀。“麻木”這個詞,代表了從刺激癥狀到破壞癥狀的演變過程。
手腳麻木警惕中風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堵塞,流入大腦的血流減少,引起腦組織損傷,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腦卒中總數的80%。
腦血管病引起的麻木常有這樣的特點,麻木往往是突然發生的,部分在睡眠中發生;麻木涉及的范圍往往比較廣,很少局限于一處;癥狀與體位姿勢無關,但部分患者持續1小時后會自行緩解;往往伴有其他癥狀,如肢體無力,言語含糊等。
手麻可能是腕管綜合征
周圍神經是指腦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經,腕管綜合征是最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手腕是一個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帶組成的“管道”,管理手指彎曲的多根肌腱等結構從中穿過,其中還包括一根很有名的神經叫正中神經。盡管腕管兩端是開放的,但其內組織液壓力卻是穩定的。無論是腕管的內容物增加,還是腕管容積減小,都可導致腕管內壓力增高,腕管內壓力增高就會壓迫正中神經,出現神經卡壓的麻木癥狀。
腕管綜合征麻木有以下特點:
1.靠近大拇指側的三個半手指出現感覺異常和(或)麻木;
2.夜間的手指麻木比較多見,許多患者有夜間被手指麻醒的經歷;
3.麻木可通過改變上肢的姿勢或甩手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4.雙側發病者多見,手部麻木的范圍多不對稱;
5.白天從事某些活動也會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針線活、騎車、長時間手持書本閱讀等;
6.不會影響到下肢。
有以上癥狀的患者,建議到骨科或手外科就診,做相關的電生理檢查幫助判斷病情,以便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利于盡快恢復。
紫色區域為腕管綜合征患者手部麻木的范圍
腰痛伴腿麻可能是腰椎病
腰椎病又叫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盤中心有個橡膠狀的髓核,含有水分和彈性組織,具有一定的彈性,因此容易變形失去原有的形狀。通俗地說,腰椎間盤是腰椎的椎體之間類似墊子一樣的結構,它在腰椎之間起到緩沖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的彈性逐漸減弱,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突入椎管,從椎間盤突出的髓核壓迫了馬尾神經或神經根,患者會出現疼痛和肢體麻木,就是腰椎病產生的原因。
根據神經根受壓情況的不同,可將腰椎間盤突出癥分為神經根壓迫型和神經根擠壓型,前者只是單純椎間盤突出而壓迫神經根,后者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癥。
腰椎病麻木有以下特點:
1.麻木有相應范圍,如第3~4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第4腰神經的神經根,麻木就會從臀部沿大腿的外側放射到小腿前內側,最后到足趾;
2.伴隨有腰痛癥狀,且活動后加重,如彎腰或咳嗽、打噴嚏時疼痛會加重;
3.起病往往比較慢,逐漸加重,外傷可使病情加快;
4.癥狀進一步發展,會出現大腿、腳趾無力,甚至出現小便功能異常;
5.往往身體一側的肢體癥狀比較明顯;
6.不會到影響上肢。
四肢麻木警惕格林-巴利綜合征
格林-巴利綜合征,又叫吉蘭-巴雷綜合征,是一組發病急,以對稱的神經炎和或神經根炎為表現的譜系病。它來勢很兇險,也會出現麻木,需要提高警惕。患有格林-巴利綜合征的患者表現為進行性上升性四肢無力,基本對稱,以及不同程度的肢體麻木。
格林-巴利綜合征所致肢體麻木的特點有以下5種,若出現這樣的癥狀,需要到醫院的神經科就診。這個疾病與免疫異常有關,患者需要規范和及時的治療。
格林-巴利綜合征麻木有以下幾點:
1.四肢比較對稱的麻木;
2.進展比較快,往往以“天”為單位來進展;
3.多數伴有明顯的肢體無力;
4.麻木之前有發燒、感冒、手術病史,或疫苗接種史;
5.麻木的范圍呈現典型的“手套”“襪套”樣分布,平時手腳接觸東西、拿捏東西的時候感覺像是戴了手套和襪子一樣,感覺異常。
肢體麻木是由許多原因造成的,如果肢體麻木起病非常快,病情有進展,要及時就診,不要因為麻木可能可以自行緩解就不去看病,疾病越早看,治療效果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