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雄,李光明
(湖北省宜都市中醫醫院,湖北 宜昌443300)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生活方式變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發,臨床常表現為心絞痛等癥狀,其主要是由于暫時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大多患者屬于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若不積極治療,可向急性冠脈綜合征惡化。因此,臨床研究更好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迫在眉睫。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宜都市中醫醫院門診收治的107例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51例和對照組56例。治療組男36例,女15例;平均年齡(51.6±15.3)歲;平均病程(41.4±19.5)個月。對照組男38例,女18例;平均年齡(52.9±14.9)歲;平均病程(42.1±20.4)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中慢性穩定性心絞痛的診斷標準[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心病診斷療效標準與用藥規范》[2]中痰瘀互結型冠心病心絞痛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符合西醫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痰瘀互結型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標準;患者近幾周發作性胸痛的部位、性質、持續時間、誘發因素相對穩定;不愿接受冠脈血運重建治療。
1.4 排除標準 急性冠脈綜合征;并發惡性心律失常;
并發心功能Ⅲ級心衰及以上;合并其他嚴重疾病。
2.1 對照組 單純采用西醫規范治療[1],包括擴張冠脈、抗血小板、減輕心肌氧耗、調脂、抑制心肌重構、改善心肌代謝及對癥治療。
2.2 治療組 在西醫規范治療基礎上,內服醫院自制舒冠通絡丸。方藥組成:瓜蔞15 g,當歸片12 g,桃仁10 g,紅花6 g,全蝎6 g,薤白15 g,郁金10 g,降香10 g,醋柴胡9 g,麥冬10 g,炙甘草9 g,五味子6 g,水調丸劑。每次6 g,每日3次。中醫體質干預提出飲食清淡,少油膩甜食,勿過飽[3-4];多戶外活動,遠離陰冷潮濕,衣著保暖透氣;堅持有氧運動[5];多聽輕松音樂,保持樂觀情緒[6];每天交替按揉豐隆、中脘、足三里、陰陵泉和神闕、太沖、肝俞、曲池等穴位[7]各2次,每次按揉20 min。兩組治療療程均為2周。
3.1 觀察指標 心電圖、證候積分評定結果。
3.2 療效判定標準 ①心電圖療效判定。顯效:靜息性缺血性ST段心電圖恢復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缺血性ST段回升達0.05 m V以上,但未恢復到正常,在主要導聯倒置T波變淺達25%以上,或T波由平坦變為直立,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改善;無效:缺血性ST段不變或缺血性ST段較治療前降低0.05 m V以上,在主要導聯倒置T波加深達25%以上,或直立T波變為平坦,或平坦T波為倒置,出現異位心律。②證候積分判定(證候:心痛、氣短、煩熱、悶脹、肢涼、舌脈異常,癥狀反復出現,影響工作生活)。顯效:證候全部消失,積分為零或治療前后證候積分之差≥70%;有效:治療前后證候積分之差≥50%且<70%;無效:治療前后證候積分之差<50%或積分之差超過治療前[2]。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統計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心電圖療效評定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心電圖療效評定比較[例(%)]
(2)證候積分評定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證候積分評定比較[例(%)]
由于現代人們生活方式變化和人口老齡化加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發病率、致死致殘率越來越高,已經成為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慢性病。其主要危險因素是高齡、高血脂、高血壓、吸煙、糖尿病、肥胖、少體力活動、高熱量高脂肪飲食、性格急躁等。主要病理變化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慢性心肌缺血缺氧發生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臨床分為隱匿型、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6型。對于臨床常見反復發作的胸痛癥狀,西醫治療有擴張冠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癥狀,減輕心肌氧耗,去除冠狀動脈斑塊,保護血管內皮,抑制心肌重構,改善心肌代謝的功能等手段。
慢性穩定性心絞痛屬于中醫“胸痹”“心痛”等范疇。中醫認為胸痹、心痛的常見病因,多與寒邪內侵、飲食不當、情志波動、勞倦過度、年老體虛等因素有關。《素問·痹論篇》曰:“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素問·調經論篇》曰:“寒氣積于胸中而不瀉,不瀉則溫氣去,寒獨留則血凝泣,凝則脈不通。”胸痹、心痛病位在心,與肝、脾、腎關系密切,病機表現為本虛以氣虛、陽虛為主,標實以血瘀、痰濁多見[8]。
心血瘀阻、痰濁閉塞、痰瘀互結是慢性穩定性心絞痛病機的關鍵[9],屬于內科急癥、重癥,若臨床失治、誤治,或患者不遵醫囑,失于調攝,則病情進一步發展,出現瘀血閉塞心脈導致心肌梗死的癥狀,甚至可能繼發嚴重心律紊亂、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等,預后不良。《難經·六十難》載:“其五臟氣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治療應以活血化瘀、化痰宣痹為法。舒冠通絡丸中當歸、桃仁、紅花、全蝎、郁金、柴胡、降香祛風活血[10],瓜蔞、薤白化痰宣痹,麥冬、炙甘草、五味子益心陰。全方共收祛風活血、化痰宣痹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舒冠通絡丸具有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心肌耗氧量,促進側支循環建立,去除冠脈斑塊,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改善血液流變性,改善心臟結構和心功能等作用[11]。
《靈樞·口問》載“悲哀愁憂則心動”,后世進而認為“七情之由作心痛”。《雜病源流犀燭·心病源流》載“喜之氣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氣郁結而為痛也”,提示防治本病必須重視精神調攝,避免過于激動或喜怒憂思無度,保持心情平靜愉快。此外,《諸病源候論·心痛病諸候》載:“心痛者,風涼邪氣乘于心也。”《素問·舉痛論篇》曰:“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諸病源候論·心腹痛病諸候》:“心腹痛者,由腑臟虛弱,風寒客于其間故也。”《醫門法律·中寒門》:“胸痹心痛,然總因陽虛,故陰得乘之。”以上經典均闡述了本病應慎起居,適寒溫,居處必須保持安靜、通風。故給予飲食起居、情志調攝、穴位保健等中醫體質干預,有助于病情康復穩定[12]。
綜上,應用中西醫結合聯合中醫體質干預治療痰瘀互結型慢性穩定性心絞痛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