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杰
(河南省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450000)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目前致病病因不明,一般認為,其發病和人體的免疫功能相關,以中年女性為多發群體[1]。PBC會引起肝內小膽管膽汁淤積,臨床表現為瘙癢、乏力。中醫認為PBC屬“黃疸”“脅痛”“臌脹”等范疇。生化檢驗表現為堿性磷酸酶(ALP)、總膽紅素(TBIL)等指標升高。熊去氧膽酸被認為是治療PBC的有效藥物[2]。為了探討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河南省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開展了調氣疏肝湯加減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PBC的研究,并探討其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河南省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收治的9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觀察組男6例,女42例;年齡38~60歲,平均(44.28±7.34)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0年,平均(4.18±1.18)年。對照組男7例,女41例;年齡39~58歲,平均(44.19±7.15)歲;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10年,平均(4.32±1.0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符合《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診斷和治療共識》中的診斷標準[3];處于病證早中期;ALP升高伴有谷氨酰轉移酶(GGT)升高;肝功能指標明顯異常;影像學檢查無肝外膽管梗阻征象。
1.3 排除標準 酒精性肝炎;病毒性干預;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的肝功能損害;合并精神疾病者;不符合本研究干預方案者;難以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兩組均采用以下治療:多烯磷脂酰膽堿(深圳賽諾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068)465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 L、復方甘草酸苷[石藥集團中諾藥業(石家莊)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529]12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 L靜脈滴注,每日1次。
2.1 對照組 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熊去氧膽酸(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318)治療。用法及用量:15 mg/kg·d,分3次口服。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調氣疏肝湯加減治療。調氣疏肝湯基本方:旋覆花10 g,青皮6 g,苦杏仁10 g,枳殼6 g,醋香附6 g,麥芽10 g,大腹皮10 g,紫蘇梗6 g,陳皮6 g,法半夏10 g,綠萼梅6 g,山楂10 g,谷芽10 g。水煎至300 mL,分早晚口服,每日1劑。
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月。
3.1 觀察指標 觀察療效、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堿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轉移酶(γ-GGT)、總膽紅素(TBIL)水平變化情況。
3.2 療效評定標準 分為完全反應、部分反應、無反應和復發[4]。完全反應:患者經治療后,乏力消失,食欲恢復至正常水平,黃疸情況消退。部分反應:患者乏力癥狀減輕,食欲有所改善,黃疸下降超過1/3。無反應:患者經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治療水平。復發:患者經治療有一定療效后,又回到治療前的水平。生化指標主要檢測 AST、ALT、ALP、γ-GGT、TBIL水平,從而觀察肝功能變化情況。檢測方法:取晨起空腹靜脈血3 m L,3 500 r/min離心5 min,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AST、ALT采取速率法測定,TBIL采取釩酸鹽法測定,γ-GGT采取IFCC測定,ALP檢測采取磷酸苯二鈉法測定。
3.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完全反應率(54.17%)高于對照組(31.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早中期患者臨床療效對比[例(%)]
(2)AST、ALT、ALP、γ-GGT、TBIL水平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和對照組 AST、ALT、ALP、γ-GGT、TBIL水平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各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早中期患者AST、ALT、ALP、γ-GGT、TBIL水平比較(x±s)
PBC需對癥積極治療,避免引起肝纖維化,進而發展為肝硬化。PBC的病理進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膽管損傷引起的慢性膽汁淤積,一種是界面性干預,進而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5]。PBC起病隱匿,經展緩慢,多數患者在發病早期無明顯癥狀,容易漏診。當機體出現臨床癥狀時,多已處于病證中期,患者以乏力、黃疸、皮膚瘙癢等為主要癥狀。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干預,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對于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完全反應率較高,肝功能相關指標改善較好,治療效果較好。熊去氧膽酸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的用于治療PBC的藥物,安全性得到認可。隨著研究的進展,發現單純使用該藥物治療療效欠佳。本研究結合中藥方劑調氣疏肝湯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方劑中旋覆花、青皮、杏仁、枳殼、香附等活血通脈;麥芽、大腹皮疏肝理氣;紫蘇梗、陳皮助通經絡。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半夏、綠萼梅、山楂、谷芽等能夠減少紅細胞聚集,改善肝臟微循環情況,擴張膽管,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6-7]。諸藥配伍,能夠抗菌消炎,調整機體免疫力,促進損傷的肝細胞修復和再生,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調氣疏肝湯加減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PBC早中期,效果較好,患者肝功能相關指標改善較好,臨床應用價值較高。